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 2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3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 4南開大學商學院天津300071)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方面指明了我國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與前進方向,另一方面對我國制造業的技術支撐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指出要“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創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這為進一步推進制造業產業升級與創新提供了建設思路。
目前,電子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生產制造業也不例外。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生產過程中的自動化控制程度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但就我國制造業發展現狀來看,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尚不普遍,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率較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大多處于價值鏈中低端,經濟附加值較低。我國早期制造業得以快速發展,并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依靠的是由廉價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形成的競爭優勢。現如今,成本因素價格上漲,國際產業競爭加劇,我國傳統制造業競爭力大幅削弱,固有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進行產業升級與創新是必由之路,如此,才能扭轉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推動我國由制造業大國轉型發展成為制造業強國。
在產業升級與創新的過程中,傳統工業區的重建改造具有重要意義。工業區內制造業企業從事的生產活動類型直接決定了工業區整體發展水平,因此,要實現傳統制造業整體的新飛躍,必須從工業區內部企業的產業轉型入手。本文以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更新改造項目為例,對企業的戰略轉型進行詳細分析。
(一)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相關文獻綜述。企業戰略是對企業基本的、全局的事項進行的謀劃,企業戰略所包含的范圍廣泛、時間跨度大,具有整體性以及長遠性特征。企業戰略的制定與企業的內外部環境緊密相關,因此在確定企業戰略時,需要綜合考量多重因素。一旦確定,便決定著企業未來較長時間內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鄭沃林等(2017)從宏觀角度指出,完善戰略管理研究體系的關鍵在于明晰戰略管理研究體系的現狀,理解戰略管理的演變規律。張榮琳、霍國慶(2007)認為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以及控制過程中產生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陳勇(2017)則在梳理了戰略管理理論演變的基礎之上,分析了戰略管理的演化規律,對完善戰略管理理論具有一定意義。劉海潮、李垣(2003)更為細致地對戰略風險研究方法進行了必要的總結,并說明戰略管理風險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研究的方向。李健(2014)對戰略風險的內涵、類型以及成因進行詳細分析,并闡述了常用的戰略風險度量方法,如期望值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資產定價法以及狀態定義法。陳傳明、劉海建(2005)則從企業戰略變革角度對相關理論以及研究方法進行述評,并說明戰略變革效果的衡量指標以及可能發生的障礙。
(二)企業項目管理理論相關文獻綜述。項目管理理論是指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運用知識、技術方法等,使項目的完成效果高于項目預期或者至少與項目預期相符。曹杰(2015)指出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業進行項目管理的核心。桂維民等(2004)將企業戰略項目管理界定為從企業整體發展戰略角度出發,分析、識別、評價面對的所有項目并實施相應的管理策略,進而提出企業戰略項目管理的系統模式。詹偉等(2008)在全面總結國內外項目管理理論并分析企業項目管理特點的基礎上,構建了企業項目管理的框架模型,提出企業項目管理的主要過程。隋紅建、王剛(2005)則拓展性地說明了項目管理理論在R&D中應用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高華、朱俊文(2008)從促進項目管理范式創新的動力角度,論證了科技革命對項目管理的重要意義。
國內學者對戰略管理理論和項目管理理論已經做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和闡述,對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對于如何應用戰略管理理論和項目管理理論進行理論指導和實踐分析的研究較少,缺乏實際應用層面的深入解讀。
鹽田區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東部,轄區面積72.63平方千米。鹽田區沙頭角口岸是連接香港與深圳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的太平洋工業區,南臨深鹽路,北臨梧桐路,東臨下梧桐路,西臨工業廠房。
(一)發展歷程。深圳市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于1988年開工建設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歷時四年完成基本建造工作。由于受到早期建筑技術條件所限,太平洋工業區內建筑較為低矮,大致為六至七層高度,建筑內部結構相對單一,配套設施無法支撐現代產業發展的需求,需要對其進行拆除重建,并重新布局內部分區。太平洋工業區內需拆除的工業用地總面積為34 194.20m2。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土地權屬約占拆除重建面積的一半,其余部分由另外三家用地單位持有。
