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
摘要:生態成本是礦山開采工作的重點,以現階段礦山開采工作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生態成本計算特點,深層研究礦產開采的生態成本,以此強化礦山企業對生態成本的管理,確保企業可以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并將礦山企業自身的發展同社會可持續發展整合到一起。
關鍵詞:礦產;開采;生態成本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為了持續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工業是首要發展行業。但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資源緊缺問題越來越嚴重,致使工業化發展對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發展構成了一定影響,進而帶來自然礦產資源被破壞等問題,產生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此時就需要人們明確礦產資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深層研究礦產開采的生態成本。
一、生態成本組成
其是以生態足跡理論為基礎提出的,是對生態系統破壞的一種量化。生態成本是說生態系統具備功能型、潛在型的社會效益,就像森林里的氧氣一樣,一公頃的森林二十四小時可以產生七百三十克的氧氣,若是依據工業渠道生產這些氧氣的成本支出是億噸七百元,那么森林釋氧生態成本就是511元/(d·h㎡)。
生態系統擁有的功能很多,且存在隱藏功能,這些隱藏功能具備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利益是不可預計的。本文主要了解生態系統為人們提供各項生態服務的價值損失,如釋氧、吸收CO,等,研究礦山在實施生態復墾過程中消耗的費用,調查因為礦山開采消耗能源釋放的污染氣體帶來的生態影響。
(一)生態服務價值
礦山在開采階段會影響的土地類型大都包含了林地、草地等。因為礦山開采大部分都處于山地,所以在實踐開采工作中對林地的占據比例過多,促使其對林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較大。下面主要分析林地的生態系統功能與價值。
森林具備釋氧、保持水土不流失、防塵以及防輻射等功能,且擁有景觀價值、生物多樣化等特點,所以在開采礦山時要考慮這些因素。因為采集信息有難度,且森林其他生態功能沒有被發掘出來,所以下面只對其中幾個熟知的功能進行成本計算。
(二)礦產復墾成本分析
礦山土地復墾量與生態恢復是礦業持續發展研究的主要課題。通過了解以往發展信息可知,國外土地復墾概率通常情況處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間,但我國很多區域的土地復墾概率都達不到百分之十。由此可知,中國雖然土地資源豐富,但人口基數大,這樣導致整體土地資源過于匱乏,強化土地復墾工作,緩解人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提升社會和諧性[1]。
通過上文研究可知,礦山破壞最多的就是林地,因此下面主要對林地的復墾進行研究。指數造林在不同環境下,復墾的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礦山背景下,開采工作很有可能影響表層面積、土壤施肥效果、鹽堿地等,因此在初期工作時,不管是場地處理、植物種類以及復墾后的維護管理等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例如,要選擇生長迅速、適應力強以及抗逆性高的植物,這樣才能保障生態資源達到預期要求。
礦山復墾費用通常情況下包含了工程復墾成本、生物復墾成本以及其他費用等。像生物復墾成本費用中包含了物種選擇、土地建設等。通過了解美國學者研究信息可知,土地的復墾費用通常情況下是0.21-1.78美元/㎡,這類復墾費用的分類方式與將復墾費用劃分為各個類型的方法一般相同。復墾
(三)能耗成本分析
礦山在開采時應用的各項機械都需要整合能源,如電能、汽油等。傳統意義上,礦山開采是通過人力獲取資源,而隨著現代化理念的推廣,目前是以能源轉變礦產資源。例如露天開采中大型運輸車消耗很多汽油、柴油等資源[2]。除此之外,能源消耗排放的廢氣對大氣層的污染也是非常嚴重的,每年因為采煤排放的煤層氣大約有1.16×10m3.與“西氣東輸”的數量大致相同。能源消耗最多的就是煤,煤燃燒排放的大氣污染包含了CO和SO。現階段,發電廠一般都安裝了處理二氧化硫的設施,并沒有處理二氧化碳的處理裝置。通過了解實踐情況可知,二氧化碳處理成本可以達到每噸七十美元。由此可知,能源消耗成本要整合碳排放等相關因素。能源消耗成本的計算工作如下:
