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建煌(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是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對職業教育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論斷,無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職業教育建設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道路。這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高度契合。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新的時代,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在不斷探索著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發展道路。但是這條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國的職業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首先,職業教育發展存在著區域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資源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不想符合;其次是職業教育與產業的結構不協調。我國現在正處在經濟轉型期,產業結構升級對高職教育大規模高質量的發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職業教育與實體經濟普遍脫節,職業院校尚未真正成為面向市場辦學的主體機構,職業教育和產業結構之間的協調度還有待提高;最重要的是職業教育的質量還有待提高,教育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勞動者的質量,因此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職業教育的關鍵任務。
十九大報告中對職業教育的定義無疑為這些癥狀開出了良。產教融合就是指學校根據所開辦的專業,把教學和產業密切結合,形成學校和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校企合作就是指學校和企業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合作機制,將在校學習和企業實踐相結合,將學校和企業技術、資源、信息共享,形成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跨越經濟與教育、學校和企業,是職業教育建設的發力點和著手點。找準了方向和路徑,接下來就是如何走好接下來的路了。
首先,要學會借助政府政策平臺,謀求產教融合之路。近年來,國家先后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文件,這些政策和文件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據和發展指南,學校應當抓浩政策福利,把政府所搭建的平臺利用好,將有條件的學校聯合起來實現集團化辦學,將社會上優勢資源整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實現課程實訓平臺、科研等共建共享、最終達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學會運用外力推動產教融合的發展和深化,做好統籌規劃、合理部署、管理監督等工作,實現職業教育的現代化治理。
其次,要堅持工學結合,產教融合是現代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關鍵所在,是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核心所在。職業教育是和產業的發展關聯度最高的,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通常是基于教育和產業的良好合作,然而良好的合作也會隨著社會的變革、經濟的發展、產業的轉型等變化不斷的做出調整,才能保持良好的關系,產教融合的內容和形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調整和創新,必須以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技術性作為起點,深入產教融合的內涵,探索深化產教融合的模式和實現的路徑。
然后,要發揮職業院校的自主創新能力,職業院校在職業教育中是占主體地位的,這是毋庸置疑的,在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應該要能夠積極的承擔、主動的推進,深化體質改革、要主動接洽優質的社會力量來參與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核心問題上主動、積極地與行業企業溝通合作,是的職業院校能夠培養出真正適應區域產業發展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職業院校要能夠充分發揮科研服務的職能,瞄準區域內的行業企業,面向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在技術研發與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共建共享實訓基地等方面實現與行業產業的深度合作。
最重要的是,要確立產業在職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常常被忽略或者淡化,要在政策的框架內接受和承認行業企業在產教融合中的非公益性行為。高職教育的使命就是面向行業產業培養技術技能的人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的就是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創新發展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在校企合作的初期,主要是簡單的滿足學生的就業和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這樣的合作早已經不能夠滿足職業教育發展的需求,要把握好產教融合的基本內涵,提高企業的參與熱情,就要拓寬校企合作的范圍,采取混合所有制的辦學機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否實現長期有效,主要是看是否有合理的利益機制。
總而言之,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是培養可靠人才的必經之路,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職業教育只有順應新時代的經濟發展的需求,不斷加強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才能真正成為服務社會的動力。雖然已經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是前路依然不平坦,需要我們所有的高職教育人不斷的探索,在前進的路上不斷開拓進取,尋找到一條最合適的校企合作之路,建立最優質的職業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