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羽菲
摘要:國際多式聯運已經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我國運輸行業產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但發展至今,國際多式聯運仍舊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潛力。筆者通過對國際多式聯運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對此提出了解決方案,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對國際多式聯運今后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國際多式聯運;應用;建議
多式聯運具有方便、靈活、安全的特性,可整合各種運輸的優勢,目前已經成為國際運輸線上的一種高級的運輸方式。調查顯示,80%的國際貨物以集裝箱形式進行運輸,而多式聯運又以集裝箱運輸為主,這奠定了多式聯運在國際物流及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位置。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應積極促進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提高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
一、我國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現狀
1970年前后我們國際集裝箱才逐漸興起,歷經近五十年的發展,我國國際多式聯運在全國發展良好,基礎設施有了明顯的更新提升,設備建設已經達到國際水平標準。但是目前我們的國際多式聯運尚在發展期,其發展有以下特色:我國國際多式聯運呈規模化得到了迅速推廣應用,國家也在大面積的改進基礎設施,其硬件配備已列入國際水平。我國把協作運輸方式作為多式聯運主要運輸方式并結合公海聯運、大陸橋的特色運輸構成了我國的國際多式聯運[1]。
二、我國國際多式聯運面臨的問題
國際多式聯運在我國運用的并不成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我國國際聯運發展滯后,筆者將進行簡單剖析:
(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水運方面,由于我國的內河航道大多狀態比較自然,級別高的深水航道占有很小的比例,導致航道水位深度不足,堵塞了航道碼頭停泊,無法滿足集裝箱運輸規模化的發展需求。空運方面,我們空港客貨運輸能力不夠,空管技術更新緩慢。鐵路方面,我國鐵路網交叉密度不夠集中,有的地方甚至鐵路稀少,與日本的1/5密度及俄羅斯的1/3密度相較,需要提升的空間很大。公路方面雖然正在快速提升,但是技術手段級別較低,交通混合錯落復雜,通行不夠暢通。其中90%為三級及以下標準的公路,高級別的公路占比有待提高。綜合來看,我們整個交通運輸系統能力處于低級狀態,難以支撐國家飛速發展的經濟需求,其中后備設施能力薄弱,無法達到我國日益增長的運輸目標[2]。
(二)鐵路運輸能力薄弱阻礙海鐵聯運
目前我國鐵路日均請求車為30多萬左右,滿足率只占約35%,運輸能力偏低使海鐵聯運能力滯后。據陸橋鐵路聯運方面調查顯示,根據鐵路方面的規定火車行駛時間為24小時以內,但是國際聯運方面務必有運貨鐵路方的車皮號海關部門才能按照規定報關,可鐵路部門需把貨物裝車之后才提供車皮號。這就造成了雙方不協調,報關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而貨物需在規定時間運輸,否則被列入走私范圍。結果導致聯運不能順利的完成。因此,國家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對聯運企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三)多式聯運體系不夠完善
國外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比較完善,我們與之相較在相互關聯方面發展比較落后。現階段,我們的海運與公路的聯合運輸占了大部分的箱流運輸。在這個運輸系統中,去掉我們沿海發達的城市,如江浙滬及京津唐有一小部分的海運與公路的運輸方式,船公司或者代理公司擁有聯運單證的授予權利,無法建立一致的多式聯運經營網,多式聯運系統的協調不夠。在鐵路運輸方面也缺少與港口、外貿單位協作,運輸流程中發生意外不能妥善處理,聯運機制不靈活。運輸發生變動時,港口返回的集裝箱不能妥善積極的處理,影響整個聯運任務的完成[3]。
三、國際多式聯運之我見
我國國際多式聯運成就與問題并存,面臨當代國家經濟的繁榮復興,高效且有質量的發展多式聯運是我國面臨的一道難題。針對現階段多式聯的發展走向提出我個人的策略。
(一)完善基礎設施,研究技術創新
交通運輸網絡及中轉站的規劃與布局是多式聯運的基石。如今是科技時代,擁有尖端的科研技術手段是多式聯運的保障,貨物運輸手段與科技正在緊密的銜接,因此基礎設施中的機械裝備要多重創新,以支撐不斷增加的消費需求。同時推進交通的科技創新,是增強多式聯運技術設施能力的重中之重。
(二)組建合理的管理系統,去除過時行業法規障礙
放眼國際集裝箱行業,我們集裝箱應重點推行海鐵聯運、水水聯運。長距離運輸和低成本運輸是鐵路運輸的優點,但是鐵路運輸環節繁瑣,易受其管理部門體制的限制,讓其難以物盡其用。與鐵路運輸相比,由于我們港口業的飛速崛起,連續六年我國集裝箱的承載量為國際首位。所以,首先要全面改革鐵路的管理系統,讓人事制度完全分開,否則影響運輸效率。然后乘港口飛速發展的東風,積極建設以港口為中心點輻射全運輸區域的綜合性集裝箱網絡系統。把以前公路聯運為首的運輸方式改革成為鐵路聯運與水水聯運為主,并組建多線路、全方位、多種類的綜合聯運系統。
(三)鼓勵多式聯運在各個領域的尖端通信科技技術發展
信息技術等尖端科技的運用是多式聯運質變的媒介。通過領先的技術運用不但可以提高報關速度,而且促使多式聯運的結合更加緊密,搜集匯總每個路段運營產生的數據。后臺操縱可通過技術手段做出分配、設計等管理計劃。近年來,我國的部分港口與運輸中轉樞紐已經覆蓋了電子數據交換系統[4],其發揮了主力作用,并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所以,我們必須促進信息科技在多式聯運中的運用,提高信息共享能力。
四、結束語
近些年,我國經濟實力顯著,其在世界經濟與世界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我國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任重道遠,這就要求我國提高多式聯運在國際物流中的能力,為了讓我們國際多式聯運發展的更好,國家有關部門要及時頒布與市場體系發展協調的法律法規,多運用科技方式、經濟措施及行政職能等多方面的調控行為,為我國國際多式聯運的多面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閆廣偉.國際多式聯運的應用及在我國的發展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10.
[2]劉秉鐮,林坦.國際多式聯運發展趨勢及我國的對策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9(12):17-20.
[3]杜馨儀.淺談我國對國際多式聯運發展趨勢的對策研究[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35(11).
[4]何勇.鐵路改革背景下我國國際多式聯運的發展路徑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