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龍 張曉璐
摘要:綠色建筑技術是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型建筑技術,使人與自然、建筑與環境的和諧,使人們重新回歸自然。本文對綠色建筑在規劃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探討。
關鍵詞: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問題及措施
所謂綠色建筑技術是指應用這一技術建造的建筑,擁有健康、舒適的室內環境,與自然環境協調、融合、共生,在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階段中,對自然環境可以起到某種程度的保護作用,協調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
一、綠色建筑設計的要求
(一)綜合考慮和整體設計
建筑工程的整體設計的好壞對于綠色建筑的性能和成本消耗有著直接性的影響作用。建筑綠色設計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例如地域、文化、經濟因素等。在綜合分析上述因素的基礎之上,對建筑項目進行整體設計,不對國外先進綠色建筑設計盲目照抄,應當根據各地環境和條件,借鑒參考先進的科學技術。例如,綜合考慮各因素,把有限的建筑保溫材料安裝在需要的部位,而不是做均勻分布,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資金的使用,還能使得材料得到合理、充分地利用。
(二)建筑材料的循環和大量使用節能環保材料
綠色建筑設計也體現在使用節能環保的材料方面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廢棄物有著廣泛的來源,價格低廉,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并且能夠節省現有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用農業廢棄物生產的墻體板材具有質量輕盈、強度高、安裝方便等優點,符合綠色材料的指標要求。用農業廢棄物生產的各種新型綠色環保材料都達到了使用要求。在成本、安全方面有著巨大的競爭力。
(三)將健康原則擺在首位
綠色建筑設計的首要原則就是要保證用戶的身體健康,盡量減小環境對人體的傷害。影響人身體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空氣質量、熱環境、噪音和電磁場輻射等方面,所以在設計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采用低毒或無毒材料,改善室內熱環境,提高水資源質量,合理布局,科學采光。如盡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有害人身體健康的建筑材料,多使用無毒或低毒性材料,科學設置通風口,采用吸聲材料來降低噪音污染等。
(四)強調因地制宜
依據當地客觀環境進行設計,是綠色建筑建設中的關鍵要素。一般情況下,各地的綠色建筑要與地區氣溫、降水、風向的等客觀因素相貼合,這樣才能保證設計出的綠色建筑滿足各種實際的節能減排需求。綠色建筑強調的因地制宜,主要針對建筑采光、通風、集熱及其制冷等過程對能源的需求,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在自然條件中獲得所需的條件,實現環境效應最大限度的利用,降低這需求造成的能耗和污染。
二、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參考依據
目前,低碳生態城市中綠色建筑規劃的方法尚未獲得共識,也缺少文獻的具體闡述,如何將綠色建筑技術體系與城市規劃控制指標相銜接,以及由規劃控制指標支撐綠色建筑技術落實同時由綠色建筑規劃的制定推動規劃控制指標的完善,目前尚無集成化的解決方案。
(二)缺乏生態可持續發展觀念
物質性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模式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往往表現為“經濟理性”和“發展優先”的思想。城市規劃中的景觀與綠地規劃仍停留在追求空間視覺效果的形式層次,強調人工對環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內獲得嶄新的景觀。傳統的園林與綠地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偏重于內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賦予,往往采用單一的修飾物質環境的方法。
(三)缺乏地方色彩
每個城市的發展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所以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對城市的特色進行考察,然后結合城市特點,制定出具有個性化的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方案。但是在現階段,很多的城市規劃都是照搬大城市的模式,在技術思路上照搬照抄,完全沒有考慮到自身的特點,所以出現了趨同的現象。在對城市進行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不僅要對城市的表象進行觀察思考,同時還要充分的挖掘出城市的內涵,表現出城市的文化魅力,民俗風景,研究城市的發展歷史,對未來的生態環境進行構建。一個城市的特色應該是考慮的整體,在總體形態上進行思考,重點突出城市的地方色彩,具有地方個性化的特色。
三、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實現策略
(一)建筑內部環境設計的實現
綠色生態建筑能源利用的實現,不但要對常規能源系統進行優化設計,更要注重綠色能源的利用,要將建筑節能放在首位。綠色生態建筑節能,設計師首先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把建筑設計提高到比較高的水準。(2)找到合理的優化的新能源的解決方案。(3)尋求建筑藝術與能源方案的完美結合。當然,在做好上述的工作后,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綠色能源,如采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這些能源都具有無污染、可再生的優勢。
(二)聲光環境系統設計的實現
在綠色生態建筑平面設計時,針對光環境設計來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綠色照明,如利用太陽能發電,可解決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內應盡量采用自然光,鼓勵使用節能燈具,節約能耗。另外,還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針對聲環境設計來看,設計師應考慮將臥室設置在背向噪聲源的方向,這樣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顯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區沿路適當栽植綠色植物,對降噪也有一定效果。
(三)建筑外部結構設計主要體現在環境綠化上邊
一方面,綠化可以有創造性思路,可以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例如從整體出發,通過借景、組景、分景、添景多種手法,使住區內外環境協調。另一方面應該注重建筑周圍環境的綠化。應該盡量減少硬質鋪地,擴大草坪面積,并盡可能多種植高大喬木。因為喬木的綠化效果要比同面積的草坪高幾倍。這樣,通過兩個方面的努力,建筑外部環境設計要求就得以實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以在城市綠色建筑規劃中應注意的幾點為切入點,對在城市綠色建筑的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提升綠色建筑規劃設計的方法,為人們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龔美雄.景觀都市主義的起源與發展[J].中國城市林業,2015年04期.
[2]馬莉.深圳市綠道設計與實踐[J].中國城市林業,2015年03期.
[3]劉曉明,徐姍.論綠道在中國的社會意義及發展策略[J].風景園林,201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