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雪梅
【摘要】目的 探討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標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實驗組聯合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凝血指標和血小板聚集率。結果 兩組在治療后,實驗組PT、APTT、INR、FIB數據變化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老年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及血小板聚集率指標。
【關鍵詞】硫酸氫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腸溶片;老年冠心病;凝血指標;血小板聚集率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冠心病是在老年人中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可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如動脈粥樣硬化破裂形成急性血栓并堵塞冠狀動脈,可造成心肌急性缺血,引發心絞痛甚至是心肌梗死,威脅患者生命[1]。因此,預防血栓形成是預防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腸溶片對老年冠心病患者凝血指標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確診患有心絞痛,包括穩定型和不穩定型。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實驗組聯合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65.9±5.4歲,平均病程3.9±0.7年,穩定型心絞痛34例,不穩定型26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66.3±5.6歲,病程3.8±0.8年,穩定型心絞痛35例,不穩定型25例。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每次100 mg,每日一次;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每次10 mg,每日3次。實驗組聯合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每次
100 mg,每日一次;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南京白敬宇制藥有限責任公司,H32024005),每次10 mg,每日3次;硫酸氫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每次75 mg,每日一次。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凝血指標和血小板聚集率。于患者入院時、治療2周時抽取空腹肘靜脈血,檢查血常規和凝血四項,對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和血小板聚集率(PAR)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凝血指標變化
兩組在治療后,PT、APTT及INR升高,FIB下降(P<0.05),實驗組數據變化叫對照組明顯(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比較兩組PAR變化
兩組治療后,PAR下降(P<0.05),實驗組數據變化較對照組明顯(P<0.05)。具體數據見表2。
3 討 論
血小板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環節,抑制血小板聚集過程可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進一步降低心絞痛發生的風險[3]。硫酸氫氯吡格雷可抑制二磷酸腺苷受體結合,中斷GPIIb/IIIa復合物形成,也是一種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物[4]。阿司匹林腸溶片同時具有抗炎、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抗氧化等作用,但其不良反應較多,包括胃腸道反應,降低腎血流量,甚至心力衰竭,影響了其臨床應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凝血指標和血小板聚集率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PT、APTT及INR升高,FIB和PAR下降,但是實驗組各觀察指標的變化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腸溶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聯合用藥的臨床效果,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凝血指標和血小板聚集率。
參考文獻
[1] 菅麗萍,孔慶濱,楊靜慧,等.早發冠心病患者臨床危險因素與預后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2):2896-2898.
[2] 陳 龍,陳維明.高風險冠心病合并房顫抗凝與雙聯抗栓治療的療效對比.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8(18):130-131.
[3] 陳 超.阿司匹林腸溶片和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聯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6):808-810.
[4] 李小鷹.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6)解讀[J].中華內科雜志,2017,56(1):4-6.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