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遼寧大學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00)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是文學研究的重要理論,至今仍有著重要影響。《老人與海》這部作品作為世界文學中最為耀眼的文學作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審美標準,至今仍有重要意義。所以,本文將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角度進一步分析小說《老人與海》。
首先,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哲學家只是從不同角度闡釋世界,目的是為了改變它。從文藝理論角度上講這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原理。因此,我們在理解文學作品的時候要看到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不應該把文學和歷史以及社會分割開來,文學思想來自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對于海明威來說,他的童年經歷和戰爭經歷給他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很多地方都體現出這一點。比如作者對于釣魚、小船、鯊魚以及海上描寫都十分生動。同時,文學的本質之一是客觀而藝術化得反映生活。海明威在創作《老人與海》的時代,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的時代,是一個繁榮與蕭條并存,希望與絕望相伴,奮斗與墮落共生的時代,經歷了戰爭的美國青年對社會,人生以及整個世界都有了重新認識,生死之后是幻想與激情的破滅,他們開始及時享樂,精神的防線開始垮掉,“垮掉的一代”成為那個時代最為真實的寫照。海明威經歷了世界大戰,目睹了太多的生死,他在《老人與海》中最為基本的主題就是一種破滅主題,無論人如何反抗,都無法逃脫厄運的魔爪,理想都會破滅,結局都會失敗,突出反映了美國戰爭后繁榮背后令人心酸的現實,“垮掉一代”青年歌舞升平背后的虛無心理。主人公圣地亞哥的命運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的態度,無論人們多么努力工作,人們都擺脫不了失敗的命運,海明威對社會感到迷惑,很多出乎意料的事情的發生經常破壞人們對生活甜美的夢想,就像老漁翁在海上生活的變遷一樣。他認為,生命是一場孤獨的戰爭,人類是永遠不會獲勝的。生命中沒有任何事情能夠真正被解釋、改善以及挽救,因此問題從來不會解決。不管怎樣,人類應該而且必須控制自己,在無法估計的生命中保持理性和行為。《老人與海》在每個細節上都是對現實的反映,都是對現實社會的藝術性刻畫,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定理。
其次,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同時,還強調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并非完全受社會存在控制。小說的結尾是作者的特意安排。老漁翁回來了,很快進入了夢鄉,他夢見了一頭非洲獅子。正如我們所知,獅子是一種猛獸,統治著森林。這個簡單的情節暗示著圣地亞哥永遠渴望勝利,同時他也把這種精神傳遞給了孩子,孩子象征著新產生的人類的力量。盡管他沒能完成任務,年輕的一代人會繼續下去直到完成為止。作者對未來充滿希望,盡管他此刻不能找到出路,他對自己充滿信心。總有一天,人們對社會不再迷茫,那時人類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真正主人。文中體現了海明威面對整個社會現實,并非消極承受,而是積極反抗,不甘愿做整個殘酷現實的犧牲品,而是塑造一個偉大的英雄影響,來向世界宣言,面對絕望,面對厄運,人可以用精神意志來抗爭,面對消極的社會,有英雄來改造它,有廣大的不屈者來振奮它,所以他塑造了圣地亞哥這一英雄形象,通過他與厄運的抗爭,與失敗的對抗,與鯊魚的搏斗,我想鯊魚正是宇宙間一切破壞力量的化身,而老人是正義的使者。由此來表達一種信念,來喚醒戰后美國社會的空虛與消極,來指引人們走出迷茫,指引青年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與肩上的責任,海明威用事實證明了,文學不能僅僅反映客觀生活,更要指引生活,在這一點上,體現了文學的相對獨立性。
第三,從歷史唯物論來看,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民的文學”。《老人與海》里,圣地亞哥是一個普通的漁夫,而他具有堅強不屈,敢于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的“人民性”,文學并不能只為英雄而歌,在英雄背后,有成千上萬的普通人在推動歷史的進程,左右時代的潮流,而這些才是人類的主體,文學應該反映人民的生活,反映普通個體的獨特靈魂,《老人與海》歌頌的正是普通人的不平凡的事跡,每個人都會是圣地亞哥,他歌頌的是全人類的輝煌。
戰后作家自認為是“迷茫的一代”,脫離信仰,遠離文明。海明威被譽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起初他感到迷茫,經過深思熟慮后決定投身寫作,來反映年輕一代的精神世界。《老人與海》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它在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境的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生命的態度。文章在真實社會基礎上寫作的文學作品,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角度分析,一旦一部文學作品完成,它們又相對獨立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意識形態。圣地亞哥的硬漢性格影響著很多美國年輕人,他們通過這部作品懂得了對待生活應該采取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也正是本文的主體。總之,這部作品中所體現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也影響了一代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人們在精神上變得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尤其是對于處在社會逆境中的人們更具有強烈的教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