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發展初期是機械工業制造的出口生產基地,為資本密集型產業提供生產載體,重點滿足大型機器設備對載體的需求。20世紀90年代太平洋工業區成為了黃金珠寶加工企業的重要聚集地。而后,隨著環保約束以及成本上升,部分加工企業外遷,太平洋工業區開始進行產業升級與創新方面的探索。現工業區內產業主要集中于服裝制造、黃金珠寶加工、電子信息等,并吸引了行業優勢企業集聚,如英泰時裝、粵豪珠寶、泰衡諾科技等。太平洋工業區制造業基礎良好,在發展階段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生產經驗與生產技術,這為太平洋工業區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優勢條件。
(二)產業特征。太平洋工業區產業以生產加工為主,但制造環節技術含量占比不高,處在產業鏈底端,經濟附加值低。黃金珠寶加工、汽車檢修等業務的存在,使得工業區內的環境污染問題較為嚴重。另一方面,電子信息、黃金珠寶加工等產業具備產業升級創新的良好基礎和轉型機遇。深圳市目前正在加緊培育技術創新能力,朝著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邁進。太平洋工業區可依托深圳市的技術支持,推進自身產業升級與創新。目前,太平洋工業區內部分黃金珠寶加工企業在制造業基礎上,開始注重產品設計研發及電子平臺運營,部分電子信息企業的母公司已經具備了行業內領先的設計研發實力等。
就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而言,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尚有較大的產業轉型發展空間,關鍵在于能否充分發揮長期以來制造業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能否將科學技術與生產各個環節進行深度融合,從而使科學技術服務于產業發展。
企業項目戰略轉型對項目整體方向把控以及企業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引入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經驗,為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項目戰略轉型提供發展方向上的參考。
(一)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0年3月,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行政管轄面積136平方公里,屬連接南北、貫穿東西的重要地點。區域內交通網絡完善,公路鐵路以及內河航運發達,以湖州為中心的兩小時經濟圈可涵蓋整個長三角地區其他21個城市。
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4+2”主導特色產業,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健康食品、汽配機電等特色優勢產業。此外,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服務外包和文化創意產業等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廣闊。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新興產業主要集中于新材料、半導體照明、汽車電子產業、節能環保設備產業和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利于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產業轉型發展,進而保障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圖1 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PEST分析

圖2 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的PEST分析
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進行區域內產業布局時,注重相關行業優勢集聚,將零散的區塊統籌規劃為五個集中的區域。各個區域定位不同,主要發展的行業也有所差異,由此形成了“一主四輔”的格局。在區域分區中,特開辟南太湖科創區,主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湖州市的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助推力。
(二)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的PEST分析。粟郁等(2017)提出PEST模型是用來分析企業和行業外部宏觀環境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對政治、經濟、社會及技術四個維度的分析,并據此確定企業或行業的發展戰略。工業區的發展水平與發展潛力與其所處的宏觀環境密不可分,因此本文選取PEST分析模型,就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所處的外部環境進行對比,在全面分析二者優勢與不足的基礎上,為深圳市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項目戰略轉型方向提供可行思路。如圖1、圖2所示。
在工業區產業升級與創新的過程中,政府政策對于推進產業升級與創新具有導向性作用,政府能夠通過政策直接促進特定地區發展或對企業進行行為引導,從而實現調整經濟發展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的;科學技術為產業升級與創新提供知識支撐及技術支持;社會因素是產業升級與創新的必要保障;而經濟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工業區產業升級與創新的起點及發展方向。各因素作用如圖3所示。
通過PEST對比分析,不難發現,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在宏觀環境的支持方面略有不足。
