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 郭鐵
摘要:近些年,隨著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環境認識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已成為當前社會進步和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手段,是社會健康平穩進步的前提和關鍵。環境監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各種技術手段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使得環境監測的過程中也不斷的朝著信息化發展,為當前監測的準確與精確化提供了發展的依據。本文通過當前環境監測數據管理的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分析和探討,并總結其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式。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境監測;信息化;數據管理
一、當前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
(一)監測數據的開發利用不足。一般情況下,監測部門只是將監測結果上報管理部門,而忽視了監測數據的加工整理和開發利用,從而缺少針對性強的監測分析報告,造成環境管理部門真正需要的信息少。在環境質量監測報告中,污染源評價與地面水評價相脫離,沒有對環境背景進行說明,對區域環境質量的變化解釋不清,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
(二)監測數據的代表性不強。在過去環境監測的過程中,各種調查手段的不夠詳細,使得其在控制的過程中,對檔案的設計和研究的方式不夠,使得其在利用的過程中各種設計方案和設計方法的不斷應用,在當前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是采用相應的手段進行分析控制的過程。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現場調查不詳細,采樣方案無針對性,采樣的頻率偏低,操作過程中對各種操作方式和操作手段的應用不夠規范,對工業污染要求和各種廢棄物品的處理不夠完善和監測的頻率較低。在采集工業廢氣時,一般隨機采樣僅幾分鐘、十幾分鐘,結果只能是一個瞬間值。對于地面水、大氣等環境質量常規監測也存在采樣頻率不足,采樣斷面設置不合理等問題。監測結果的代表性差,直接影響到監測數據的應用。
(三)環境監測質量保證尚待加強。環境監測的質量保證始終貫穿于污染物的采樣、相關參數測定、分析方法的選擇與測試、數據處理及測試報告的整個監測過程之中。但是,許多監測部門質量保證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了數據的代表性、準確性和可靠性下降,難以反映污染物真實情況。
(四)監測網絡不夠完善。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環境監測網絡,如主要流域的水質監測,環保、水利、漁業、交通等部門均有各自的監測站(網),常常形成重疊監測。各部門監測站獲取的大量監測數據,由于監測網絡不成體系,缺乏統一管理和協調,無法實現數據共享,造成數據的閑置和浪費。
二、信息化發展對環境監測的完善
(一)強化監測數據的開發利用
監測部門不但要對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和加工,寫出完整和針對性強的分析報告,還應根據排污單位的行業特點及監測時的生產狀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開發,做出污染物排放情況、治理設施運轉情況的正確結論。與常規環境質量監測相結合,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為環境管理提供高質量的監測信息。建立動態監測數據庫,搞好信息化建設,為環境管理提供同步、連續的服務。
(二)提高樣品采集質量
作為制定采樣方案的基礎和前提,現場調查盡可能詳盡準確。在綜合現場調查的基礎上,核實相關資料,針對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采樣斷面、采樣點位,采樣周期和采樣頻次,制定出完備的采樣方案,從而保證樣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對于工業污染源,可篩選出重點污染源、次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對于重點污染源、重點污染地區和重點污染行業,采取較高的采樣頻次,次重點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根據情況可適當減少。
(三)加強信息化發展的政策研究
近年來,我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和加快信息化進程的政策,如加快我國微電子、軟件及通訊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對推動我國信息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迫切要求我們更進一步加強對信息化發展的政策研究,分清輕重緩急,逐項予以落實,以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例如,在信息產業發展方面,當前比較急需的有幫助我國信息產業提升競爭力的政策,鼓勵風險投資的政策,扶持信息技術相關中、小企業的政策,信息技術人才引進和出口的政策,加快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力度的政策,鼓勵互聯網發展的政策等等。在政府信息化方面,有非密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及管理的政策,政府網絡與互聯網關系的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技術政策和采購政策,政府信息化中的外資利用政策,私人企業在政府信息系統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政府的信息安全政策等等。在推動社會信息化方面,需要有縮小數字鴻溝的政策、幫助西部地區加快信息化發展的政策。信息化發展需要方方面面政策的指引,因此,很有必要組織人力進行研究,以分清輕重緩急,并逐項加以落實。
(四)完善信息化建設的法律法規
到目前,我國已出臺了一些規范信息化建設的法律、法規,但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一是缺少必要的基本法,立法層次低,多頭管理,相互沖突的情況時有發生;二是已有的立法中有諸多缺陷,難以適應規范信息化建設、打擊網絡犯罪的實際需要。
安全標準是系統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哪一級、哪一類的信息系統必須實行哪一級的安全管理,需要通過標準來加以規范。安全標準應首先明確信息的所有權和隸屬關系,明確信息安全的責任者。安全標準包括物理安全標準和技術安全標準。物理安全指對系統、設備、工作環境等在物理上采取的保護措施;技術安全則包括口令和密鑰、數據加密標準、防病毒、防黑客以及各種加密措施等等。
三、結語
隨著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環境問題認識的不斷加大,在水環境控制和管理的過程中對各個管理手段和管理措施也在日益完善。信息化作為當前時代的特征,更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信息化的發展為當前環境的監測提供了理論依據,為環境保護和走可持續發展戰略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