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磊
[提要] 平臺作為那些在不同系統中共同使用,或者在不同應用過程中重復使用的組件,在產品研發、改進和商業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平臺企業在平臺運營過程中是否采取開放策略對整個產業發展會產生重要影響。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論與方法,對平臺企業開放策略選擇的內在經濟機制進行分析,得到平臺企業與補充組件生產企業在不同條件下的演化穩定策略,并對影響演化機制的重要因素進行討論。
關鍵詞:平臺;開放策略;演化博弈;演化穩定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企業為了適應日益多變的市場需求,需要不斷地對其產品的質量、性能、外觀、成本等要素進行改進和升級,并不斷將新產品推向市場。因此,如何能夠更好地組織產品的開發和運營成為人們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對于這個問題,一個創新者可能會“開放”他的技術,即允許外部參與者參與到其產品的開發與運營過程中。這種策略對于由多個部件構成的產品來說更加合適,因為這些產品可以一次只開放一部分組件。許多案例研究的證據表明,開放策略會對產品的創新和不斷改進產生多方面的影響,例如:單個組件的改進,產生延伸、外設和升級,消除bug和錯誤,以及質量和成本的改進。這些作用能夠為一種產品的研發和改進提供強大的動力。但是許多學者也指出,開放策略在為技術發展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會削弱技術所有者對技術的控制能力。因此,是否開放產品的研發和商業化過程,已經成為運營者最重要的決策之一。
在為數眾多的產業領域當中,其產品都是由許多組件所構成的,例如電腦、汽車、電信服務、電子游戲等,這樣的產品稱為一個系統。平臺是指那些在不同系統中共同使用,或者在不同應用過程當中重復使用的組件。一個平臺可能會包含物理部件、用于開發的工具或規則、支持通用性的技術標準集合,或者是上述幾項的綜合體。而這里所說的組件通常又稱為補充組件、部件、子系統、模塊、外圍設備以及邊緣技術等。由于平臺在產品系統中所處的關鍵地位,它能夠作為紐帶和基礎,對補充組件的技術創新進行組織,并允許它們相互之間進行交互。因此,平臺有時候又被稱為瓶頸,而各種外圍設備則通??梢韵嗷ヌ娲?。擁有平臺所有權的實體稱作平臺企業,它有權將外部參與者排除在整個系統之外,也可以向他們開放系統的使用,讓其參與到產品開發和商業化過程當中。是否采用開放策略對一個平臺所有者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
如果平臺采用開放策略,開放的系統可以從外部獲取更多的輸入、思想和知識。事實上,開放式創新的一個最有說服力的論據就是獲取外部知識,極大地促進產品創新。另外,也會鼓勵對系統的推廣,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客戶對于鎖定于單一賣主的擔心。但是,由于平臺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體,當多個實體試圖同時創新,系統可能會喪失一致性,由此導致的協調過程會使問題變得復雜化。因此,許多學者指出了關閉的、垂直一體化的系統的諸多優點,特別是在需要組件協調和知識共享的情況下。Boudreau對世界市場上的手持計算機產業進行的實證研究發現,該產業中既存在大量開放的平臺,也存在許多封閉的平臺,還有許多平臺擁有者在平臺運營過程當中改變過開放策略。通過以上文獻可以看出,對平臺開放策略的現有研究大多采用實證的研究方法,對其客觀運行規律進行調查和驗證,或者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來描述其對產品開發和運營所產生的影響。而對平臺企業采用開放策略所導致的內在經濟機制尚缺乏深入研究。



以上運用演化博弈的方法對平臺企業開放策略的選擇進行了分析,通過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只有在平臺企業和外圍設備生產企業的超額收益都大于其協調成本的情況下,系統才有可能演化為博弈雙方分別采?。ㄩ_放,使用)的策略組合的狀態,即平臺企業采取開放策略,外圍設備生產企業采取使用策略。由于開放的平臺能夠使得大量的外圍設備生產企業也參與產品系統的研發和商業化過程當中,因此為產品的改進與創新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從而可以極大地提高系統的所有參與者所獲得的收益。系統收斂于這種最優狀態的可能性大小受到企業收益系數、成本系數和博弈雙方知識產權含量差距的影響。博弈雙方知識產權差距不大,雙方企業的收益系數越高,成本系數越低,系統收斂于(開放,使用)的概率越大;反之,博弈雙方知識產權差距越大,雙方企業的收益系數越低,成本系數越高,系統收斂于最優狀態的概率越小。
如果平臺企業和外圍設備生產企業中任何一者的超額收益小于其協調成本,系統最終只能演化為平臺企業采取不開放策略,外圍設備生產企業采取不使用策略的局面。這就要求企業提高員工的素質,加強企業內部、外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注重對其他企業的共享知識的吸收和轉化能力,從容提高收益系數,縮小企業之間知識含量的差距;營造良好的外部文化環境,并做出有利于企業間相互協調的制度安排,以降低企業的協調成本,從而促使平臺企業采取開放策略,并將外圍組件生產企業吸引到產品的研發、改進和商業化過程當中來,使得整個產業獲得快速、高效、有序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Teece,D.J..Profiting for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licencing and public polocy[J].Res.Polocy,1986.15(6).
[2]Shapiro,C.,H.Varian.Information Rules: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1998.
[3]Katz,M.,C.Shapiro.Systems competition and network effects.J.Econom.Perspect,1994.8(2).
[4]Langlois,R.External economies and economic progress:The case of the microcomputer industry[J].Bus.Hist.Rev.1992.66(1).
[5]Kevin Boudreau.Open Platform 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Granting Access vs.Devolving Control[J].Management Science,2010.56(10).
[6]Baldwin,C.,J.Woodard.The architecture of platforms:A unified view[J].A.Gawer,ed.Platforms,Markets and Innovation.Edward Elgar,London,2009.
[7]Boudreau,K.,A.Hagiu.Platform rules:Multi-sided platforms as regulators[R].A.Gawer,ed.Platforms,Markets and Innovation.Edward Elgar,London,2009.
[8]Greenstein,S.Invisible hands versus invisible advisors:Coordination mechanisms in economic networks.E.Noam,A.Nishuilleabhain,eds.Public Networks,Public Objectives.Elsevier Science,Amsterdam,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