秦哲(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0)
1886年,江蘇丹陽,誕生了20世紀著名的藝術家、教育家呂鳳子。呂鳳子具備極強的藝術天賦,年僅三歲便師從丹陽著名書法大師殷墨卿握筆學習書法,由此學習并掌握了執筆和運筆方法,為以后的藝術道路埋下了良好的伏筆。1906年,進入南京兩江優級師范學堂學習,師從李瑞清、蕭俊賢,由此走向藝術與教育之路。1912年,呂鳳子輾轉回到丹陽,在慎重考慮后當掉家產,出資創辦了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呂鳳子倡導對教育的公平,嚴格要求學校教育應該有明確的體制和準則。在辦學過程中經常以身作則,生活樸素,并嚴格要求自己,樹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1918 年,32 歲的呂鳳子前往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范任職教授。1937 年7 月,抗日戰爭爆發,正則女子職業學校幾經波折遷至四川壁山縣,繼續艱難的辦學之路,“正則”思想也留下了重要的影響。1940 年,受教育部之聘請,呂鳳子前往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任職,在杭州呂鳳子對教育事業更加注重,并很快帶領學校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
1942 年,呂鳳子同時任命于國立藝專和正則藝專。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解放以后,國家對高等教育開始整頓合并,呂鳳子順應國家號召和時代潮流,辭去身份并將自己的資產轉交給國家。他認為自己已經盡力盡責,辭去工作從而一心為藝,潛心研究繪畫理論與創作方法。此后,呂鳳子輾轉各地任教,鞠躬盡瘁。1959年,呂鳳子拖著勞累的身軀創作了蒼松三幅,其中一幅為《壽毛主席》,表達出對毛主席的熱愛和對國家的熱忱。同年,因肺癌在蘇州逝世。
呂鳳子平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作品,涵蓋各個領域,即工花鳥,也善山水,在人物畫方面也頗有建樹。呂鳳子的繪畫不僅題材廣袤,也具備獨特的繪畫創作方法,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能夠運籌帷幄,游憩于筆墨之間。豐富的藝術創造力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
在數量繁多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都滲透出一種強烈的畫面風格,暗示出一種繪畫創作題材的面貌,這與呂鳳子真實的生活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呂鳳子生活在20世紀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下,受到國內外社會思潮和社會風氣的影響,在繪畫作品中融入了體恤人民,愛國敬業的情懷,大力批判社會反動組織,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
1919年,北洋政府對五四愛國運動進行了鎮壓,引起舉國憤怒,呂鳳子奮筆疾書,慷慨創作了《古松圖》,表示出自己的抗議之情,寄托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作于1940年的《憶江南》是根據白居易的詞意畫成的,然而它的獨特而深邃的思想內涵卻大大超出了一般的任女畫,表達出自己對日本侵略者的強烈譴責,寄托了作者對祖國破碎山河的深深的愛。
呂鳳子3歲便學習書法,扎實的基本能力與驚人的藝術天賦,融合呂鳳子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追求,使得呂鳳子創作出清新婉約、線條柔潤、剛柔并濟的藝術風格。在師從古法,借筆顧愷之、李公麟等大師的優點下,善于發揮自己對詩意的理解,在作品中以羅漢的形象來暗喻自己對社會的批判。在藝術創作中顯現出憤懣之情。面對殘敗的社會現況,心懷愛國之情全部流露于作品之中。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貫穿了整個中國藝術的走向,在幾千年的演變中形成了具有包容含蓄的特點,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也體現了含蓄,包容,意境,柔和的特點。傳統藝術在傳承中源遠流長。在20世紀中西藝術融合的大背景下,呂鳳子先生借鑒西洋畫法,但又不失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方法,將中西藝術加以融合變通。在一生的創作之中,能夠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精髓逐步挖掘和掌握。呂鳳子擅長書法,尤以篆書最為出色,能巧妙運筆為字,注重對圓筆的發揮。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之魂,千百年來,書法藝術發展繁榮,線條剛勁有力,柔潤流暢。呂鳳子先生融合中國畫墨色的干、濕、濃、淡、焦,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方法去探索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在以臨古中尋求自己的創作靈感,在以批判中與時俱進。創作出情感豐富,溫潤而磅礴的藝術作品。這些眾多的藝術作品成為中國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寶。
他的創作構思深邃,造形沉郁堅實,形神兼備,用筆或則大刀闊斧,氣勢沉雄,或則婉約多姿,筆意連綿,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因此又被稱為東方的米開朗基羅。呂鳳子畢生傾心于藝術創作,留下了大量的杰作,不僅在數量上尚為可觀,在作品的質量上也顯示出呂鳳子窮盡心血的付出。呂鳳子的作品充滿縝密的構思,精益求精,畫面凝聚了藝術的精華,彰顯出強烈的藝術生命力。呂鳳子兼刻苦創作與天資聰慧為一身,是他能夠在藝術生涯中走的更長更遠的必備條件。傾心創作,精湛構思,在藝術上嘔心瀝血,這也是鳳老能留下如此繁多的藝術瑰寶的重要原因。
呂鳳子傳奇的藝術人生反應了他多元、創新、進步的藝術風格,體現出他嚴謹而不乏活潑,繼承而不缺創新的優良品質。在波折的一生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現在呂鳳子的藝術、教育、辦學的各個歷程中。
