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喜

摘要: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通過對現有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的比較,分析各模式存在的優勢及不足,結合溫州區域報業媒體從事農產品電商實踐,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區域的農產品電商物流新模式。
關鍵詞:區域;農產品;電商物流
當前,國內有不少報業媒體均介入了農產品電商領域,此舉為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也為農產品電商物流提供了新思考。本文通過總結溫州區域報業媒體從事農產品電商的實踐,將農產品協會、電商平臺、報業發行、城鄉巴士等資源整合起來,面向區域,著重解決“開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為物流模式提供思考。
一、溫州農產品電商運營現狀
據統計,溫州全市有近百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數十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天貓、淘寶等開展電子商務。當前該市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主要通過二種方式來開展電商運營,即自建平臺式和第三方平臺式。
自建平臺式是一種是以溫都貓、瑞安淘等為代表的單純為本土農業企業提供第三方銷售服務的平臺。第三方平臺式是指在淘寶、京東等知名第三方平臺開設本地館或官方銷售店的農業企業。溫州比較知名的農業企業均有在第三方平臺上開展交易,這種電商交易是溫州農產品電商的主要形式。
使用第三方平臺方式為當前溫州企業的主要形式,其物流一般都采用第三方物流和消費者自提型。而自建平臺式還有自己的物流條件,能夠開展有區域特色的農產品電商運營。
二、溫州區域報業媒體從事農產品電商經驗
2014年以來,溫州區域內從事農產品電商的媒體有溫州都市報、瑞安日報等。這些區域媒體不但在淘汰率極高的農產品電商領域里生存下來,而且積累了經驗,獲得了發展。主要原因是傳統報業媒體具備一些農產品電商的天然優勢。一是主流媒體都有很強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優勢;二是容易其它實經濟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方面合進行深度融合;三是精準定位,為區域對象提供精準區域服務;四是可以利用發行物流投遞;五是資源整,將報業媒體內部資源與外部資源有效的整合起來。
自運營以來,溫州區域報業媒體充分利用這五點優勢,取得了較好的業績。主要做法是,一是依靠報業媒體力量,搭建自主電子商務平臺。這樣有利于實現平臺數據無縫對接,全方位覆蓋,精準解決客戶痛點,實現大數據營銷。二是成立農產品電子商務協會,協會的運營由媒體承擔,媒體依托協會拓展相關工作。比如與農信機構合作取得金融授信,為平臺商戶服務等等。三是自建物流支撐體系,利用報紙發行網絡,整合資源,組建成電商物流團隊,利用發行間隙進行物流投遞,有效的利用了報業物流的靈活性。四是創新多種合作模式,與其它公司平臺進行廣泛合作。通過媒體的作用,將“大公司”與“小農戶”聯結起來,嘗試全媒體時代的“企業+媒體”模式;探索建設“合作社+媒體商業化”的模式,加強合作社信息化建設,打造了“農商對接”電子商務平臺。
三、區域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
基于溫州區域報業媒體從事媒體電商的實際運營,本文提出建立一個報業媒體(或其它機構)運營物流信息共享平臺,通過這個機構與多個不同行業或企業合作,整合諸如報業發行、城鄉公交、便利店配送、甚至順風車等資源,形成一個覆蓋區域內城鄉各個角落的物流網絡,其結構如圖1區域農產品電商物流模式所示,各模塊介紹如下:
報業媒體為核心運營機構,也可以有其它相當公信息的企業來承擔,其職能除了運營電商平臺,應該具有非常強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特別是物流資源。
農業協會為報業媒體電商運營平臺的合作伙伴,其職能主要為了促使協會成員單位入駐電商平臺。
其它行業/企業為報業媒體的物流合作伙伴,其職能主要為了促進相關物流資源加盟;其它相關物流資源也可以主動加盟。
便利店分布范圍較廣,可以作為農產品的收集點和消費者自提點。
操作流程為,農業企業/農戶和消費者在電商平臺注冊,分別發布農產品和購買農產品;其它行業/企業所屬的物流資源在物流共享平臺注冊,對產生的訂單可以進行配送;商品可以直接配送到消費者手中,也可以配送到消費者自提點。
四、結語
基于溫州報業媒體自身發行業務配送實現的現實可行性,本物流模式在此基上增加了有關物流資源,通過建立一個信息平臺,有效整合了物流資源,進一步擴大了物流覆蓋范圍有助于解決農產品“開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配送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