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
摘要: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是加強經費使用監督、促進預算執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必然途徑。貫徹落實政府會計改革的相關要求,需要從做好新老制度的梳理、加強會計人員培訓、優化升級財務信息系統以及做好業務操作銜接等幾方面逐步推進。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預算;財務
《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自2013年由財政部修訂并頒布以來,高校會計工作已經從2014年1月1日起執行該制度。2017年,財會[2017]25號“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明確要求高等學校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再執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必須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這一通知要求高等學校會計工作,必須在2018年年底實現新制度、新系統的轉換。實施政府會計制度可以更好地反映政府資金的投入和產出,有利于政府摸清家底,有利于加強成本控制,最大化地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優化資源配置。高校如何組織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有哪些工作需要做、應進行哪些方面的配合和準備,本文對此進行探討。香酥栗一、做好新老制度的梳理和比較
《政府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有幾方面的不同,明確這些不同與改進,才能抓住重點進而找到較好的銜接方式。
(一)核算基礎不同
政府會計由目前《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收付實現制轉變為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同步實施的雙基礎。政府會計包括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預算會計核算采用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核算采用權責發生制。實施政府會計后,納入預算管理的收支采用雙基礎,更豐富地體現了預算管理所需的信息,更準確地反映了單位的運行成本。
(二)核算目標不同
現行財務會計體系的核算目標是提供單位財務狀況、運行情況、運行成本及現金流量等相關信息。政府會計將在此基礎上提供與預算執行情況有關的信息,因此會計核算目標轉變為雙目標。政府會計可以全面提高財政資金的透明度,全面反映政府的受托責任,提高決策信息的有用性。
(三)會計要素不同
政府會計將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功能,在原有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要素的基礎上,引入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個會計要素,以“5+3”的模式完善會計等式和會計信息。
(四)會計報告不同
政府會計實行政府決算報表和政府財務報告的雙報告體系,不僅披露了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信息,還將披露預算收支和結余的信息,兩類信息的融合和比較能夠更全面和深入地反映財務狀況,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二、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的特殊環境
據統計,全國現有高校2900多所,其中普通高校2600多所,成人高校280多所。高校是事業單位,也必須執行政府會計制度,但高校又是一個特殊的事業單位群體,具有鮮明的特點,決定其較他類型的事業單位,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工作量和難度要大得多。
(一)資產種類繁多,體量大
高校資產的特點是,除了資金量大、用于教學科研的儀器設備品種規格多、數量多外,還有大量的成果、專利、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資產規模一般從數億元到數十億元。
(二)收入來源渠道多,收支規模大
收入來源有財政撥款、科研經費收入、事業收入、經營性收入、捐贈收入等。
(三)內設機構、單位多,管理方式多樣化
一般高校除了設有學院(系、部、所)、行政管理、后勤服務部門以外,還有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實習工廠、試驗場站等,以及附中、附小、幼兒園、醫院等附屬單位,多達數十個。在管理方式上,有的實行全額撥款,有的實行定額補助,有的實行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有的還要求上繳收入。
(四)人員結構復雜,數量大
高校有各類學生,如本專科生、碩博士研究生,全日制、非全日制學生,函授自考生、成教生、網教生等。教職工類型多,有正式在編在崗職工、離退休職工、人事代理人員、聘用制人員、兼職人員、臨時用工人員、勞務派遣人員,等等。
三、對高校實施新制度的幾點建議
高校執行好政府會計制度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政府會計改革,是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基礎,不斷提升財務管理水平,促進會計信息公開,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一)大力開展宣傳培訓,營造良好氛圍
將新制度作為最近一段時期會計人員培訓的重點內容,財務部門要組織全校財會人員學習新制度,可以采取集中授課、座談討論、知識競賽、模擬操作等多種培訓形式,培訓內容理論與實務相結合、側重于實務操作,以適應改革要求。也可以選派業務骨干外出參加相關培訓,赴試點高校調研學習,加深對新制度的理解。
(二)全面清理資產負債,做好會計制度銜接工作
科研項目未收款、預開發票的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科研項目終止的應完成合同終止,項目合同仍有效的應及時入賬,計入應收賬款;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清理,確定適合本校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應用指南規定的折舊年限完成追溯計提折舊,并對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全面清理債權債務,并按債務人、債權人分類整理,以備執行政府會計后計提壞賬準備,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相關信息;對現有科目、項目進行全面梳理,編制科目余額表和項目余額表,根據財會[2018]3號的規定,對政府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銜接問題分析處理,進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向政府會計制度轉換,確保會計制度順利過渡。
(三)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高校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應堅持統一性、問題導向、配套改革整體推進、業財信息融合的原則,制定好實施方案。
1.加強組織領導。由相關校領導和財務、資產、人事、科研、教務、基建、后勤等相關部門,組成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分解工作任務、協調解決問題、人員培訓和新舊制度的銜接轉換工作。
2.明確責任分工。在實施方案中把財務、資產、人事、科研、教務、基建、后勤等相關部門的工作任務和責任落到實處,明確工作進度、時間節點和獎懲辦法。
3.建立人事、資產、教學、科研、基建、合同和信息等相關部門的協同機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新制度的實施工作。
4.在國有資產管理、預決算管理、績效評價、內部控制等方面對接好新制度,為其落地保駕護航。
(四)倒排時間進度,做好新制度實施前的準備工作
1.開展各類人員清理和費用分類管理工作。
2.開展資產核實清理和分類統計工作。
3.開展往來款項的清理分析工作。
4.開展各類經濟合同的清理規范等工作。
5.加快會計軟件的升級改造,加快業財融合的信息化平臺建設。
6.編制符合高校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會計核算補充規定或核算手冊。
以上各項工作都要以今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倒排時間進度,明確完成的時間節點,為新制度的實施做好充分的準備。
四、結語
政府會計改革遵循的是漸進式模式,目前改革進行到在政府會計中設置政府財務會計和政府預算會計的狀態,隨后將強化對政府受托責任和績效的管理,同時要繼續引進政府成本會計和政府管理會計。高等學校會計工作必然會在此趨勢中進行調整,以順應政府會計改革的潮流,進一步提升對人才培養成本和內部管理成本的核算和計量,履行對高校掌握的公共資源的受托責任考核和績效評價的義務。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背景與動機,對《政府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了比較,對兩個制度的銜接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高校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