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注重情感教育以及把握情感目標的必要性,其次闡述了如何結合教材內容時代背景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總結了通過創構教學情境的方法來引領學生的情感思考,旨在通過對這些方法的論述,為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英語教學;情感教育;方法
【作者簡介】陳玉英,陜西省渭南市合陽中學。
一、注重情感教育,把握情感目標
目前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往往沒有注重滲透情感教育的先進理念,通常只是以知識目標來展開教學活動,再高一點的層次也就是培養一些學習的技能技巧,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基本只是在為了學習而學習,機械性的聽取知識講解、記筆記、準備考試,學習過程枯燥無趣并且學習負擔相當重,導致大部分學生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和高考的影響之下,教師和學生都只注重于提升知識技能以通過各類型的考試,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對教學活動的重要性。為了改善這一現象,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工作的實際開展中提升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首先教師必須要先確保自己都能對課文的情感目標進行準確把握。
比如說在《高中英語 (必修 1)》Unit 1 Annes Best Friend這一課文中,可以確立的情感目標有兩點,其一是對二戰時期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歷史以及對猶太人悲慘命運的了解,其二是讓學生通過對《安妮日記》的閱讀,來了解和體會作者在十分惡劣的生活環境下,對于友情和大自然的渴望,認識作者關于人生的態度。在確立了情感目標以后,教師以此為根據來開展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就可以實現在高中教學活動中對情感教育的滲透。
二、結合時代背景,提升學生興趣
實踐表明,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對學習持有長久豐富的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愉悅,并且可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效,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在高中英語學習中確立自身的主體地位,從被動的學習和等待知識傳授向主動探究知識轉變。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一些教材內容的背景文化,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
比如說在《高中英語 (必修 1)》Unit 1 Annes Best Friend這一課文中,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在開展知識內容講解之前讓學生對二戰時期有一定的背景了解,讓學生在對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歷史了解中體會作者所要展示的內心感情,大部分學生在課外并不會對這些歷史知識有深入的了解,沒有接觸過的內容總是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想去了解文章主人公的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已經被吸引到課文中去,教師也可以更加自然順利的開展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又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創構教學情境,引領學生思考
通過創構教學情境,可以通過與現實生活的結合來挖掘學生自身的內心情感,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當中進一步豐富和升華自身的情感,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的互相呼應,讓學生可以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得到提升。在實際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特點,通過設置問題的方式來引領學生對知識內容展開思考,讓學生踴躍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
比如說在《高中英語 (必修 1)》Unit 1 Annes Best Friend這一課文中,教師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可以創構相應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結合實際教材的內容設置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能夠對知識內容進行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過程當中,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遞進式的情境創構,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完成情感思考,通過閱讀之后讓學生在內心深處體會到文章主人公的生活處境,以及體會主人公對友誼和自然的渴望,從而為后續的教學活動開展做好情感鋪墊。
在高中英語的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注重提升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轉換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不能只著重于完成詞句教學的任務。學生在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時,除了掌握相應的詞匯語法知識,還需要能夠在學習當中獲取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在學習世界中尋找到更加豐富的感情體會,如此才能實現學生快樂的學習,并且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文峰.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校園英語(中旬),2017,(11):144.
[2]杜玉梅.讓情感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C].中國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評價專業委員會2016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任丘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2016: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