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潔 王娜
[提要] 目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面臨著相當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而河北省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大省,也面臨著空前未有的難題和挑戰。為了深入了解河北省各行業產能過剩的具體情況,本文利用26個產能過剩代表性行業相關數據,構建面板模型,同時運用生產函數法,對河北省產能利用率進行測算,進而分析各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探討河北省產能過剩的根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河北;產能過剩;產能利用率;生產函數法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我國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我國的產能過剩結構性特征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即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同時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任務是去產能,即淘汰經濟中的落后過剩產能。
河北省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大省,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程度不斷加深,在一些生產部門中,大量的生產要素被閑置和浪費。對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中傳統工業占比為88.2%,而在傳統工業中,產能利用率較低的一些行業,如玻璃、鋼鐵、制造業等更是占了79.1%。就鋼鐵產量而言,河北省已經連續13年高居全國首位,情況不容樂觀,因此化解過剩產能,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研究,并對各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進行測算顯得尤為重要。
2014年,李克強提出了京津冀一體化戰略,該戰略對于河北省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了更好地地抓住這個戰略機遇,河北省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還要在環境保護、社會制度、產業轉型等方面與北京、天津相協調,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解決好產能過剩問題刻不容緩。我國各級政府對這一問題也高度重視,先后下發各類相關文件,2009年9月國務院批轉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進行了調控,同時對重復建設問題進行規范,要求把有限的生產要素及資源配置到優化存量上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為了踐行中央的政策,河北省做出一系列響應。2010年河北省發出《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促進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升級;2017年9月,河北省發改委等轉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這一文件,預防和解決煤電過剩產能風險。貫徹落實情況并隨時上報。
對于河北省這樣一個多產業都具有產能過剩的省份,要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前提要深入分析和衡量各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對產能過剩的程度、發展趨勢以及導致產能過剩的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運用了面板模型,對2007~2016年河北省26個相關工業的產能利用率進行測算,在該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以及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具體對策。
本文借鑒郭慶旺和余東華的方法,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產函數建立河北省2007~2016年的生產函數模型并將其推演到其邊界,得到邊界生產函數。然后將實際的總產出,固定資本存量以及勞動力投入量代入模型中,得到估計的參數及具體的生產函數模型,計算出預計的最大產能,最終得到各個行業的產能利用率。生產函數模型的形式如下: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是工業部門進行行業分類的主要依據。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對外開放的擴大等需要,在該分類標準于2011年進行的修訂中,工業行業的大類由原來的39個調整為41個,并且在各個分類的指標上和結構上有較大的變動。這直接導致了河北省2007~2016年各個指標的統計口徑的不同以及一部分行業數據的缺失。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與準確性,本文將對河北省26個工業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進行測度,并按技術類型將這26個行業劃分為低技術行業、中技術行業、高技術行業及采礦行業進行分析。
本文中Y代表河北省工業部門各個行業2007~2016年的總產出,一部分由2007~2011年各個行業的工業總產值來表示,由于2012年以后我國統計局不再公布工業總產值數據,將以各個行業的工業銷售總產值來表示。
資本投入(K)指標由河北省各個行業的固定資產凈額來表示,固定資產凈值指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減去已計提的折舊,能夠綜合地反映行業現有的投資規模和固定資本存量水平。
此外,勞動力投入(L)指標由河北省各個行業的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來表示。但由于2012年該統計數據的缺失,本文將用2011年和2013該指標的平均值來替代2012年的勞動力投入指標。以上數據均來自于歷年的《中國工業統計年鑒》。
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關于產能利用率與產能過剩關系的統一標準,本文參照大部分學者的分類,即產能利用率大于90%為產能不足,79%~90%為正常水平,79%以下為產能過剩,75%以下則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表1)
(一)河北省產能過剩整體狀況。如表1所示,2007~2016年產能利用率水平均高于79%的只有農副食品加工業,該行業甚至在2008~2013年間出現了產能不足的情況。而其他行業在這十年間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有些甚至出現了連年產能利用率下降,去產能適得其反的情況。總的來說,自2016年中央提出經濟社會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河北省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落實去產能的各項政策,工業部門的產能利用率整體是上升的,但各個行業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中,采礦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最為普遍也最為嚴重,低技術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于中技術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中技術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于高技術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這是由低技術行業的產能長期高居不下,而市場的有效需求卻逐漸趨于平緩所導致。河北省工業部門的各行業間存在的產能過剩呈現差異化,部分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隨時間推移發生劇烈的波動。因此,治理產能過剩需要因行業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一刀切”式的行政規制手段有造成產能利用率不降反升的風險。
