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萍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預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婦產科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孕產婦,對照組45例,開展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45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孕產婦剖宮產率、分娩時疼痛強度、產后出血率,同時觀察兩組孕產婦的焦慮和抑郁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剖宮產及產后出血率、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產后5天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孕產婦的心理健康,改善妊娠結局,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孕產婦;心理護理干預;妊娠結局;產后抑郁;分娩
【中圖分類號】R749;R7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孕婦選擇的分娩手段傾向于無痛化及微創化[1]。妊娠與分娩對女性而言是重大的生理刺激,雖然無痛與微創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產婦生理層次的痛苦,但出于對分娩、產后恢復等的顧慮,仍然會出現焦慮、傷感、憤怒等應激反應[2]。這些應激反應和消極情緒,會導致孕婦睡眠障礙、食欲不佳、胎兒發育受影響等,嚴重者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妊娠結局不良[3-4]。故此,對孕產婦進行心理干預是圍產期重點關注的醫療熱點。筆者對孕產婦的心理干預方法進行了分析,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孕產婦,設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年齡為19~37歲,平均年齡為(27.7±4.1)歲。觀察組年齡為21~36歲,平均年齡為(28.3±4.4)歲。排除標準:妊娠期高血壓、伴有心臟病和糖尿病患者;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者、產婦認知功能障礙、產婦無法溝通者。兩組孕產婦均為足月分娩、單胎頭位。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孕次及新生兒體重經統計學處理后,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產婦開展常規護理干預,遵醫囑對癥處理和藥物治療,向產婦介紹分娩前、過程中、分娩后的注意事宜,并做好針對性心理干預,引導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分娩。
1.2.2 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給與針對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1)與孕產婦的溝通高效化:責任護士充分利用每一次的治療機會,采取誘導式方式,了解產婦的真實想法,鼓勵產婦傾訴自身的不適與痛苦,并給予情感支持[5]。為提高溝通效率,可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同時針對性處理孕產婦出現負性情緒的溯源事件;(2)健康宣教個體化:根據孕產婦的性格、領悟力和文化層次等,責任護士采取口述、文字、視頻、圖片等多種方式,向其介紹分娩前、過程中、分娩后的相關知識,幫助其更多地了解相關理論知識,提高配合程度;(3)健康宣教社會化:責任護士向孕產婦家屬宣教社會支持的重要性,鼓勵家屬多給予孕產婦更多心理、精神及物理方面的支持與滿足[6],使孕產婦體會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愛,增強孕產婦的自信心;(4)身心訓練放松化:責任護士結合孕產婦所喜愛的音樂指導孕產婦每日早晚各一次進行冥想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盡量避免外人干擾,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
20 min[7]。冥想訓練結束后,指導孕產婦實施全身肌肉放松訓練,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20 min。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內容包括剖宮產、分娩時疼痛強度、產后出血情況;觀察兩組孕產婦于入院當天及產后5天接受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測評。
1.4 統計學方法
兩組數據均錄入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孕產婦妊娠結局情況
觀察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P<0.05),產后出血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分娩時疼痛情況
觀察組產婦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產婦SAS和SD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SAS和SDS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干預后兩組的SAS和SDS評分均有明顯改善,較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 論
分娩雖然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對孕產婦而言也會產生劇烈的生理應激,導致孕產婦情感受到強烈刺激,嚴重時出現神經-內分泌障礙[2]。有研究表明,孕產婦從入住產房到出現宮縮進入待產室這一階段,產婦的心理波動最為明顯[8]。如何關注孕產婦的心理健康,提高產房護理效率,成為當前護理研究的重要內容。目前臨床產科護理對孕產婦的生理功能更為關注,缺乏人性化關懷,忽視孕產婦目前的心理狀況,這會導致產婦出現分娩抵觸,進而影響母嬰妊娠結局[9]。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模式的轉變,全方位護理干預已成為各級醫院的新型診療體系,亦是臨床護理的核心技術[10]。我們的研究表明,干預后,觀察組剖宮產及產后出血率、疼痛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心理干預能改善孕產婦的不良情緒,增強孕產婦情緒的穩定。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效溝通、個體化健康宣教、社會支持力量的調動、冥想訓練等心理學相關理論和手段應用于孕產婦的護理舉措中,使得孕產婦能大膽、正確地表達情感,全面地了解與分娩有關的醫學知識,得到親屬最大力度的支持,這就使得孕產婦的負面情緒等到了充分釋放,增加了孕產婦的治療依從性[11-12],安心舒適地享受分娩的過程。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干預能明顯改善孕產婦的心理狀況,改善妊娠結局,提高分娩質量,利于病情向著正性方向轉歸,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尹秀玲.優質護理服務對孕產婦心理舒適度及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16):44-45.
[2] 林允照,馮 晨,劉 敏,等.基于行為轉變理論指導的階段性干預對2型唐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5):4157-4162.
[3] 何志堅.孕婦產前抑郁心理干預對分娩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4):499-500.
[4] Youn JH,Jeong JS.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prospectivecohort study[J].J Korean Acad Nurs,2013,43(2):225-235
[5] 張小紅.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7-118.
[6] 姬玉蘭.淺談高齡妊娠孕產婦的心理護理.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11):6756-6757.
[7] 馬新巧,任密果,楊素領,等.初產婦早期積極心理護理與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關系[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26-27.
[8] 葉秋云,孔菊莉,王新惠,等.綜合性心理干預對孕產婦健康狀況的影響[J].西部醫學,2013,25(5):786-788
[9] 顧水琴,崔菊芬,鄒建英,等.不同時期心理干預對改善孕產婦抑郁癥狀的作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3,12(6):511-513.
[10] 林允照,林朦朦,歐陽吟靖,等.感知行為干預對重度腦性昏迷患者意識狀態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華災害救援醫學,2014,2(12):670-674.
[11] 郭俊慧,王高華.抑郁癥緩解期認知功能的研究進展[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4,(4):222-225.
[12] 陳小金,向亞利,彭紅嬰,等.導樂分娩對產婦心理因素及分娩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7(4):55-57.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