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阿南德
步入中年以后,一般會有這樣的感覺:走路時,腿不像以前那樣靈活輕快有力了;做家務活兒,胳膊腿常覺沒勁兒……美國著名中老年醫學專家哈維·科恩給人們敲響警鐘:如果你已年滿50歲,就得十分注意健身鍛煉,重視增儲肌肉,否則,可能多種疾病纏上你,讓你的晚年多災多難。
哈維·科恩和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專家對不同年齡層的5200人進行了肌肉變化情況的調查研究,發現年齡的增加對人體的肌肉存量的影響特別明顯。
臨床研究發現,人一到老年,身上的肌肉也會明顯地減少和衰退。人在20歲至40歲時肌肉的變化不大,但到了50歲,肌肉就開始快速減少。到了60歲時,男性的肌肉會比40歲時減少三分之一,女性的肌肉會比40歲時減少一半。同時,肌肉的力量也開始衰退。
為此,哈維·科恩認為:為了晚年的幸福,“增儲肌肉”很有必要。
哈維·科恩告誡,如果中老年肌體的肌肉量不斷減少,很可能會帶來以下負面影響:
患骨骼肌衰退癥。骨骼肌是決定行走能力的重要因素,骨骼肌質量的降低可導致神經肌肉的協調性和平衡性障礙;骨骼肌的功能衰退不僅對關節的動力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還可削弱關節的功能活動,導致關節退變;特別是骨骼肌衰退癥嚴重會影響器官功能,可能會引發心臟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導致肥胖及其綜合癥。人到中老年肌肉量減少后,維持人體生存的基礎代謝率會逐年降低,熱量消耗也會因此減少,攝入熱量過多,便會轉化成脂肪堆積體內,容易出現肥胖,給心臟供血帶來極大的負擔,甚至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等肥胖綜合癥。
引發血液滯流綜合癥。中老年由于肌肉不斷減少,使肌體長期血流不暢,處于供氧不足狀態,從會引發血液滯流綜合癥。其癥狀有頭暈目眩、全身無力、高血壓、局部病變等;特別是微循環血流不暢是引起疾病,有礙健康,促進衰老損壽的早期主要原因。
罹患骨質疏松癥。增加肌肉鍛煉,可以延緩骨質丟失,增加鈣質吸收,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
哈維·科恩指出:“增儲肌肉”的最佳辦法就是體育鍛煉;而選擇不同的體育鍛煉方法是儲存肌肉和增強肌肉質量與功能的必要手段。諸如慢跑、散步、練氣功、跳迪斯科、練健美操、打門球、玩保齡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