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徐州221006)
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重要地位。近年來,我國煤炭行業呈現出供大于需的態勢,煤炭的消費總量以及價格持續下降,整個煤炭行業的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個重要舉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在產能過剩和環境約束剛性的雙重壓力下,我國煤炭行業要加強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在現有關于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中,從供給側改革入手的較少,而且評價本身包含的內容大多集中在財務績效方面。本文基于供給側的思想,建立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結合三維績效評價,從“三去一補一降”五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價,這是一個多因素、多目標、多層次的評價過程,從定量的角度進行研究存在困難,故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采取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所構建的供給側改革下的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是一個綜合性的企業績效評價。理論上依據Elikington提出的“三重底線”的概念來構建“三維績效”模型,即由財務績效、創新績效以及可持續發展績效三個維度設計企業績效評價指標,并在三個維度下結合供給側改革所強調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建立二級評價指標。通過電子郵件向煤炭企業基層工作人員和高層管理者發放問卷200份,最終收回136份,回收率68%。經過整理、合并、分析和匯總,結合供給側改革下的煤炭企業的現狀,共選出符合指標體系構建原則的21個有代表性的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1.財務績效。
(1)去產能。首先,由于煤炭行業存在嚴重的供銷不平衡的現狀,所以設立“產銷率”來衡量企業的供給與銷售的關系。其次,我國煤炭產業的冗員負擔沉重,再加上大部分煤炭企業都是國有企業,用人體制機制并不靈活,因此,伴隨著去產能過程中如何安置分流人員將是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本文增加職工轉崗分流率來衡量企業減員分流的成果。最后,對于煤炭企業來說,高度集中的機器設備能夠增加生產潛力,通過設立固定資產凈值率指標來反映企業的生產潛力。
(2)去庫存。去庫存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主要探索狹義上的概念:從原材料、庫存商品等方面衡量企業的庫存情況。
(3)去杠桿。適度的杠桿對企業發展有益,通過債務融資可以滿足企業正常運營以及拓寬市場的需求。但如果杠桿率過高,債務增速過快,反而會拖累其發展,產生巨大的債務風險。企業層面的去杠桿主要就是降低企業的負債,例如進行權益融資。
2.鼓勵創新,降低財務成本。由于項目建設投資大,煤炭企業的信貸規模大,而且在金融機構對于煤炭行業限貸之后,更多通過民間渠道融資,財務費用高成為煤炭企業的“軟肋”。因此設立財務費用同比減少率指標。同時,煤炭企業在成本管理上要注重與先進科學技術相結合,以“科技第一生產力”推動成本的降低,實現質的降低。因此設立能體現煤炭企業創新方面的績效指標: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和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
3.可持續發展績效。煤炭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具有流程長、規模大、產能高的特點,不僅自身能產生較大的規模效應,而且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然而煤炭行業又是一個污染較為嚴重的行業,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另一特點使得煤炭行業成為我國節能減排的重點監控對象。與國外企業相比,國內企業相對缺乏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基于這種情況,本文設立了環境指標和社會指標。
在確定了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之后,為確定各層指標的權重,本文引入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先通過匿名調查邀請專家,建立判斷矩陣,再解矩陣特征根得到權重系數,對各層次的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指標計算。
具體步驟:選擇10位專家作為調查對象,其中5位是從事企業財務績效研究的專業人員,另外5位是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和中高層管理者。對他們進行問卷調查,他們給出了各層次指標的重要程度,經過整理得到以1—9比率標度法來表示的兩兩評價指標比較判斷矩陣。最后,根據判斷矩陣并進行一致性檢驗,若通過一致性檢驗,則說明專家組設定的判斷矩陣具有相對一致性,無需修改相對權重值,否則需要重新設定與討論。以三級指標去庫存為例。運用Matlab軟件對各個層次的判斷結果進行矩陣分析,并進行一致性檢驗,得到CR=0.0136<0.1。通過一致性檢驗,特征向量歸一化后為:[0.0751,0.5917,0.3332]。在判斷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后,得到了各層指標相對上一層指標的權重值。根據已構建的層次結構模型,按照上述步驟從頂層模塊至底層模塊依次進行計算,通過逐層相乘計算出最底層元素對于最上層的權重值,最后得出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績效評價體系,見表2。

表2 去庫存績效的判斷矩陣
建立因素集 U={u1,u2,…,un},因素集是影響評價對象的各種因素所組成的普通集合。U=(財務績效U1,創新績效U2,可持續發展績效 U3)。
建立評語集V,在該問題中專家對每個單因素的評價可以分為優秀、良好、較好、一般、差,即 V=(優秀,良好,合格,較差,差)=(100,80,60,40,20)。
首先對指標因素集中的單因素指標ui作單因素評判,即從因素 Ui著眼該事物對評語等級 Vj(j=1,2,…m)的隸屬度為 rij,由此得出第 i個因素 u1的單因素評判集:ri=(ri1,ri2,rim)。n個因素的評價集構造出一個總的評價矩陣R,即每個被確定對象度確定了從U到V的模糊關系R。最后得到R=[rij](i=1,2,…,n;j=1,2,…,m)。元素 rij(i=1,2,…,n;j=1,2,…,m)表示從第i個因素對第j個評語等級的隸屬度。
完成了模糊關系矩陣R和前面層次分析法得到的權向量W的相關求解之后,就是模糊綜合評價的過程了。模糊綜合評價的最終結果表示為模糊關系矩陣R和權向量W 的復合運算,記為 Z,即:Z=W×R=(w1,w2,…,wn)[rij]=(z1,z2,…,zm)。
研究抽取了5家煤炭企業上市公司進行分析,這5家分別為平煤股份、中國神華、大同煤業、西山煤電、龍煤集團。截至時間為2017年底。選取上市公司時注意考慮到選取反差較明顯的公司,便于比較,從而有利于驗證供給側改革下煤炭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實用性。
邀請具有代表性的10位專家對煤炭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下的所有三級指標進行模糊評價,以西山煤電“去產能”為例進行計算,表3中數字表示選取該評價級別的專家人數。

表3 以西山煤電“去產能”為例的績效評價指標的模糊結果
以西山煤電去產能指標為例,記三級指標去產能的模糊評判矩陣為R1,指標隸屬度為Z1,可構建:
W1×R1=[0.068 0.035 0.261 0.46 0.177]×[Rij]=[0.193 0.492 0.316 0]=Z1
重復上述步驟可得到此次以西山煤電為例的績效評價的綜合評價結果為:
Z=[0.3054 0.3773 0.2798 0.0366 0]
因此根據前文所述的績效評價指標的權重集所對應的評語集 V 表示為 V=(優秀,良好,合格,較差,差)=(100,80,60,40,20)以及所求的最終評價結果Z,可以得到西山煤電此次在供給側改革下企業績效指標的最終分值為:
Z×V=[0.3054 0.3773 0.2798 0.0366 0]×V=78.9760
供給側改革下西山煤電企業績效評價研究的最終績效評價分值為78.9760。同理可得西山煤電、恒源煤電、中國神華、大同煤業、龍煤集團的最終績效評價分值,如表4所示。

表4 5家煤炭上市公司績效評分表
根據專家的評價以及計算得出的績效評分,大致可得到:西山煤電、中國神華、大同煤業均重視以及采取措施提升可持續發展績效;中國神華的研發資金投入率和環境資金投入率較高,補短板績效得分較高;反之,恒源煤電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得不太理想,還需要向同業吸取經驗;大同煤業和龍媒集團的杠桿率較高,企業的應收賬款變現速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