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要注意語言學習的過程,注重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即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方式,強調“學會用英語做事情”,“進行生活情境教學”,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當前英語課堂生活化教學仍然不足
雖然教材內容編排也體現生活化,要求教學按照生活化去實施,但因種種原因,課堂英語教學生活化遠遠沒有達到大綱要求,課堂教學多為簡單的句型和聽力操練,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背誦詞組和句型等機械記憶,學生得到語言知識多用于做練習題、測試題,而語言交際運用卻力不從心。另外,由于課堂教學內容過多,教師課堂設計也難免完全做到教學生活化。所以,當前英語課堂生活化教學仍顯不足。
二、英語教學生活化的做法
1.導入“話題”生活化。蘇教版(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以“話題”統領每個單元的教學。每個單元的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在每一節課導入部分的話題,既要適合本單元的內容,又能夠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從而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達到學生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來運用英語。所以,每一節英語課的導入要有實用性,如:在學習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landed 這一課時,雖然,UFO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卻遠離學生的生活,要談當UFO著陸時,他們在干什么?學生沒有真實的感受,因此表達時無話可說或者表達不真實。因此,我們在教學時,進行了話題轉換。當時學校升旗時宣布要開運動會,所以我將話題改為“When you heard the news what were you doing ?”.這樣學生既感興趣又有話可說,能夠表達自己聽到該消息是在哪里?正在做什么?這樣巧妙地將生活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到一起。
2.教學“任務”生活化。“任務型教學”是強調以真實的生活任務為教學中心的活動。因此,教師在設置任務時,要注意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意識,其次,任務的設置,要有一定的背景,只有在真實的情況下使用真實的語言。另外,任務要具有可操作性。完成任務時一定要用英語。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這一單元時,為了進一步練習“be going to +V原形”。在教學環節中,我設置了這樣一個任務。There is going to be an Art Festival in our school this month.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Art festival? 學生可以通過小組活動合作完成這一任務。這也是與學生實際生活非常接近的任務,學生會特別感興趣,而且能夠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意愿,達到很好的運用。
3.教學“情境”生活化。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視頻、動作、多媒體課件等創設語境進行詞匯、句型、語法的教學。因為只有在一定的語境中才能表達真實意義。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運用語言可以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模擬現實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真正做到“用英語做事情”,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鞏固知識感受運用英語的成就感。在教室中模擬真實生活中的場景,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下,進行角色扮演,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如在七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 ?關于購物的交際用語,為了達到實際的運用,我在教室里設立了服裝柜臺,并在衣服上設立價格標簽,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真實的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展示,及練習鞏固了語言,又體驗到了運用語言的快樂和成就感。畢竟,英語學習還是要掌握一定量的語法和規則,此時語法規則千萬不能靠老師的滿堂講解和學生做大量題海去“悟”出來。為了高效便捷地使學生掌握語法和規則。如“人稱代詞”的使用,我是am, 你是are; is用于他她它;單數is復數are。再如單數變復數的不規則名詞:“tooth(teeth), man(men), foot(feet),woman(women), child(children), people(people), policeman(policemen), mouse(mice)”記憶為“齙牙男人和小腳女人有孩子,人和警察趕老鼠”這中典型“順口溜”生活情境記憶法,效果很好。
4.作業設計生活化。對于作業的設計,在平常的教學中更強調作業的知識性、應試性。而少了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的同時又壓力倍增。因此,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適時的增加一些生活化的作業。如:在學習 unit1 Whats your name ? 這一單元,可以讓學生制作全班同學的電話簿以及個人名片。學完Unit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math .這一單元,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課程表。在學習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這一單元可以讓學生在家制作自己喜歡的食物,并英語寫下制作過程。作業與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時刻充滿熱情、充滿興趣。
5.環境設置生活化。為了讓學生時刻感受英語學習的氛圍,教師可以在教室給學生創設英語的環境,讓學生們時刻能看到的英語的跡象、感受到英語的濃厚氛圍。如;在教室張貼英語標語,在教室黑板上寫英語名言,制作并張貼英語手抄報、設立班級英語角等,充分利用眼前的一切資源,讓學生貼近生活、貼近英語、并時刻嘗試使用英語。
總之,課堂教學源于生活,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盡量創設密切聯系生活、貼近學生個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不僅要重視知識,更要注重知識的運用和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經驗,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回歸到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中,讓教學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作者簡介】張品梅,江蘇省常熟市東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