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紅
摘 要:隨著小學教學課程標準的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中的重要部分,應該尤為重視。如何將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引入小學閱讀課堂,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一直都是教學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到來,融合互聯網+展開閱讀教學可以實現線上與線下資源的結合,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教學經驗,探索如何融入互聯網+探索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提高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習慣;培養策略
小學生在入學之初就開始接觸語文。學好語文知識對學生今后發展有關鍵性的意義。據資料統計,很多優秀的作家在小學時期就有非常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呢?筆者發現通過借助多媒體設施引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良好的支撐,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借助互聯網+,搜集閱讀材料
1.篩選作品
在小學階段,學生知識的來源主要是語文教材。在多次教學改革之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篇章趣味性越來越濃厚,但教材的篇幅畢竟有限,很難滿足所有小學生的要求,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搜集一些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教師搜尋的書刊中提高自身閱讀的興趣,加深對書籍中內容的理解。互聯網中的素材豐富,為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提供有力的保障。
2.創建圖書庫
為了確保班級中每一名學生都有課外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建一個讀書數據庫,通過家長輔助,將電子閱讀資源下載下來,讓學生閱讀。同時,教師還可以創建一個平臺,鼓勵小學生將自己喜歡的課外閱讀素材共享給班級的同學。通過這種模式,更容易找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素材,為后期的教學工作提供保障。
二、借助互聯網+,優選教學題材
1.學習漢語拼音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讓學生在閱讀課外讀物的時候養成邊閱讀邊學習拼音的習慣,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拼音標注的讀物,讓學生在閱讀中熟悉一些生字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教師可以選擇《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在讀物精美插圖的影響下,調動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拼音的影響下,一邊讀書一邊學習拼讀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可以加大學生的識字量。
2.學習古詩詞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學習古詩詞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理解不到位的情況。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營造出詩詞的畫面和具體的意境。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課外古詩詞的時候,可以借助互聯網搜集一些有關的圖片引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如,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理解古詩詞具體的內涵,之后再通過具體的圖片滲透拓展延伸。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識的具體內涵。在講解《靜夜思》之后,教師可以選擇李白的其他作品《望天門山》等,鼓勵學生在理解李白詩詞畫面感強的特點之后,自主分析其他詩詞中的內容。之后再結合互聯網中的一些解析滲透,讓學生理解其中的畫面和具體的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借助互聯網+,記錄閱讀效果
小學學習初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不僅需要教師督促學生,更需要家長在生活中督促學生。因此,借助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就可以很方便地達到這一要求。手機中的拍照和錄像功能可以清楚地記錄學生閱讀內容、時間、效果,對于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本班組織的“閱讀點亮夢”的讀書活動為例,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之后,會找一些課外書進行閱讀,而家長就會利用手機拍照或錄像功能進行記錄,并通過微信上傳。一段時間之后,筆者會組織同學們進行比一比、看一看,選擇出能夠天天堅持閱讀的學生進行獎勵。通過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既方便了家長時刻記錄學生的朗讀情況,同時還能看到學生在不斷地提升朗讀能力。
總之,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教材的局限性,通過互聯網搜集更多的素材,引導學生,為學生推薦豐富的、趣味性的、有重要意義的讀物,吸引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長期的引導和滲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陳玲.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7(1):22.
[2]鐘小燕.淺談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