著名大師陳衡恪曾經提到文人畫的基本概念,在其著作中說到什么是文人畫,即重視繪畫的文人味道,不過度追究繪畫的藝術品味,外表上體現出強烈的儒家文人思想,如此便叫做文人畫。并提出文人畫的幾個基本要素,提到作為文人所具備的一些基本要求,能夠兼備這幾種要素的,才叫完善。呂鳳子自幼受到傳統教育,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具備了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和學術文化修養,為呂鳳子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使得呂鳳子在創作中具備多元的創新思想,融會貫通。呂鳳子在文人性與藝術性的相互關系中探索一條融合創新的道路,在呂鳳子扎實的文化修養基礎之上,形成對各個領域的認知與把握,在藝術風格上也顯示出多方面的價值體現。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社會混亂,內外受困。中國的政治體制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從封建體制下的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到資產階級階段的辛亥革命、日軍侵華以及國民黨發動的內戰,這一連串的重大歷史事件帶給國家和人民深重的災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半個世紀的磨難終于告一段落,至此中國走向了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徹底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束縛,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并走向騰飛的時代。呂鳳子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醞釀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代,共命運,呂鳳子深深的體會到時代變遷留下的印象,進而在自己的藝術作品中鏡像地反映了這段飽經滄桑的時代歷程,精確的把握著社會進步和時代的特點,對時代性具有獨到的理解,因此時代性也深深嵌入呂鳳子的藝術風格之中,鑄就了與時俱進的藝術風格。
呂鳳子一生重視辦學和藝術教育,并能夠親身踐行。大量的時間都獻給了辦學和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留下了寶貴的辦學經驗和教育思想,對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呂鳳子在藝術的一生中,不僅是藝術教育傳播者,也是創新者,對中國畫具有獨特的理解和認知,形成了凝聚精華的藝術思想。
呂鳳子不僅是一位國畫家,繪畫理論家,更是一名從事辦學和教育的大師,在辦學教育領域也兢兢業業,頗有建樹。在上世紀初,鳳先生便周轉回到家鄉著手建設了正則女子學校,開始了一生的辦學歷程,并以屈原的事跡提出“正則”一詞,制定了一整套的辦學制度。呂無咎先生曾夸贊呂鳳子,說呂鳳子很全面。呂鳳子不但愛好藝術,能書善畫,也愛好教育,辦學授課,至死不渝。鳳先生不僅是藝術的創作者,更是教育的傳承者,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呂鳳子先生的教育思想體現在藝術創作,辦學教育,授業解惑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呂鳳子先生幾十年的艱辛辦學生涯中,形成了他重要的辦學和教育思想。他在辦學實踐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教育思想, 為新中國的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也奠定了自己教育思想家的歷史地位。呂鳳子先生在我國探索女子教育、職業教育和農副實業教育,實踐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后來的職業教育鋪好了前進的道路。呂鳳子的實踐活動成為職業教育的典范,呂鳳子也成為職業教育的先驅,奠定了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和方向,是呂鳳子對職業教育的見解和思想,實踐過程對藝術教育實踐有著難以磨滅的價值,對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來說彌足珍貴。
說到中國畫,就離不開意蘊,常說到筆未動意在先,意蘊是中國畫的靈魂所在。意常帶有朦朧含蓄之意,是藝術家在主觀與客觀相融合,表現為天人合一的藝術思想,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中國畫在意蘊的表現中,藝術家將自然萬物與人性相融為一體,形成天人合一的藝術表現力。好似孔子“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闡釋一樣。意與內容聯系緊密,是內容的凝結。立意就是確立畫旨,確立創作意圖。
而情與意融會貫通,密切相連,情一般指定向的思維活動或者生理活動,具有傾向性,表現在思維和生理活動中,融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情可以說是意的載體,意通過情來表達出一種傾向性,情意融合。意是情的根由,情是意的枝葉。意會生情,情會促意。情與意融匯于中國畫之中,才是中國畫千百年來傳承的重要因素。
藝術語言是指不同的藝術載體通過塑造藝術形象,從而來表達藝術情感的一種工具,其中就包括繪畫語言。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繪畫在憑借一種載體來傳達出內涵,這種載體就是力。把握力量,可以從語言本身以及容兩方面傳達出來。呂鳳子認為繪畫首先要會運筆,使筆中有骨,筆中有力,如此才能創作出強勁有力的繪畫作品。
呂鳳子是二十世紀杰出的畫家、教育家之一,他窮盡一生精力為中國畫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繪畫理論和繪畫創作實踐對中國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盡管貢獻如此豐碩,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社會對于呂鳳子及其藝術卻缺乏足夠的了解,對中國畫發展肩負重要使命的理論家也對呂鳳子的研究缺乏足夠的熱情。在此,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對呂鳳子的低調入世,高調為藝的藝術人生、藝術創作方法、藝術思想和藝術特色進行了深入而仔細的研究,以此發掘出更多的藝術文化瑰寶,傳承中華傳統藝術思想。并推動中國畫更加健康的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