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
摘 要: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藝術媒介,需要在創作中實現繪畫與新媒體結合,同時借助多元化的展現形態、具體樣式等表現出多樣性、多元化的藝術跨界效果。通過分析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的條件和對策,探索多元化發展現象的原因、基礎,以及黑龍江實現在當代藝術跨界、多元化中的必要條件。黑龍江美術可以在藝術多元化的觀念下,探索藝術多元化、多樣性的跨界特點,實現豐富黑龍江多元化藝術發展的多樣性形態表達。
關鍵詞:多元化;跨界;條件;對策
一、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的基本條件
黑龍江美術進行多元化發展的觀念,是隨著近些年來“跨界”的出現而延伸出去的。“跨界”這種原來僅僅泛指兩個不同領域的事物元素進行創意綜合,或綜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類事物于同一事物或現象中。跨界首先是一種不同行業、行當、領域元素的有序組合,而不是一種邏輯的簡單混合,二者之間具有交融的特性是彼此間的紐帶。
近年來,不同領域所進行的跨界創作,已成為社會上較為普遍和廣泛的一個文化現象。黑龍江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小興安嶺的四季景色變化,黑龍江、松花江上的江流變化,以及在崇山峻嶺、白山黑水間的平原沃土、森林湖泊、道路村落等,都是進行美術多元化創作的一種基本條件。因此,在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運用藝術跨界的思維對其進行多元化的發展嘗試,是具有雄厚的自然條件基礎的。黑龍江在歷史上還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具有交匯特征的多種文化傳播地,無論是俄羅斯文化、日本文化、朝韓文化,還是歐洲的猶太文化等,都是黑龍江地區最為重要的人文條件基礎。因此,對黑龍江地區進行廣泛的多元化美術發展嘗試與探索,也是傳統美術在創作、傳播、教學領域的一種當下延伸。尤其對于探索美術作品、產品的多元化、商業化發展的時尚化過程中,黑龍江地區的人文、自然與社會經濟因素都是可以進行實踐的重要基礎。
針對黑龍江的美術多元化進行跨界發展的嘗試,有幾個重要原因:其一,在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當前還是今后的跨界現象都會越來越多,出現的跨界創作作品與交易、收藏等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個階層中。將黑龍江當代美術進行藝術跨界思維的設計與發展,需要將黑龍江地區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人文地理等元素都置于藝術多元化的當下視野中。藝術多元華所產生的跨界現象,是社會審美、文化傳統、歷史發展、經濟調整的一個必然結果。美術的跨界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豐富了黑龍江地區美術多元形態跨界(crossover)。根據黑龍江地區的現實條件和既有藝術愛好者、作品接受群體的狀況,將兩個或以上不同領域的美術創作合作推動到多個不同類事物的混合與交融,是一種發展的必然趨勢。
其二,近年來,黑龍江地區的很多美術家、音樂家、工藝設計家等都開始嘗試從不同領域的跨界創作中尋找靈感和深度表達的可能性。當這種跨界已成為一個普遍的潮流和文化現象,藝術表達與內容上的跨界就會變得更加具有靈活性與創意性。每個藝術家都可以輕易嘗試跨界的結果,從而成為另一新領域的藝術專家。因此,將美術發展的多元化進行跨界嘗試,也是發掘藝術家的創作源泉、進行深度表達嘗試的一種探索。
其三,美術家的跨界不僅僅是傳統美術在當下的一種創意延伸,還是面對復雜經濟形勢下的一種考量。黑龍江地區擁有很多的人才,他們可以從跨界視角對不同畫種進行材料嘗試與課程跨界學習,可以在掌握多種材料創作基礎上,推動一個畫家運用更多的創作手段、創意視角探索表達的多樣、多元性特點。因此,跨界對于拓展畫家的視野,尋找更為廣闊的表達主題且有重要意義。畫種往往附屬于創作思想,一個油畫家同時也可以是版畫家、雕塑家,因此無論是跨界還是專業性多元化嘗試,都是藝術產品在商業化過程中的經濟因素推動的結果。社會元素與經濟因素的推動,往往是美術進行跨界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美術領域進行多元化探索的跨界實踐
當代美術領域中的藝術跨界是當今消費主義時代藝術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產物,是人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必然產物,更是在一定時期內全球各種文藝思潮泛濫交匯后遺留下的創新產物。因此,這種源自西方世界的跨界觀念近些年也在中國得到當代藝術家的紛紛效仿。我國在20世紀末期的1998年,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就曾經將爆破效果運用于三宅一生的時裝上,產生了轟動性的影響效應;21世紀后的2007年,又一跨界力作是呂勝中的“小紅人系列”,運用索尼電視的影響虧為索尼電視代言“看心中的紅”。“另一跨界藝術是俸正杰在北京跨界中心搞得一場“跨界藝術”,他在第二季中將作品與家具等物品并置一起,形成一種相映成趣的效果,從而形成了藝術品與家具設計思維的跨界組合,產生出了全新的視角感受。
