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晶晶
【摘 要】彩墨畫自產生以來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和喜愛,現代彩墨畫家通過對民間藝術的吸收和借鑒,將民間藝術的色彩觀念、造型方法、構圖形式等內容融入到中國繪畫中,對彩墨畫進行了發展和創新。本文通過對一些現當代彩墨畫家繪畫作品的分析,來探討中國民間藝術對現代彩墨畫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民間藝術 現代彩墨畫 影響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056
現代彩墨畫是20世紀以來受到西方藝術影響而產生的一個畫種,自它產生之日起就受到了現當代許多畫家的喜愛。現代彩墨畫將傳統繪畫觀念及西方色彩觀念融入到繪畫作品中,并對中國民間藝術進行吸收和借鑒,從而形成了彩墨畫的新面貌。
80年代中后期,西方現代藝術強烈沖擊著中國畫壇,同時我國民間藝術的原始性、象征性和裝飾性特點,也逐漸引起眾多藝術家的關注。一些既想接受新藝術觀念,又不愿簡單模仿西方現代藝術的畫家,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著民間藝術,他們發現民間藝術的原發性特征及高度自主、自由的創作心態與當代藝術的某些成分是一致的。于是在繪畫創作中,像吳冠中、石虎、聶干因等一些畫家開始大量借鑒民間藝術的元素,將民間藝術與傳統繪畫相結合,并試圖創造出一種新的話語體系,以此來與西方的現代藝術進行平等的對話。這種新的話語體系就是我們的現代彩墨畫。
一、中國民間藝術概述
民間藝術是人民群眾智慧和生產經驗的積累,是民族精神和民俗風格的體現。民間藝術具有原發性特點,它多源自于人類的直覺和意愿,較多地保留了人類早期造物的性質。另外,民間藝術又與民間階層的現實生活有著最直接的聯系,是民間大眾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也深受民眾的喜愛。
中國的民間藝術風格獨特,種類繁多。像塑彩、剪紙、皮影、年畫、刺繡、泥布玩具等等,無不具有無窮的魅力。它們既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部分,也是現代藝術形式的源泉。其中,民間繪畫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思維方式與表現形式,它相對于文人畫,更多的是依靠原始本能而少了理性的限制,因此在繪畫的范圍和體裁方面都更廣闊,產生的影響也更廣泛。我們可以看到,不論是小小的彩繪蛋殼,還是宏大的廟宇設色,或是婚喪嫁娶、衣食住行,隨處都有民間繪畫的身影。它的色彩明艷、熱烈、響亮,具有原始的魅力,多用黑、白、紅、綠等極色,極富裝飾性,以此吸引別人的注意。另外,像舞龍舞獅、戲曲或舞蹈表演、燈會、火神節等活動,通過動態的色彩和夸張的造型,使人的精神在欣賞時能夠達到解放狀態,長久沉浸在歡愉的氣氛中。還有材質肌理的特殊性、表現內容的趣味性、構圖的多樣性等特征,促使大批的藝術家從民間藝術入手,尋找中國畫的發展之路。
二、現代彩墨畫家對民間藝術的吸收和借鑒
中國民間藝術造型夸張、色彩鮮艷、構圖飽滿,它散發出來的原始意味不斷吸引著現代彩墨畫家,他們吸收并借鑒了民間藝術中的精華,把它們融入到繪畫作品中,創作出一大批優秀的現代彩墨畫。
現代彩墨畫的領軍人物是林風眠,他是進行中西融合探索的先驅之一,以他為代表的一批畫家最先開始了將傳統和民間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進行融合的嘗試。林風眠興趣廣泛,他對彩陶、漢磚、皮影、剪紙、銅器、漆器、磁州窯、古壁畫等多種藝術形式都有涉獵。從他的許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民間藝術的影子。尤其在侍女系列繪畫的色彩上,唐宋陶瓷的影響特別明顯。林風眠將多種民間藝術形式融入于西方現代藝術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吳冠中是林風眠的學生,他熱衷于繪制彩墨畫,致力于中國畫革新的探索。吳冠中繼承并發展了彩墨畫,他將自己對筆墨的理解融入到繪畫創作中,形成了一種新風格。民間藝術對吳冠中作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用色上,他的彩墨畫中多運用原色、簡單色及不經混合的純色,這個特點和民間用色的特征如出一轍。在吳冠中的《水鄉春色》《江村》《湘西水田》等作品中,黑瓦白墻間,星星點點的紅、黃、綠等純色映襯著,是當地農民穿戴及住所色彩的真實寫照。
80年代中期以后,借用民間藝術語言進行藝術創作的探索逐漸形成規模。這時的彩墨畫,開始追求東方精神指引下的美,越來越多的現代彩墨畫家開始將民族特色和個人藝術風格融為一體,他們在創作上嘗試著將民間的刺繡、剪紙或者壁畫、年畫中的一些意趣、特點與文人傳統、西方傳統融為一體,形成了彩墨畫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獨具一格的表現手法,也開創了現代彩墨畫創作的一種新風氣。
