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平
融360監測的數據顯示,2017年11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3820款,較10月增加3207款,增幅為30.22%;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8%,較10月上升0.05個百分點,創27個月新高。
發行量大增30.22%
2017年11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3820款,較10月大幅增加3207款,增幅為30.22%。之所以發行量大增,主要是因為10月受國慶+中秋長假影響,當月發行量大幅下降,導致11月對比的基數偏小,所以增幅比較大。不過從全年比較來看,11月發行量也處在比較高的水平,年底,銀行理財市場迎來旺季,12月理財產品發行量繼續上升。
收益率創27個月新高
2017年11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8%,較10月上升0.05個百分點,創下2015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從全年收益走勢來看,上半年流動性比較緊張,理財產品收益率漲幅較大,7月開始,流動性緊張局面得到緩解,理財收益率漲幅開始放緩。
從不同收益類型來看,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186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8%;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2986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7%;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8690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94%。2016年同期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還在4%以下,如今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都在4%以上,可以看出過去一年理財產品收益率確實漲了不少。
外資銀行平均收益率最高
從不同類型銀行來看,2017年11月外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298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7%;城商行理財產品5019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8%;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2028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74%;國有銀行理財產品2681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1%;農商行理財產品3549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6%;農信社等理財產品169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1%;郵儲銀行理財產品76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22%。
外資銀行之所以收益這么高,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結構性產品占比較高,11月占比為29.53%;二是風險等級為3級的理財產品占比較高,11月占比為24.83%。這兩類產品的收益風險都比較大,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較高。
城商行和股份行的理財收益綜合來看比較高,一般也推薦大家在這兩類銀行購買理財產品。
318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
2017年11月共有13336款理財產品到期,6196款披露了實際到期收益率,共有318款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其中202款為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16款為結構性理財產品,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未達標比例為3.70%,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未達標比例為31.02%。
此外,11月到期的理財產品中,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38%,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為4.37%,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2%,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為4.06%。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非結構性理財產品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情況很少見,但結構性理財產品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較高,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不及結構性理財產品,但是平均到期收益率要高于結構性理財。總體來看,還是購買非結構性理財產品更劃算。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翹尾
每到季末、年末這樣的節點,市場流動性都會比較緊張,2017年同樣如此,受銀行年終MPA考核、企業資金回籠及居民提現需求增加影響,市場利率有上升趨勢。從11月下旬銀行的攬儲大戰已經打響,11月的最后一周和12月的第一周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漲幅度相對較大,收益年末翹尾現象提前凸顯,12月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走高幾乎板上釘釘,平均收益率升至4.7%以上。
不過2017年年末的資金壓力不及往年,現在銀行的考核指標放到了全年,年底壓力比以前稍微輕一些,而且年底基數如果做得太大會影響下一年的指標制定,所以理財產品收益翹尾不如往年那樣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