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宿睿
【摘要】目的 分析對小兒腦癱患者實施現代康復理念結合針灸起到的康復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腦癱疾病的兒童94例,隨機平均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第一組實施現代康復理念的臨床治療,第二組在第一組基礎上聯合使用針灸推拿。比較兩組腦癱患兒在臨床治療治療之前與接收治療后肢體運動呈現的功能評分(GMFM)、患兒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能力(Barthel指數)以及本組最終治療的康復效果。結果 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之前的GMFM和Barthel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后兩組患兒GMFM和Barthel指數均出現上升的現象,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GMFM和Barthel指數都要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7.23%,高于對照組的70.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腦癱患兒進行臨床治療的時候,實施現代康復理念結合針灸能有效改善患兒的肢體運動能力以及常規生活能力,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現代康復理念;針灸推拿;腦癱患兒;生活能力;肢體運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R24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2
腦癱為一項神經性疾病,是指嬰兒在出生之前到出生之后一個月的時間內,受到發育缺陷或是腦部損傷等因素導致的運動障礙問題,并且出現姿勢比較異常的生長問題。腦癱不僅體現出以上的臨床表現,同時也會伴隨在認知、交流以及感覺上存在的行為障礙,嚴重不利于嬰兒的健康成長[1]。通過對醫學界的研究資料進行匯總可發現,國內嬰兒出現腦癱疾病的幾率為0.18%到0.4%之間,發病率比較高,但是沒有形統一性的臨床治療方案。為此,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腦癱疾病的兒童94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對腦癱患兒實施現代康復理念結合針灸起到的康復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患有腦癱疾病的兒童94例,隨機平均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有23例女性腦癱患兒,24例男性腦癱患兒,年齡為0.6歲至6.5歲,平均年齡為(2.65±0.6)歲;病程為1個月至23個月,平均病程為(9.36±4.28)月;引發腦癱的原因:29例患兒為早產,6例患兒為核黃疸,12例患兒為窒息。對照組有18例女性腦癱患兒,29例男性腦癱患兒,年齡為0.8歲至7.8歲,平均年齡為(2.79±0.7)歲;病程為1個月至22個月,平均病程為(9.01±3.94)月;引發腦癱的原因:30例患兒為早產,9例患兒為核黃疸,8例患兒為窒息。94例腦癱患兒均接受臨床診斷確診為患有腦癱疾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與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家屬同意開展此次研究。兩組腦癱患兒在性別,病程以及發病原因上不具有統計差異,P>0.05,可以實施比較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現代康復理念的臨床治療。主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干預治療,第一,對患兒開展頭部控制、正確姿勢以及翻身訓練。第二,對患兒實施站立、上下肢運動以及仰臥位的訓練。第三,對患兒開展穿衣、進食以及控制大小便的訓練[2]。以上訓練內容每天執行一次,六天為一個治療周期,一個周期后休息一天,共開展三個月的康復訓練。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針灸推拿。針灸療法為以下幾方面:首先,在仰臥位進行取穴治療。依照人中→雙合谷→太沖→解溪→足三里的走位進行針灸治療。其次,在俯臥位進行取穴治療。依照委中→腎俞→昆侖→四神聰→大腸俞的走位實施針灸治療。在這兩種走位治療的基礎上,對腦癱患兒開展局部配穴的針灸治療。如果患兒存在語言不清的問題則進行亞穴位的針灸;如果患兒存在斜視問題則進行光明穴位的針灸。每天開展一次針灸治療,針灸一個月為一個療程,一共開展三個療程的治療。
推拿按摩的治療方式如下:第一,在仰臥位進行推拿按摩。主要是對患兒的脅肋進行搓摩,按摩患兒的腹部,揉捏患兒的四肢,通過活動關節的方式增加患兒肌肉的收縮性。第二,在俯臥位對患兒開展推拿按摩[3]。治療人員需對患兒大椎到督脈諸穴實施叩打,再對患兒膀胱和腰骶按摩,能有效提升患兒局部血液的循環。第三,從坐位上對患兒開展推拿按摩。每天開展一次針灸治療,針灸一個月為一個療程,一共開展三個療程的治療。
1.3 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腦癱患兒在臨床治療治療之前與接收治療后肢體運動呈現的功能評分(GMFM)、患兒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的能力(Barthel指數)以及本組最終治療的康復效果。其中,GMFM評價內容有24個項目,每個項目劃分為1至4分不同等級,分數越高則表示患兒的肢體運動能力更強。
Barthel指數的評價包含進食、洗澡、自己穿脫衣服、行走以及控制大小便等內容,獨立完成的評分為10分,需借助他人幫助為5分,不能完成為0分。最總評分超過95分表示患兒為正常,76分至94分表示患兒具有輕度殘疾,50分至75分表示重度殘疾;0分至49分表示嚴重殘疾。
有效率的判斷:依照臨床指導原則從語言、身體運動以及智能三個方面進行判斷,通過尼莫平法進行分數的計算,根據減分率(積分差值÷治療前積分×100%)進行評價,減分率超過50%的時候表示顯效,減分率在20%到50%之間表示有效,減分率少于20%則表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數比較。計量數據分別采用數(n)率(%)表示,t檢驗、x2,檢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 果
2.1 GMFM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