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
摘要:通過對廣西供銷社的調查和研究,對廣西代銷社的改革發展作出一些總結,并從科技興農、重塑形象、發展組織、利用土地、“互聯網+”供銷社等方面人手,對廣西供銷社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廣西;供銷社;改革;研究
廣西供銷合作社曾經有過很輝煌的過去,為廣西經濟的發展作出過突出的貢獻,為廣西三農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供銷社漸漸淡出了經濟的主演舞臺,但是,黨中央提出的實現我國全面的小康社會,為供銷社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因為全面的小康社會包括農村、農業、農民,沒有占中國多數人口的小康就不算是全面的小康,也就是說國家對三農的發展高度重視,廣西供銷社迎來了發展的機遇。
一、更新觀念、科技興農
傳統的觀念里,供銷社就是農民的組織,代表著科技含量不高,集成化程度較低,農民落后標簽明顯的落后組織。但是廣西供銷社卻更新觀念,著手從增強科技含量出發,依拓本行業院校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從科技的角度人手,提高廣西供銷社的管理含金量,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提升廣西供銷社的經營水平,近兩年來,廣西供銷社對科技經營和科學管理很重視,并以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支撐點,選派程波教授等多名科研管理人員到美國去考察留學,學習美國的合作經濟的管理和生產,選派賀俊剛博士到北京、上海等地進行調研,科研能力強的邱金林、陳雪雯等處長積極進行各種有關合作經濟的課題研究,然后選派唐宇、吳履浩等年輕力強的大批青年骨干到各鄉的合作經濟組織進行指導和引領,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無論是農業科學研究還是農業科技推廣,或是農業組織經營,農業項目管理,農業資本的籌集,農業資金的投資,整個供銷社的經營,科技含量明顯提升。主要的典型有百色區域水果經濟合作社,東巴鳳旅游生態合作社,珠西江經濟合作社等經濟組織的創立和經營,無論組織規模還是經濟效果都比以往的合作社要大大的提高,為廣西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提供不一樣的典型科技標桿,讓人們看到了科技興農的希望和力量。并做到以點帶面,促進整個廣西的合作經濟向科技化,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二、抖擻精神、重塑形象
自從社會經濟轉型以來,廣西供銷社的發展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無論是資金還是管理都難以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節湊,甚至是供銷社的職工都對本行業缺乏足夠的信心,但是供銷社畢竟是曾經的駱駝,盡管現在太瘦,雖肥肉不多,但是骨架尚在,很多縣鄉的供銷社依然保留著,組織機構還在,再加上供銷社曾經的顯赫歷史地位,供銷社一般都擁有很好的地理位置,這一點對于供銷社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再加上現在國家對于農業的高度重視,所以,廣西供銷社的發展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三大要素,廣西供銷社應該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自己的三大優勢,全面建立各縣級服務中心,完善各鄉鎮服務站,積極普建鄉村服務社,外表翻新,產品改造,服務優化,積極重建供銷社形象,多點化的農資配送中心、網絡化的農村日用超市,互動式的莊稼醫院,自助式的家禽扶助站,靈活多樣的服務,實實在在的幫助農民,切切實實的發展農業,踏踏實實的建設農村。抖擻精神,重塑形象,讓合作經濟組織服務三農,讓三農離不開合作經濟組織。
三、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做強做大供銷聯社
要想做強做大供銷聯社,必須得上規模,沒有一定的規模,強大的供銷聯社就會成為空話,各級供銷社應該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對各地的農民組織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詳細的分析,對各種可能的農民進行引導,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根據合作共贏,合作互利的原則,把各種農民組織盡可能引導到合作經濟的軌道上來,根據提高農村生活質量,發展農村經濟為核心,采用有效的政策引導,經濟幫助,技術扶助,企業帶動等方式,成立各種合作經濟組織,各地供銷社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可以利用一定的資金和技術,甚至是場地,對農民采用引農入資,引農參與,引農發展等方式吸引農民參加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加入合作經濟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地出地,當我們的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壯大了,我們就開成了以縣級供銷社為基層中心,農民合作社為依拓,綜合服務站為觸角的“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形式,廣西供銷合作大經濟的到來就指日可待。
四、立足合作經濟、用好農村土地
現在的農村土地利用率不高,一個不爭是事實就是許多農村青年已經離家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多是沒有太多勞動能力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由于這些老人和小孩的勞動能力有限,所以對于土地的耕種也是相當有限的,甚至是許多農村良田已經失耕,一年又一年的丟荒,肥沃的良田白白的浪費,讓人看著很是心痛,也給國家帶來很大的損失,作為服務三民的供銷社,我們有責任去解決這個“浪費耕田…‘丟失糧庫”的嚴重問題,各地供銷社應該根據各地不同的特點,根據產品的生產特性,對各地的土地進行利用,在不改變農民土地所有權、經營權的情況下,對土地進行各種合同托管,“合同全托”、“合同半托”等方式,不但能給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入,還能給供銷社的規模發展帶來土地上的保障。
五、緊跟信息時代發展、做“互聯網+”供銷社
現代社會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滿了信息思維,社會生活各地各處都充滿了信息技術,社會生活的事事件件都充滿的信息利用,“互聯網+”已經是時代的特征,各行各業都已經高度融入到互聯網中來,我們廣西的供銷社也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載體,搭上互聯網這個快車,高速發展我們的供銷社,我們的供銷社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根據產品的需要,進行市場調查和各種銷售研究,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充分整合和利用我們的各種系統內資源,充分利用我們“三位一體”的組織經營優勢,組建我們廣西供銷合作社的銷售網絡,組建各地的供銷合作經濟網站,開發各種適合我們廣西具體情況的網絡平臺,積極建成我們廣西的“供銷電商”網絡,加強各種合作社員的培訓,讓各種社員能熟練的應用互聯網進行交流,鍵盤一敲,我們的芒果可以發往長城內外,鼠標一點,我們的荔枝可以銷往大江南北,郵件一發,我們的桂圓還在樹上就已經定好了銷售的買家,我們的各種農產品可以在網上網下自如銷售,既解決產品銷售問題,又能增加經濟效益,還能省時,省力,省成本,這樣的“互聯網+”對于我們廣西的供銷合作社來講,又方便,又高效,又科學,當然也更輕松,更實惠,更賺錢。
參考文獻:
[1]韋群生.廣西供銷社發展研究.2017.2
[2]韋漢勛.廣西合作經濟研究.2017.3
[3]賀俊剛.廣西經濟研究.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