跨界是存在于很多領域中的行為,不僅存在于藝術表現領域。黑龍江美術進行多元化發展的思維,可以借鑒跨界中的有限性——與企業的各種行為進行跨界合作,推崇各種性質的藝術效果,使得跨界的既可以達到新穎的效果,也可以實現推出一系列帶有強烈個人符號的藝術衍生類產品的傳播效果。如呂勝中的“小紅人”、趙半狄的“熊貓”、岳敏君的標志性“笑臉”,或制成限量版畫,或將油畫人物變成雕塑,都體現出這種跨界帶來的震撼效果。藝術家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創作構思為跨界提供各種不同的產品造型、藝術表達效果,讓傳統的美術形象、創意元素變得更加具有靈活性特點,從而使得這些創意產品具有更大的商業價值,藝術家們也可以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從而創造出一種雙贏的局面特點。
因此,黑龍江地區的美術多元化發展也可以借鑒這些策展的思路,根據社會背景與社會語境所發生的變化,進行跨界性的藝術創意嘗試,從而讓其變成多元化美術發展模式的一部分,改變傳統、平常的發展模式,探索能夠實現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并重的效果。因此,黑龍江美術的多元化發展,必須考慮到藝術的時代性特點,尤其是當代藝術更需要在多元化、多樣性的思路基礎上進行呈現,因為如果其中有主流的藝術形態,那就不是“當代藝術”了。因此在當前的美術發展中,黑龍江需要借助于傳統的藝術傳統、思維進行拓展性的發展,從而產生獨特性、新穎性的藝術效果。
這種多元化、多樣性的根源是當代社會對人的自由的尊重,不像過去只有一個途徑,一條標準,一種評價。對于黑龍江諸多不同區域、風格、流派、主題的藝術家而言,美術本身的形態必然也是多樣性、多元化的,藝術家必須敏銳地意識到多元化創作時代已經來臨,人們的審美認知需要也是多樣性的,因此創作必須滿足多樣性需求。針對當代發展語境特點,進行不拘泥于媒體形式與單一技術的創意、創作——不僅美術上需要多樣性、多元化的探索,在當代的“跨界”“跨學科”與“多元化”發展中,也需要包含諸多觀念于其中。
三、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的對策
當代藝術是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中的一部分,需要針對黑龍江美術多元化發展的趨勢進行必要的對策設計。
首先,本文認為,在進行黑龍江繪畫藝術多元化探索中,除了需要將單純技術能力的展現轉變到藝術觀念的綜合展示外,還需要根據黑龍江地區的人文、自然、地理等諸多不同的文化特質,進行多樣性、多元性的表達形態創新。因為在傳統繪畫中的題材與技術當前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群體、藝術家群體的審美需要、表達需要,也不再是當代藝術家所關注的唯一表達主題。當前的社會語境下,多元化的社會焦點與多樣性的社會話題將藝術家的表達主題拓展到更為廣泛的領域。因此,傳統的單一的畫種已經無法滿足藝術家進行全面表現的需要,藝術家們所持有的創作觀點和思維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此帶來藝術家借助多種形式進行主題表現、主張表達和主旨解讀的新需要,也正是社會歷史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其次,這些新需要體現出的更多的創新、突破,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當前的藝術創作與表達中,傳統范式已有到達藝術的邊界,更需要借助新媒體、新媒介、新元素等進行綜合性的創意運用,將一種創作理念轉化為多種表現形式、多元性的表達意念,從而推動黑龍江美術的跨界發展,實現跨界成為藝術家表現的一種選擇目標。“新繪畫已經廣泛地吸收了當代藝術中的裝置、攝影、錄像、網絡、多媒體,以及其他媒介的元素,變異成另外一種新的圖像工具。”繪畫已經不再是靜態的觀看和冥想,而是和今天的媒介發生了廣闊的聯系。
比如在關于中東鐵路1907的建設紀念的跨界創意中,就充分發揮了這種有限跨界的思維特點。作者不僅在項目開始前就已經針對中東鐵路、黑龍江的歷史信息,查閱了大量的圖書館、檔案館,還針對所要表達的具體史實內容翻閱大量了大量的俄羅斯外文資料、俄羅斯文化館、俄羅斯博物館等。之后的跨界創作中,作者還不忘不斷在創作中考察中東鐵路在黑龍江境內沿線的實地情況,考察中東鐵路建設帶來的影響信息等。
再次,在針對跨界、歷史信息進行發掘中,作者一方面保留了中東鐵路沿線那些依稀存在的老房子、機車、鐵軌和腦海中已存的文字史料交融匯合后的面貌,另一方面也體現出立體而豐盈的物產畫面,在作者的頭腦中逐漸形成“有限跨界”的表達思維。這種跨界思維在歷史主題創作中的運用不僅具有很強的文化感染力,也具有很強的生活感染力。伴隨著畫面中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美術館、博物館、大學之旅產生的信息得到不斷的具體物化,也給藝術效果和色彩上以強烈的震撼效果。在這部劇作中,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中心,不僅擁有大量中東鐵路建筑遺存,還有很多的當代作品體現出來,這種運用歷史結合當代創新的觀念,不僅將較著名的有中東鐵路俱樂部舊址(哈鐵文化宮)、中東鐵路副局長官邸(南崗博物館)、中東鐵路局長官邸等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將這些建筑實景的影響折射到百年后。因此,無論是創作中的黑龍江境內遺存的大量已廢棄的或還在使用的火車站,如滿洲里車站,還是對一系列著名博物館考察等,都可以幫助美術作品中的構圖、確定寫實造型手段,搜集大量服裝細節等方面的資料整理,融合既有的火車、照相機等方面的資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四、結語
這些創作觀念與有限跨界的嘗試無疑給黑龍江美術多元化探索提供了最可寶貴的資源與很好的表達素材模式。黑龍江的美術多元化發展模式,在當前語境下已經成為一種廣泛的、普通的、常見的當代表達范式和基本思維觀念。
參考文獻:
[1]韓繼強.中國當代藝術跨界現象研究[J].美與時代,2015,(08):48-49.
[2]韓繼強.歷史題材油畫創作淺析——以油畫《百年一瞬·中東鐵路1907》的創作為例[J].美與時代,2016,(10):81-83.
作者單位:
黑龍江工程學院 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