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雄
【摘 要】歷史教材的編寫需要按照事實來,不能讓學生們學到歪曲過的歷史,真實的朝代、真實的戰爭才是當代學生需要去了解的。歷史教學要按照教學大綱來走,一步一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當體現出人本性,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材為教學輔助。
【關鍵詞】高中歷史 知識整合 交叉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25
教學內容的整合是將零散的知識整理到一起,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與協同發展。歷史知識的整合并不是把它們湊到一起,而是讓它們的價值有機結合,將無意義的知識變得更加的有意義。高中歷史分為三個模塊:經濟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這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歷史,所以在時間跨度上比較大,內容距離現今較遠,常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感到教得困難,學生感到學得很累。打破這種僵局需要扭轉歷史課堂傳統的氛圍,也需要改變歷史知識的整合。
一、分析現狀,比較整合
高中歷史在高考中占的比例不小,文科生需要特別的重視,了解中國的歷史知識是作為中國公民的責任。但是由于過去的教學力度有限,導致現今大多數公民對中國的歷史只是表面的學習,并沒有深入的研究下去,所以為了未來的人才市場,為了國家發展,我們必須將學習歷史的任務落實到每一位學生的身上。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學習效率低下,是因為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弊端。九年義務教育讓學生們不夠重視歷史的學習,該掌握的知識并沒有主動去了解,這樣的知識儲備嚴重影響到高中歷史課堂的進度。盡管現狀是這樣的艱難,但是教師們還是要克服一切困難,盡力將學生的成績提高。
教學進度的緩慢并不完全歸咎于學生,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當將歷史教材上的知識整合到一起,進行歷史專題教學。由于歷史教材的編寫順序不是按照年份來的,所以有的學生就會感覺到記憶困難,那么教師為了方便學生記憶,就需要理出一些歷史年表,順著年份來學習歷史事件。教師的教育理念對于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學習,糾正他們對于歷史的看法。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比如說學生無法接受教學的過渡,教師無法適應教學的節奏,教材改革沒有在重點上面等。因此,需要教師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融入到歷史教學當中,教師是教學當中的參與者,也是課程研究的主導者,那么教師的作用就必須要發揮到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所有的科目學習當中都是有利的,比如說課前預習,課后復習,這是大多數的學生無法辦到的,偏偏又是教師們重視的學習方式。學習當中難免會遇見對立的事情,那么我們有能力去避免的話就必須去抵制,因為在這個階段,學習還是主要的事情。
二、歷史進程邏輯性和教學內容整合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來說,已經多了模塊的編排,所以教學的進度就比較快。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卻是有限的,我們可以放慢教學的進度,讓學生一步一步來適應教學。面面俱到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學生們了,因為這樣會讓學生喪失主動學習的動力。高中歷史的教材除了必修課本之外還有選修課本,但是由于學習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辦法將這些內容全部學習完,這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應該發揮作用了。
高中新生在首次接觸到歷史課程時,會認為歷史就是死記硬背的一門科目,但是歷史知識并不是學生們所想象的那么表面。學習歷史是為了讓每一代的人們都記住歷史,從背景上來了解中國的發展與壯大。我們知道學生在選擇文科之前,是沒有太多歷史基礎知識的,所以在學習歷史的時候,會出現跟不上課堂節奏的情況。歷史人物的數量是龐大的,也是需要學生去牢記的,但是學生的記憶力有限,并不能記住這么多的人物。那么我們就可以來整合一下人物與歷史時間及事件的關系,整理出一個好的關系圖,方便學生的記憶。
比如說三國時期我們需要記住魏蜀吳的建國人,他們對歷史做出的貢獻是怎樣的。像這樣的歷史人物還有很多需要學生去銘記,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有的歷史人物不用去牢記。教材上常常有一些地圖出現,有的學生會覺得這樣的地圖完全沒有必要,其實他們忽略了一些本質上的問題。世界歷史地圖能夠讓學生們直觀的看到從古至今地理位置的變化及朝代國家的變更,在地圖下面通常會標記一些東西,這些也是可以提高學生見識的。
三、加深理解、擴容整合
現代教學當中可以利用許多先進的設備,比如說現在常見的多媒體,在教師當中利用投影PPT來教學,讓學生不再覺得枯燥,加深他們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歷史資料,我們可以借助現在的網絡在幫助教學,收集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們,讓他們知道歷史不僅是過去的事情,還是現在我們都需要牢牢記住的優秀文化。拓寬學生的視野是教師們應該做的事情,因為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地方,難免會有學生對歷史看法比較片面,我們無法避免這些情況的出現,那么就需要想辦法來解決。從學習歷史那一刻開始,我們就需要打開學生的思維與視野,讓他們學習到較為全面的歷史知識。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探究在考試當中異常的重要,因為高考歷史當中會有一道分值高的解析題,會要求學生結合史料與現實情況來解答,那么學生必須對歷史史實了解透徹。
歷史課堂教學質量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教師需要負起主要的責任,因為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是屬于引導者。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利用到我們的所有歷史知識,讓學生學有所用,我們提倡技術性與歷史知識的整合,讓歷史變得更現代化,這樣才能相得益彰。實現課堂上的“以人為本”,學生占的是主體地位,教師始終是需要服務于學生的,輔導他們的歷史學習,關注客觀的、客觀的知識。中華上下五千年,發生的事情有很多,我們關注的都是一些小的部分,只要完整的學習完這些教材,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是沒有問題的,只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弊端,我們無法要求學生在以后繼續的學習歷史,所以這是一點弊端。
總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是在不斷發展的,我們需要結合學生時時刻刻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方案,進行整合。教學當中需要很強的邏輯性,不能夠說想到哪里就給學生講,雜亂無章并不是好的教學方式。課堂質量的提升是新課改之后強調的問題,相比于傳統課堂來說,我們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來讓學生來接受我們的教育。歷史就是過去的政治,學生學習過這些歷史之后,會對過去的朝代做出正確的看法,也會對我們的國家帶來一定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