(二)采礦行業。河北省擁有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中國最大的鋼鐵、玻璃生產省份。2016年河北省平板玻璃產量達全國產量的17.03%,粗鋼產量占比更是高達23.85%。采礦業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支撐了河北省經濟的穩定增長。然而,河北省傳統礦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大規模的長期產能過剩問題,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最為嚴重,其次是有色金屬采礦業,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在一半以上的觀測年度里不存在產能過剩。除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外,其他采礦行業在2016年去產能的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產能利用率有所提高,非金屬礦采選業甚至擺脫了長達九年的產能過剩。
(三)低技術行業。低技術行業包括了比較傳統的工業,例如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和紡織業。由于行業的特殊性,農副食品加工業的需求一直高居不下,導致了該行業在半數以上的觀測年度甚至出現了產能不足的情況。只有紡織業、造紙和紙制品業在2016年實現了有效的去產能,其他行業均在2016年出現了產能過剩愈發嚴重的情況。紡織服裝、服飾業的產能利用率在2016年出現了大幅度下跌。這是由重工業的上游優勢,過剩的產能逐漸轉移到了下游輕工業所導致。
(四)中技術行業。中技術行業包括河北省主要的重工業加工業和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涵蓋了玻璃、水泥、陶瓷等河北省傳統的產能過剩行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的產能利用率有將近九年為該年中技術行業的最低值,該行業的產能過剩最為嚴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在2007~2012年不存在產能過剩,但在2013年以后成為了產能過剩行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在2014年之后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并在2016年進一步加劇。除了該行業,其他中技術行業雖未能擺脫產能過剩,但均實現了產能利用率的提高。
(五)高技術行業。高技術行業中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在觀測年度中均不存在產能過剩,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儀器儀表制造業在半數以上觀測年度里不存在產能過剩。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雖然存在著長期的產能過剩,但其在2016年出現了產能利用率普遍上升的情況,去產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而化學纖維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產能過剩情況加劇,化學纖維制造業甚至從92.34%下降到了61.94%。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河北省也應該在經濟穩健增長的同時,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目標。有效去產能是河北省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目標,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的重中之重。
(一)把握產能過剩的市場規律,堅持市場的決定性地位。想要化解產能過剩,勢必要把握好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將市場與政府的作用有效結合起來。造成河北省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非市場因素造成的資源配置不合理,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長,大力支持鋼鐵、化工等行業,對其進行補貼或減稅,從而使得這些行業無法實現落后產能的淘汰。政府應當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積極引導作用,從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有效實現。
(二)堅持貫徹執行中央的去產能政策。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產能”列為我國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并提出了“完善行業管理,強化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落實職工安置”等政策措施。這一系列措施對于河北省的去產能具有重要的借鑒性和指導性意義,河北省政府應該堅持貫徹執行中央的去產能政策。
(三)做好產能過剩程度的測度工作。做好產能過剩的測度工作在化解河北省產能過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自2015年12月提出“三去一降一補”目標,至今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我們在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檢驗相關去產能政策的有效性。如今,關于河北省去產能測度的相關研究較少,政府更應該堅持對河北省產能過剩程度的測度,及時檢查去產能任務的組織實施和完成情況,在不斷的摸索中及時調整政策,實現高效去產能。
(四)結合河北省省情和行業特點,走有河北特色的去產能道路。河北省是我國傳統的工業大省,2016年GDP中第二產業的比重高達47.57%,遠遠高于我國第二產業平均占比。河北省的產能過剩情況極其復雜,工業部門產能過剩行業較多。在化解工業產能過剩的過程中,不能盲目遵循中央政策,應該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河北省的特殊性,結合河北省的省情,走有河北特色的去產能道路。此外,河北省產能過剩的行業分布比較復雜,各個行業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于不同的行業,政府應該在結合河北省的省情及行業特點的情況下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忌“一刀切”式去產能。
主要參考文獻:
[1]鞠蕾,高越青,王立國.供給側視角下的產能過剩治理要素市場扭曲與產能過剩[J].宏觀經濟研究,2016(5).
[2]蔣秀蘭,郭平,蔣春艷.河北省工業產能過剩現狀與化解對策分析[J].生態經濟,2015.31(5).
[3]郭慶旺,賈俊雪.中國潛在產出與產出缺口的估算[J].經濟研究,2004(5).
[4]余東華,呂逸楠.政府不當干預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能過剩——以中國光伏產業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15(10).
[5]劉航,張雨微.河北省制造業產能過剩評價與外部市場成因研究[J].河北地質大學學報,2015.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