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少軍
摘要:企業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及要求,基層管理者,任務管理,團隊建設,流程執行,資源的有效利用,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中層管理者,目標管理與促進決策,組織文化建設,組織與流程建設和周邊協調,干部培養,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高層管理者:組織與文化建設,干部培養,方針管理,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關鍵詞:企業管理者;管理職責;管理認知
管理者的基本職責,一是實現所負責團隊的目標使命,二是幫助所帶領的團隊成員成功。《華為基本法》在第四十二條中,對其管理者的職責作出了這樣的描述:管理者的基本職責是依據公司的宗旨主動和負責地開展工作,使公司富有前途,工作富有成效,員工富有成就。管理者履行這三項基本職責的程度,決定了他的權威與合法性被下屬接受的程度。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使命、責任、實務》中,明確指出了管理的三大基本任務:實現組織的特定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成效,員工具有成就感;處理對社會的影響與承擔社會責任。
一、基層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
企業基層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及要求,可以概括為:任務管理,團隊建設,流程執行,資源的有效利用,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一)任務管理
1.制定合理的目標與計劃:部門目標的制定是依據上級目標及本部門工作現狀,體現對上級目標的分解與對本部門工作的牽引;工作計劃符合SMART原則并設有監控點。
關鍵履職行為:
①根據上級部門的規劃或部署,與相關人員共同制定部門工作目標,明確各項工作任務要求和改進方向。
②根據工作的優先順序分配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等),充分考慮資源成本,以使其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
③與相關人員商討,面向目標,在公司規定范圍內確定執行計劃的具體工作方法和活動。
2.組織實施工作計劃:按計劃要求及本部門資源狀況分解工作任務,對下屬進行相應的事先指導與工作輔導,協調所需資源、激發員工熱情,確保工作任務高效完成。
3.指導和控制工作計劃的實施:按工作計劃及所作出的承諾及時檢查、評估工作進展情況,對下屬工作及時進行有效指導,對存在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4.績效改進:按照本部門工作職責及目前工作任務要求,分析和總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提高組織效率和工作有效性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目標并具體實施,促進工作績效的不斷改進。
(二)團隊建設
1.氛圍營造:以企業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身作則,在部門內倡導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樹正氣,敢于承擔責任、相互負責、勇于自我批判,以有利于工作開展為基準,協調部門工作。
2.干部培養:積極主動地營造員工成長的環境,創造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根據部門崗位要求及員工發展潛力,指導下屬不斷提高任職能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培養、推薦干部;通過梯隊建設激發團隊活力,改進團隊績效。
3.有效溝通:在部門內組織和推動雙向溝通的定期進行,使溝通在部門內形成制度,提高員工工作的明確性,促進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流程執行
1.流程執行:結合部門實際,與相關人員一同學習、理解所使用的流程,及時監控流程的執行情況,確保與本部門有關的業務流程得到正確的貫徹實施。
2.內部優化:對流程的運作情況進行及時的評估,對不足部分應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與相關人員一同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對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主管及相關部門申報,以期進行合理優化。
(四)資源的有效利用
1.建立、保持、維護工作環境:根據工作需要和相應的資源狀況,充分考慮效率與成本并兼顧未來發展,建立工作環境包括硬件設備的配置與管理工具的開發等;對其運行情況進行及時評估與優化,保證工作需要。
2.文檔管理:重視部門知識環境的管理,采用文檔、手冊、經驗案例等適當形式保證工作技能的積累繼承,避免類似工作性質的員工犯類似錯誤。
3.信息的搜集與提供:根據相關部門的需求,搜集、選擇并處理所需信息,按所需格式及時予以提供,以利于相關部門進行決策參考。
(五)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1.職業素養:要不斷提升與自己任職崗位相適應的職業素質與技能,不斷修煉自己的人際理解與管理能力;增強工作的責任意識與服務意識,以職業化的標準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
2.工作態度:以公司利益為重,熱愛本職工作,身體力行地貫徹公司文化與各項制度要求,保持積極心態,不斷學習、進取,以模范的行為表現影響員工。
二、中層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
企業中層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及要求,可以概括為:目標管理與促進決策,組織文化建設,組織與流程建設和周邊協調,干部培養,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一)目標管理與促進決策
1.制定合理的目標與計劃:組織目標的制定要有牽引性,要引導公司與本部門的均衡與全面發展,不斷地提高整體核心競爭力,不斷地提升人均貢獻率。要具體組織制定切實可行、具有挑戰性的業務目標和實現措施。
2.組織實施計劃:保障并促進監控體系的有效運行,及時匯報并反饋重大進展及困難,參與并指導重大事件和例外事件的處理,及時發現運作中的問題,迅速作出反映并進行有效的調整,組織分析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及時形成案例與規范。
3.促進決策:及時準確地收集有效信息,提出建議,并預測本部門業務和工作的發展,供上級和相關部門全方位地思考問題,作出正確有效的決策。
