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悅
【摘要】中藥大黃不僅僅是中藥材同時也可作為食材,在使用的過程中為了保證藥品的純度在對其進行檢測時可利用現代科技技術。本次研究的目的則是分析中藥大黃的幾種檢測方法。
【關鍵詞】中藥;大黃;檢測方法;成分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1
在中藥中大黃是常見且常用的一種藥材,應用范圍較廣,大黃具有斜熱通腸、凉血解毒、祛瘀等功效[1]。大黃的應用價值比較高,分布在四川、甘肅等地區,然而大黃的種類比較多,但是能用的卻比較少。
1 HPLC檢測法
流動相為甲醇-1.0%冰醋酸,在430 nm下進行檢測,在圖譜中有23個共有峰,針對12個來自不同產地及不同時間段收集樣本來說其相似度>90%,在檢測中藥大黃成分時具有專屬性指紋圖譜的優勢。利用微乳電動毛細管色譜法對來源不同掌葉大黃監理指紋圖譜,采用沒有經過圖層的石英毛細管柱,以SDS、正丁醇、硼砂溶液與正辛烷作為緩沖液,再添加由乙腈組成的O/W型微乳體系,將分離電壓及檢測波長分別設置為18 kV及280 nm。在檢測完成之后通過聚類分析及相似度對其進行分析,然后將研究的掌葉大黃分為道地藥材、一般藥材及次品[2]。在確定大黃指紋圖譜共有的模式之后,利用HPLC法對掌葉大黃不同炮制品水提取物的指紋圖譜,再根據灰關聯度分析的方法對止血譜效的關系進行分析。大黃經炮制后鞣質類成分及蒽醌類成分的含量變化對大黃止血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當以流動相為乙腈-水-1%冰醋酸時,在254 nm之下可有效的反應出了大黃中含有的化學成分指紋圖譜,因此可確定大黃指紋圖譜最佳進樣量時61.35 ug。
2 薄層掃描色譜法
利用超臨界流體萃取薄層色譜掃描方法對大黃中所含大黃素進行測定,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具有提取物純凈的優勢,可以直接分析點樣。使用薄層層析方法分離大黃中游離型及結合型蒽醌類,然后再利用薄層掃描的方法對其含量進行測測定。在硅膠G層上使用正己烷-乙酸乙酷-甲酸對生大黃、熟大黃及配方顆粒中的大黃素進行測定,同時使用雙波長薄層掃描儀進行測定。
3 毛細管電泳法
主要測定大黃中的大黃素、蘆薈大黃素等,可有效的檢測出大黃中所含有的毒性,然后將毒性徹底分離出來,具有操作簡單、重現性好、分辨率高的優勢,在檢測出大黃成分的同時也檢出了大黃藥物中的多糖組成。
4 紫外線分光光度法
使用紫外譜線組法對大黃炮制品在不同極性溶液劑中的紫外普線圖譜進行測定時,可以根據紫外線圖譜峰位置的差異對其進行區分。對大黃藥材中總蒽醌含量測定方法進行優化,1,8-二羥基蒽醌與堿顯色之后,在2 h之內對其進行掃
描,對照品及樣品再經相同處理之后對其標準曲線進行繪制。
5 二維紅外線光譜法
將紅外光譜與高木關野模糊系統結合在一起,采取高木關野模糊系統所取得的結果較好。向基函數網絡及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結合在一起,對正品大黃及非正品大黃進行分類。經小波變換對原始數據實時壓縮,其檢出率比較高。將紅外光譜法與二維相關光譜分析技術相結合之后,在不損傷西寧大黃、偽品東北大黃的基礎上可快速的進行測定,進而分辨出大黃的真偽[3]。
6 LC-MS
主要是按照大黃中游離蒽醌的基本結構及取代基的排列組合進而建立系統的分子量篩選表,經LC-MS對大黃水體組分實施分析,在ESI(-)質譜數據中經目標分子量可快速對12種游離蔥醒類化合物進行鑒定[4]。利用HPLC/u V/MS測定大黃及制大黃的小分子化合物,有效的分析了在炮制大黃過程中其有效組分的變化。
7 熒光光譜法
將三維熒光圖譜解析與活性成分測定法對大黃的成分進行測定,在唐古特大黃水提取液中土大黃普含量的熒光分析方法基礎上制定溶液熒光法測定蘆薈大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使用熒光光譜分析法掃描青海大黃濃度水浸液后發現水浸液的濃度與熒光度呈現出的是線性的關系。在大黃水浸液三維熒光等高線光譜中發現了較為明顯的熒光峰,為401.8 nm,在鑒定大黃成分中可作為重要依據。另外在HPLC指紋圖譜上將中藥質量與藥效結合在一起,以充分的掌握大黃的作用機理。
8 結 論
在對中藥大黃的成分進行檢測時有多種檢測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只是講解了幾種常見且常用的檢測方法,對于每一種檢測方法來說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缺陷,比如HPLC法具有準確率高的優勢,但是其缺點是檢測花費時間比較長。在大黃中并不是所有成分都有藥用價值,也有一種毒性成分就是大黃素,具有致癌的作用,此外當患者長期服用大黃,一旦在停藥后通常會發生不同程度便秘的情況,降低了藥用價值。因此對大黃中各
含量成分進行測定,可更好的保證中藥大黃的藥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 紅.大黃復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療慢性腎衰竭的臨床和機理研究[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6,13(22):17-18.
[2] 李智平,劉發生,田青平,等.大黃主要蒽醌類成分的閃式提取及HPLC檢測[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6):121-122,125.
[3] 徐 文.液質聯用技術在兩種中藥成分分析中的應用[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15(10):122-123.
[4] 張 波,袁 媛,黃璐琦,等.大黃酸人工抗原合成及免疫原性鑒定[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8):1463-146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