1.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享有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而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并不具有同等的發展條件,因此起步較為緩慢,發展相對落后。
2.經濟發展規劃欠缺。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管轄面積達136平方公里,在建設過程中統一規劃并進行產業分區布局,易于集中優勢產業,目前已形成明確的產業分區,產業體系也已基本成型。產業轉型升級后的湖州經濟開發區主要定位于高新技術產業與新興產業的發展,是長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區域引領區。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拆除重建面積較小,工業區用地由四家企業共同持有,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在進行工業區項目改造時,要注重合理統籌與規劃。
3.技術支持仍需加強。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重視科學技術的創新,同時注重對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區域內部的南太湖科技創新中心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有利于新技術的催生。相比之下,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在技術支持與發展方面略顯不足,因此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

圖3 宏觀因素對產業升級與創新的作用分析
(三)項目戰略定位與產業升級方向。企業項目管理的整體思路貫穿于項目發生的始末。項目管理涉及對項目方方面面的把控,大致包括整體、范圍、時間、成本、質量、人力資源、溝通、風險以及采購九大方面的管理。在項目建設之前,必須要完成項目范圍管理的工作,項目范圍管理包括戰略計劃與項目選擇。戰略計劃為企業確定發展思路,關乎企業未來的整體發展方向,因此本文在確定太平洋發展規劃前,首先明確太平洋工業區更新改造項目的戰略定位與產業升級方向,從宏觀的視角為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項目改造確定指導思路。
胡遲(2015)在分析研究“十二五”時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成效時指出,要把產業新趨勢作為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太平洋工業區的整體戰略定位也應圍繞科技創新開展。結合鹽田黃金珠寶加工業的產業基礎和深圳信息技術產業的優勢,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融合發展為導向,太平洋工業區應致力打造“創意科技谷”,并加快數字化技術、云技術、3D打印技術等新技術與園區內各產業的融合,將互聯網技術和企業生產方式緊密聯合,使互聯網技術服務于企業發展 (王莉,2017)。制造業目前仍是太平洋工業區的主導產業,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產業升級是必由之路。太平洋工業區可參照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成功建設經驗,圍繞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兩大方向形成“2+5”產業體系,重點發展黃金珠寶創意設計、服裝創意設計、互聯網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等產業。
“中國制造2025”戰略是培育我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優勢的必由之路(鄒俊,2015)。“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的創建,是新時代背景下,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對于挖掘制造業發展潛力、提升優勢產業集群度、統籌區域協同發展以及增強制造業綜合競爭實力有著重要意義。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在太平洋工業區拆除重建過程中,應注重利用工業區內原有的產業基礎,促進產業向高經濟附加值的方向發展,抓住機遇,實現產業的升級創新。
在確定項目定位以及產業升級方向之后,需要確定發展重點與具體的建設項目,將發展思路落到實處。根據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的發展現狀以及轉型空間,本文對深圳市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改造項目進行了初步規劃,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保障性措施,以輔助推進項目建設。
(一)發展重點。深圳是我國珠寶首飾制造交易中心和物料采購中心以及信息交流中心,許多知名珠寶龍頭企業在深圳市鹽田區安家落戶,而太平洋工業區又是珠寶加工制造企業的集聚地,產業基礎雄厚。黃金珠寶產業正開始轉型,改變原有單一的經營模式,提供專業化、個性化的定制設計服務,以滿足當代消費者差異化的需求。服裝產業一直以來均是深圳市的優勢傳統制造產業,市場占有率高、自主品牌多,深圳市服裝業應努力實現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轉型升級,創意設計與服裝的結合將促進太平洋工業區向高端產業邁進。
近年來,太平洋工業區制造業內部各產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黃金珠寶產值下降,服裝產量下降,而手機制造業增長迅速,成為制造業新支柱。且太平洋工業區內集聚了以泰衡諾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這為發展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供了便利條件。2018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在這個過程中,“智能化”有著重要作用,因而必須注重智能制造在各個生產環節中的實際應用。由此,本文將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未來的發展重點大致分為兩部分,一是文化創意類產業,二是科技創新類產業。具體發展方向如圖4所示。

圖4 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產業升級與創新的發展重點
