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陽
摘要:現在GPS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社會的發展中占有著很重要的位置。隨著社會的發展,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應用了GPS技術,不但在很多高精尖領域有所涉及,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土地地籍測繪就是其中之一。GPS技術應用在越來越貼近我們生活的同時,在服務社會這方面有著很大的奉獻。
關鍵詞:土地測繪;地籍控制測量;GPS;運用
地籍測量是國土資源部門在土地權屬調查工作開展以后,已通過土地測繪基本方法與案例對土地的權屬界線、方位信息和面積信息等基礎信息進行統計,以便通過大比例尺地籍平面圖的設計,為土地的后續開發工作提供參考的土地管理措施。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GPS技術在土地測繪城鎮地區地籍控制測量工作中的應用,已經讓測量工作的精準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對GPS在土地測繪地籍控制測量工作中的應用情況進行探究分析,可以為GPS技術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運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概述
(一)GPS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GPS技術已經開始在地理信息的測繪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目前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手機地圖就是借助GPS技術所建設起來的。從這一技術的應用環境來看,準確的定位功能可以讓這一技術在陸地、在交通工具和航海領域得到充分的運用。準確化的定位功能也可以讓它在測繪工作中發揮出自身的功能。因此,應用范圍的廣泛性成為了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性。
(二)GPS的定位原理
在對GPS技術的作用機理進行探究以后,我們可以發現,定位系統在GPS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將定位系統應用于測繪領域以后,測繪人員可以利用好以下兩種方法來進行測量。①工作人員可以借助系統所發出來的信息來對與之對應的測量方式進行應用。②測繪人員在對GPS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也可以從它的自身特點人手,在對發射中心與用戶之間所發射的信息之間的差距進行測量的方式來開展測量工作。
二、GPS技術的應用特點
(一)效率高
傳統的測繪技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GPS技術只需要很少的人力,地形地籍測繪工作中人員的數量也沒有傳統測繪技術那么多,同時減少了測繪工作中繁瑣的勞動。一般在進行某一地區地形地籍測繪工作時,若該地區地形狀況不是特別復雜時,只需在測繪半徑5km的范圍內只需要設立一個測繪站即可。
(二)應用范圍廣
由于進行測量工作時應用GPS技術使得各個控制點之間不一定都達到通視的條件,同時對于測繪地點的地質地貌狀況的要求也很低,可以很簡單直接的選擇控制點。此外因為GPS網狀結構與GPS技術網的精度之間聯系很弱,所以地籍測繪時測繪人員可以靈活的選取布點。另一方面,與傳統人工測繪的方法相比來說,進行地形地籍測繪工作時使用GPS技術不易受氣候以及地質條件等外界因素的影響。總而言之,GPS技術在各方面應用十分廣泛,且不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擾。
(三)測繪精度高
通過應用GPS技術能夠有效的降低地形地籍調查工作中測量地形地籍細節部分工作的數據誤差,并且能夠盡量避免在細節部分測量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此外,隨著我國的衛星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理論知識逐漸完善,使得GPS技術應用的精確程度得以保證。所以在土地地籍測繪中應用GPS技術所得結果是非常準確的。
(四)具有較強的經濟性
①不同于傳統土地地籍測繪方式方法,GPS技術具有高度的自動化和控制性,可以大大減少參與測繪人員的數量,并且使得測繪所用設備更加的簡單,能夠從多方面降低地籍測繪工作的成本。②GPS技術的高精準性使得測繪工作很少出現誤差,而且有效減少了測量錯誤等原因導致的成本增加。總而言之,在地籍測繪工作中GPS技術相比于傳統技術方法體現出明顯的經濟和節約的特點。
三、土地測繪地籍控制測量中GPS技術的具體應用
(一)位置基準點的偏差
現代GPS技術能夠建立一個三維坐標差,參考其自身橢面和網形的位置,其在經度方向上會產生稍許偏差,所以導致整個GPS發生了偏轉。然而,如果其偏差在一百米之內,產生的一定影響則可以完全忽略不計。而如果其高差過大,就要對起算的數據重新進行計算。所以,往往在對于高差進行測定的時候,可以采取常規的手段。
(二)GPS地籍控制網的優化
早期的三角測量技術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可靠性,并有著非常高的精度。同時自身經濟成本不高,很適合于地籍控制測量。而GPS的觀測技術則在此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它應用的是更為復雜的函數和模型。但是,盡管該項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但是仍然需要繼續優化,尤其是網形規劃、屏幕控制點分布以及高程控制點分布的幾個方面。
1.網形規劃和時段的安排
所有工作之中最先要進行的則是網形的規劃和時段安排。GPS在進行網形規劃的時候,與其自身選擇的相關控制點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就需要將兩項內容相互結合,將整個網形按照控制點的特殊分布進行處理,從而促使整個網形處于一個平衡均勻的狀態。
2.合理分布平面中的控制點
一般而言,測區通常可以分為兩種,分別為網形與線狀。對于網形的測區而言,位于網形測區外圍的四個象限,其中至少分布了三個已知的控制點。如果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已知的控制點位于整個測區的外圍,此時整個測區的外圍部分與已知點之間的距離必須小于二十公里。另外,對于線狀測區而言,其兩端和中心的位置,至少分布3個已知的控制點,并且還要確保每個控制點之間的距離小于三十公里。
3.合理分布高程的控制點
對于目前網狀的測區而言,其內部每100平方公里正方形的范圍內至少需要設置4個控制點,而且每一個控制點都需要是已知的水平點。如果想提高測量的精度,則可以對于控制點的具體數目進行加密,同時還要確保已知點與待測點之間的距離必須小于五千米。而對于線狀的測區而言,則需要在其兩邊和中心的位置設置至少4個控制點。同時,如果測區的整體范圍過大,就需要在100平方公里正方形之內至少設置一個已知的控制點。
參考文獻:
[1]夏樹新.GPS技術在土地測繪地籍控制測量中的應用[J].油氣田地面工程,2008,27(3):39,46.
[2]陳朝暉.GPS技術在土地測繪地籍控制測量的應用[J].河北農業科學,2008,12(3):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