二、實例應用分析
煤炭是我國能源之一,在整體一次性能源總數中占據百分之七十六,其中山西煤炭產量在我國位居榜首。但山西礦山在開采的基礎上,生態環境破壞也非常嚴重。通過了解以往工作情況可知,山西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紀初期的近六十年里,礦山土地破壞面積達到了百分之一點五八,土地破壞面積逐漸增增加,現已達到了近兩千平方千米,由此可知山西的土地破壞程度非常嚴峻。結合上文中的計算工作①可以明確山西在2010年的生態鼓舞價值是零點六七億;結合公式②可知,我國現階段的復墾技術和成本費用支出可以達到每平方米一點五美元,因此最終得出結論2010年山西的復墾成本是十點九三億。
同樣以山西2010年為例,礦山生產標準煤的消耗數量是兩千六百九十九點二八萬噸,依據標準煤炭排放系數0.7455t-c/tce.可知山西在2010年期間的整體CO排放量可以達到七千三百七十九萬噸。而引用公式③可以計算出山西在這一年能源消耗的成本費用達到了三百二十四點六八億[3]。
上述研究表明,生態成本在能源消耗成本中占據的比例非常大,復墾成本第二,最后才是生態服務價值。出現這一情況有兩大原因,其一是因為在計算生態服務價值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全面的生態功能,如景觀價值、營養循環等;其二是因為對CO的捕捉成本過高,導致CO的處理成本也會隨之增加。結合計算可知,山西在2010年的生態成本有336.27億,但山西在2010年的整體生產總值是八千四百六十五億,生態成本占據了整體的百分之四,因此山西經濟的高速發展,是通過加劇生態破壞為基礎運行的,這并不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此時就需要人們提出有效的保護方案[4]。
三、礦山開采的生態保護方案
其一,構建健全的生態保護機制。在開采礦山時,為了實現預期目標,要提出合理的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創造優質的生態保護機制,提升工作者的關注程度,強化生態環保的意識,以此提升實踐工作效率和質量。其二,加大對礦產開采工作的管理。若想達到對礦山開采工作的全面保護,設計有效的施工方案和圖紙,此時就需要工作人員自主進入現場進行調研,多考慮地形、地貌等問題,研究環保與生態的關系,以期在施工中控制生態成本支出;其三,設計科學的生物處理方案。為了減少礦山開采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控制生態成本支出,工作人員要在開采和爆破區設計隔離帶,此隔離帶要以綠化帶為中心,多種植生長快的植物,以此平衡周邊生態環境。礦區道路兩側也要種植多種類型的樹木,植入草皮,在部分路基或者是邊坡種植吸水植物,以此預防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礦區大臺階坡面也要種植植物,如灌木、喬木等,達到植被的全方位覆蓋。上述工作對礦山開采工作而言至關重要,有助于從基礎上控制生態成本,實現綠色施工的發展目標[5]。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了解現階段礦產開采工作情況可知.礦產開采工作打破了生態環境的平衡,若是長此以往,不強化實踐生態保護力度,極容易為社會環境帶來嚴重影響。由此,面對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發展環境,礦產開采者除了要計算生態成本外,還要加大環境保護,提升礦產開采的效果,以此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P.C.皮爾緬雅柯夫,陸國榮.礦山工業的生態學要求及成本[J].礦業工程,2016(12):63-66.
[2]顧曉薇,朱清玉,胥孝川,等.考慮生態成本的南芬露天礦最終境界優化[J].金屬礦山,2017,V46(7):38-41.
[3]王青,胥孝川,顧曉薇,等.金屬礦床露天開采的生態足跡和生態成本[J].資源科學,2015, 34(11): 2133-2138.
[4]侯思宇,顧曉薇,王燕升,等.生態成本對露天礦最終境界的影響[J].露天采礦技術,2016,31(1):56-59.
[5]顧曉薇,胥孝川,王青,等.生態成本內生化的金屬露天礦開采計劃優化[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