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蓉
【摘 要】插圖在教材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價值與作用就好比連環畫冊中的圖畫,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代入感和認知。本文著重闡述教師應該如何運用書中插圖,從而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歷史 素質教育 插圖的作用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49
高中歷史課本中的插圖較多,對于教師來說,這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應該引起重視,尋求利用插圖輔助教學的途徑。高中課本中的插圖是濃縮后的直觀教具,科學合理的將插圖運用到課堂實踐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教材中插圖的作用
(一)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空間與時間這兩個特定因素是歷史發生的必要條件,而往往在教材中通過文字進行的知識講解,無法形象闡述當時的歷史事件,學生也不能直觀學習教材歷史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歷史事件的講解時,要科學利用歷史插圖,讓學生把線索繁雜的知識點簡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辱華不平等條約時,必然會提到諸如《馬關條約》《南京條約》等里所涉及的開放通商口岸的歷史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教材里三張不同時期(第一、二次鴉片戰爭后和中日甲午戰爭后)的通商口岸的路線變化,就會讓學生清楚地發現,“東南沿海-沿海-內地”是當時列強在中國主要的侵略趨勢。通過這樣的歷史插圖運用,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到教材里出現的抽象知識點。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以往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更注重自身知識經驗的傳遞,把教學注意力放在了刻板的教學方式上,從而忽略了教材里插圖這一積極教學因素,使插圖本該發揮的作用沒有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在歷史知識的講授中,歷史人物知識點是一大記憶難點,一些學生會把著名歷史人物的代表事件互相混淆。
比如中國古代史中秦始皇和唐太宗兩位皇帝,都平定了戰亂,統一了疆土,并且都為國家帶來興盛與繁華,但兩位皇帝的行政風格卻各不相同,因此為了鞏固政權產生的統一措施是大相徑庭的。這時,教師可以把教材中兩位皇帝的畫像展示出來,引導學生說出對兩張不同畫像的感受:由于秦始皇面相兇惡,因此在統一的過程中,措施相對殘暴,雖然使當時的文化、經濟、軍事等方面取得一定發展,但焚書坑儒和制定嚴酷刑法等措施導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唐太宗面相慈祥,采取懷柔的民族政策,促進民族大融合,開創了貞觀之治這一唐朝盛世。教師讓學生把插圖和知識點聯系記憶的方式,學生會對課堂內容產生深刻印象,同時也增添教學的趣味性,自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插圖進行教學的方法
(一)教會學生識圖
學會識別歷史圖片所特有的符號,準確讀出其表達的語言,這是學習圖片的前提。歷史圖片雖然類型多樣,有人物圖、文物圖、布局圖、戰爭形勢圖等,但只要指導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學科看圖識圖的基本方法,先熟悉各種符號,熟悉圖例所表達的含義,進而掌握圖片表示法的共性,就不難讀出圖片所特有的語言。如戰爭形勢圖:往往以“上北下南左東右西”表示地理方位,以不同類型的箭頭表示各路軍隊進軍路線,以“火炬”“小紅旗”表示起義地點或獨立地點,以“。”表示重要地點,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國家或區域等。學生熟悉了這些圖例后,就很快能看明白哪路軍隊從什么地方起義,向哪個方向進軍,途中經過了哪些地區,哪些地方出現兩軍對壘,戰爭局勢對哪方有利等。
(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材插圖容易是學生產生穿越時空的想象力,例如《開國大典》,藝術的記錄下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間激動人心的時刻,完美的再現新中國誕生的輝煌,老師引導性是品味此圖,會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歷史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加深學生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追尋,崇拜之情,為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增加一條重要的途徑。
三、運用插圖培養綜合能力
(一)理解歷史概念
歷史必修一教材在介紹宗法制時插入《大宗、小宗示意圖》,介紹三公九卿制時插入《秦朝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機構示意圖》,介紹隋唐三省六部制時插入《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圖》,介紹美國政治體制時插入《三權分立、制約與平衡示意圖》,介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時,插入《1954年憲法確立的中國政治體系和國家機構圖示》等等,這些插圖形象而深刻地闡述了相關制度,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與領會。
(二)挖掘隱性知識
歷史必修二在介紹唐代商業發展時插入《唐朝長安城平面圖》,此圖隱含著唐代商業發展的重大特點——坊市分開制。歷史必修三在介紹宋代民間風情畫時插入《清明上河圖》,此圖隱含著很多信息:1.隨著北宋商品經濟的發展,都城東京的建筑已不再是唐都長安那種封閉式坊市制的格局,而變成開放式的大街小巷的格局,商業區分布到全城各個角落;2.張擇端的畫卷,描繪了都城汴河兩岸的風光;3.全畫總長5米多,共繪人物550多個,牛馬驢騾等牲畜56匹,車輛約20輛,大小船只20余艘,還有房屋、橋梁、城樓等建筑;4.課本插圖僅選了“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趕集場面”部分,反映了當時東京城的繁華景象,表現了當時商品經濟發展的情況。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科學合理而又形式多樣的對插圖進行利用,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優勢明顯。恰到好處的將課本插圖應用到教學中,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為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搭建了一個全新的舞臺。
參考文獻
[1]趙愛玲.高中歷史教材中的圖文資料在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8(04).
[2]張玲玲.插圖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式[J].內蒙古教育,2018(02).
[3]龔恩勝.教材插圖在深化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