(二)項目管理。為進一步推動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產業升級與創新,加速促進科技創新和創意設計兩大主題共同發展,應有計劃地、合理地、高效地進行與之相關的項目建設工作。
1.深港創新創業平臺。深圳市目前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創新投入以及創新產出位居全國前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已經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區域協同發展是總體趨勢,深圳享有“設計之都”的美譽,香港則是世界聞名的“時尚之都”“創意之都”,深港兩地進行設計領域的深度合作,有望共同打造全球創意設計高地。鹽田區以及太平洋工業區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深港合作中發揮著重要的聯通作用,能夠吸引雙城的優勢資源,促進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太平洋工業區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可引進創業孵化器,組建創新創業孵化聯盟,集聚創意設計投資公司、運營公司、眾創服務企業等創新創業型公司,搭建由創業孵化器聯盟成員和創新創業團隊共同構建的共享和交流平臺,發展設計大賽、展銷會、行業交流論壇等活動。
2.中小企業總部聚集區。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在重建后,應設立中小企業總部聚集區,方便同類型企業間的信息溝通,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企業集聚利于形成規模效應,能夠共同利用信息,提升資源利用率,為實現創新聯動創造機會。太平洋工業區內的“創意科技谷”可作為中小企業總部聚集區,將高新技術產業與新興產業集聚,并輻射整個區域。
3.黃金珠寶3D打印創新中心。智能制造在未來的生產活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黃金珠寶加工業作為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傳統的優勢產業,在其生產環節中融入智能制造元素,將加速推進產業升級與創新。構建集合3D產品設計、3D耗材研發和3D打印應用服務及VR/AR可視化技術于一體的黃金珠寶3D打印創新中心將助力太平洋工業區傳統產業轉型。
(三)保障性措施。
1.產業資源導入。產業資源是支撐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太平洋工業區重建后,產業資源的引入情況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區域未來的發展前景,因此必須盡可能多地引入產業資源,同時保證引入產業資源的質量。
首先,通過回遷資源提升導入。重建后的太平洋工業區要積極爭取原有優勢產業資源,諸如黃金珠寶加工類、電子信息類、服裝制造類企業,這些企業在以往的生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具有嫻熟的生產技術,更便于實現產業轉型與升級。行業代表性企業具備更雄厚的實力與更高的知名度,因此應爭取粵豪珠寶等行業龍頭企業再次落戶,并爭取將其研發部門引入太平洋工業區內。另外,應注重產業鏈優勢資源的整合,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互聯網產業發展中導入上下游產業,促進其共同發展。
其次,利用產業集聚吸引優勢資源。太平洋工業區拆除重建之后,工業區規模有所擴大,內部容量也隨之提升,可適當布局引入全新的產業資源。基于鹽田區在港口物流方面呈現出的集聚趨勢,可面向港口物流企業吸引電子商務、物聯網等企業落戶園區。
最后,戰略合作方資源導入。選取與工業區發展方向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進行導入。適時選取、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并充分借助合作伙伴在產業發展上的優勢,導入創意設計資源以及新興行業等產業資源。
2.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是區域發展最強大的助推力,在太平洋工業區拆除重建過程中,地方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其產業升級和創新。
工業區拆除重建階段,深圳市鹽田區政府應幫助安置原太平洋工業區內的各家企業,盡量縮減經營場所變動給園區內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工業區內部布局階段,政府相關部門可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深港建設的區域發展機遇,幫助開發企業進行合理規劃。工業區發展階段,政府可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稅收優惠等,以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促進產業升級,并合理篩選入駐企業,確保產業資源質量。
本文立足于“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創建的大背景,結合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思路,對深圳市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工業區改造項目進行規劃。首先,對企業戰略管理以及項目管理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為制定企業戰略提供理論依據。其次,分析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的發展現狀以及產業特征,并將其與國家級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宏觀發展環境的對比。再次,根據深圳市太平洋工業區自身特點,并結合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建設性地提出工業區的戰略定位以及產業升級方向。最后,基于太平洋工業區升級改造的案例,提出結論和政策性建議。
本文以深圳市太平洋開發有限公司的項目為例,探究產業升級與創新背景下,中國傳統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的創建方式提供參考,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