4.效果評估:及時地對業務計劃的執行過程和執行結果進行評價,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二)組織文化建設
1.企業文化推動:以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去推動組織文化建設,在實踐中深刻理解并積極傳播公司的愿景與核心價值觀。
2.組織氛圍營造:在團隊中營造敢于承擔責任、相互負責、勇于自我批判、積極向上、勤奮務實的組織氛圍。
3.溝通制度建設:組織和推動雙向有效溝通的定期進行,使溝通在組織內形成制度,促進部門運作效率的提高。
(三)組織與流程建設和周邊協調
1.組織流程建設:正確處理制定流程與發現例外的矛盾,注重組織的均衡發展,通過建立、運作和優化業務流程的良性循環,推動管理體系建設。
2.周邊協調:以公司利益為重,樹立全局觀念,加強部門溝通,積極與周邊協調,達成工作目標。
(四)干部培養
1.營造環境:積極主動營造干部成長環境,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干部,通過干部梯隊的建設,提升團隊績效,使團隊業績不依賴于個別人包括主管本身。
2.培養下屬:關注發揮下屬所長,作好團隊教練,逐步幫助其改進不足,注重團隊整體配合的最佳效果。
(五)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1.要不斷提升與自己任職崗位相適應的職業素質和技能;要不斷地修煉自己的概念思維、組織理解與管理能力;要有較強的人際理解、溝通能力與影響力,并善于培養他人。
2.以公司利益為重,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可以不顧及個人的面子、榮譽及得失。誠實正直,實事求是地面對和處理問題,不推卸責任。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主動自覺地尋找自身原因,不斷改進。對其他部門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而是主動負起溝通的責任。
3.嚴格自律,對外與公司領導團隊步調一致和文化統一;未得到公司授權,不在任何場合,以個人名義隨意發表對公司的言論;不隨便發表與政治、宗教、競爭對手及客戶相關的言論。以身作則并約束家庭成員在社區、休閑、娛樂等公共場合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范。
4.始終如一地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斷學習進取,熱情對待工作和同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困難和挫折。不刻意追求公平、公正,不與他人比薪酬待遇,不計較職位升遷。
三、高層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
企業高層管理者的主要管理職責及要求,可以概括為:組織與文化建設,干部培養,方針管理,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一)組織與文化建設
1.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去推動組織與文化建設。
2.虔誠地傳播企業的愿景與核心價值觀,及時傳達、解釋、輔導員工理解企業的方針政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關鍵履職行為過程中,言傳身教,培養下屬。
3.在組織建設及流程建設方面,學會木桶管理,注重組織的均衡發展;應將主要精力去發現例外與外部變化,并在處理例外事件中不斷將例外規范化,使之成為例行;通過走動管理與審計發現“瓶頸”,并及時、有效地組織流程和結構優化,消除障礙;敏銳感覺外部環境變化,并適應性地促使組織結構與流程的優化,有效促進組織績效的提高。
(二)干部培養
1.營造干部成長的環境,建立選拔和甄別干部的機制,創造團隊合作的氛圍,使優秀員工脫穎而出。并在關鍵履職行為過程中言傳身教,做好團隊教練,使團隊業績不依賴于個別人包括主管本身。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倡導終身學習,培育學習型組織。善于總結案例,通過案例中關鍵事件過程的培訓、追溯和分析,發現和培養干部的優秀品格和素質。
3.從企業利益出發,對優點突出缺點也突出的員工,能在工作中進行培養與管理,發揮其所長,修正其所短。要清醒的認識到明哲保身的干部是企業的陷阱,要教育改造他們。
(三)方針管理
1.參與企業目標的制定
①基于對企業價值觀及管理理念的理解,從追求企業整體最佳的角度,對企業的長、短期目標的形成提出個人意見。
②為企業制定目標所提的建議必須是經過精心調查、具體而可操作的。
③將達成共識的企業目標轉化為可衡量的結果性指標(業績指標),作為形成企業對外策略與內部方針的基礎。
2.監督、檢查企業目標、策略及方針的實施
建立與企業目標、策略相關的業績指標,區別優先級別,落實責任單位,并建立監督、檢查機制,進行實施過程監控及管理流程優化。
(四)職業素養與工作態度
1.要不斷提升與自己任職崗位相適應的職業素質與技能;要不斷地修煉自己的概念思維、組織理解與管理能力;要有較強的人際理解、溝通能力與影響力,并善于培養他人。
2.以企業利益為重,為了企業的利益甚至可以不顧及個人的面子、榮譽及得失。誠實正直,實事求是地面對和處理問題,不推卸責任。工作中出現問題時,主動自覺地尋找自身原因,不斷改進。對其他部門不批評、不抱怨、不責備,而是主動負起溝通的責任。
3.嚴格自律,對外與企業領導團隊的步調一致和文化統一;未得到企業授權,不在任何場合,以個人名義隨意發表對企業的言論;不隨便發表與政治、宗教、競爭對手及客戶相關的言論。以身作則并約束家庭成員在社區、休閑、娛樂等公共場合遵守社會公德和社會規范。
參考文獻:
[1]賴黎,鞏亞林,夏曉蘭,馬永強.管理者從軍經歷與企業并購[J].世界經濟,2017,40(12):141-164.
[2]潘玉香,楊悅,魏亞平.文化創意企業管理者特征與投資決策關系的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03):172-181.
[3]何威風,劉巍.企業管理者能力與審計收費[J].會計研究,2015(01):82-89+97.
[4]周評,姜秀珍.國有企業管理者工作壓力和工作滿意度:心理資本的調節效應[J].華東經濟管理,2013,27(09):134-137.
[5]花貴如,劉志遠,許騫.投資者情緒、管理者樂觀主義與企業投資行為[J].金融研究,2011(09):178-191.
[6]李焰,秦義虎,張肖飛.企業產權、管理者背景特征與投資效率[J].管理世界,2011(01):135-144.
[7]呂長江,趙宇恒.國有企業管理者激勵效應研究——基于管理者權力的解釋[J].管理世界,2008(11):99-109+188.
[8]趙曙明,楊慧芳.企業管理者的任職素質研究[J].心理科學,2007(06):1503-1505.
[9]楊慧芳,顧建平.企業管理者的情緒智力、自我效能感、成就動機研究[J].心理科學,2007(03):719-722.
[10]楊慧芳,趙曙明.企業管理者人格類型研究[J].心理科學,2004(04):98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