這個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畫家就是石虎,他就是一位十分關注民間藝術的現代彩墨畫家。他曾受到立體主義、結構主義的影響,反復研究過畢加索等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些經歷,也使他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傳統的價值,使他堅定地回到中國的立場上來。80年代中期,他同時觸及民間藝術、原始藝術、現代藝術和傳統藝術等幾種藝術形式,他將西方的現代意識與東方的神秘智慧結合起來;將西方的現代藝術與中國民間藝術圖式結合起來;將西方的表現手法與壁畫、石刻、漆畫、剪紙、刺繡、農民畫等中國傳統藝術結合起來進行創作。不論是秦磚漢瓦還是廟堂壁畫;不論是民間泥塑、門神還是剪紙、木板年畫,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在用色上,他受到遠古藝術和少數民族文化的啟發,采用非理性的色彩,多重色、純色,不去講究色與色之間的過渡,而讓不同的色塊在畫面上形成強烈、鮮明的對比,從而產生了一種非同尋常的審美精神效應。
90年代以來,彩墨畫家數量大增,大家努力尋求突破口,希望能使彩墨畫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聶干因受到戲曲臉譜的啟發,將大量類似戲曲臉譜中的純色,如朱砂、朱膘、石綠、石青等顏色用在繪畫中,并將力度感很強的石色混入到水墨中,此外,他還在已經勾線、潑墨的畫底上反復施加石色來加強對比,創作出了以戲曲臉譜為母題的一系列作品。聶干因打破了由水墨、宣紙、毛筆三者造成的穩定結構,跳出了“重筆墨,輕色彩”的傳統文人畫模式,從整個畫面來安排點、線、面、色的節奏,使墨與彩重疊,線、色、面交錯滲透,相互撞擊。
在色彩選擇上,民間藝術更傾向于極端的鮮艷的色彩,但在流傳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它又形成地域性的民俗色彩特征。如現代彩墨畫家李志國,他的一些作品中就呈現出了濃濃的秦晉風。在他的《古韻》等作品中,紅、黃、藍、綠等色彩對比強烈,黑白兩色從中調和,把秦晉山區的民間情調滿滿展現在畫面上。同時,他也找到了民間藝術與現代表現主義在色彩運用上的共同點。
李洋的現代彩墨畫色彩在90年代中期以后,已不再僅僅是寫生色彩的邏輯配置,而是來源于民間色彩的鮮明與主觀。他注意到農民畫在色彩運用上非常大膽、沒有顧忌。另外,農民畫強烈的對比、粗獷的線條、絢麗的色彩、夸張的造型等特征也深深吸引了他。因此,他在畫面上使用了大量的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純色,并通過宣紙來襯托使色彩更加鮮艷明亮。從李洋90年代中后期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農民畫與剪紙奔放的色彩及夸張的造型對他的影響。而對民間藝術的吸收,也使他的作品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色彩,作品的符號也更具中國本土特色。
三、民間藝術與現代彩墨畫的融合
現代彩墨畫得到發展,許多彩墨畫家做出了最大貢獻。他們沒有盲目跟隨西方現代藝術的風潮,而是在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深厚土壤中吸取營養,去發現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人從自身民族文化的角度出發,選擇了吸收和靈活運用西方現代語言,并重新開啟了中國繪畫自身的造血機制。融入民間元素的現代彩墨畫,畫面不僅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和原始魅力,也更具現代審美意識。
當然,現代彩墨畫若想得到的發展,它既不能完全依靠文人畫的正宗圖式,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民間藝術和傳統工筆畫的重彩敷色,更不能完全借鑒西方的藝術經驗。一方面,它必須吸收自身文化的精華,并將其融入自己的圖式之中;另一方面,它必須借鑒西方的構成觀念和色彩觀念,形成新的現代藝術形式。它既要保持傳統繪畫的魅力,又要具有西方繪畫的表現手法和當代意識,在文人畫家創作境界、民間藝術效果和西方藝術經驗的交匯中建立起的一種新的途徑,在古今中外的矛盾融合中來不斷發展。現代彩墨畫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藝術家們還需要不斷挖掘我國民間藝術的精髓,不斷摸索、不斷嘗試彩墨畫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我們堅信,在這些藝術家們的帶領下,我國的彩墨畫定會朝著更好地方向發展,也定會有一個更加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鄧福星主編,李廣元著.東方色彩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4.
[2]蘇天賜.林風眠的繪畫藝術[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3(4).
[3]林風眠.林風眠臺北答客問[M].轉引自谷流,彭飛.林風眠談藝錄[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
[4]高居翰,曹星原.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選[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
[5]李志國.現代彩墨畫技法[M].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