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玲
【摘要】目的 臨床護理路徑對于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05月~2018年04月收治的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劃分為生活護理組和護理路徑組,各50例,其中生活護理組患者采取簡單的生活護理,護理路徑組患者采取生活護理同時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研究兩組的血壓和用藥依從性情況。結果 護理路徑組患者血壓和用藥依從性情況均比生活護理組要好,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
義(P<0.05)。結論 對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其血壓和用藥依從性,效果較好。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精神病伴高血壓;血壓;用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1
精神病患者常存在行為異常、語言障礙以及性格變化快等情況,因為自我管理的能力差,加之用藥后容易出現嗜睡和活動減少等情況,伴發高血壓疾病的幾率較高,但用藥依從性低,許多患者不愿配合治療。故本文對收治的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中抽出100例進行分析,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的影響,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05月~2018年04月收治的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劃分為生活護理組和護理路徑組,各50例,其中,生活護理組采取簡單的生活護理,男29例,女21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7.5±0.8)歲;護理路徑組患者采取生活護理同時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男30例,女20例,年齡46~71歲,平均年齡(58.5±0.6)歲。兩組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生活護理組
生活護理組患者采取簡單的生活護理,如病房整理、飲食干預、運動干預、心理干預、知識宣教和生活幫助等。
1.2.2 護理路徑組
護理路徑組患者采取生活護理同時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對參與本次研究的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在臨床路徑表的設計當中要根據精神病以及高血壓的相關臨床特點,來進行設計,其主要的內容包括:(1)對患者的認知進行宣教。(2)對患者的應激處理進行訓練。(3)讓患者能夠對自身的血壓進行自我的監測以及訓練。(4)對患者的用藥進行宣教。(5)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宣教。(6)對患者進行自我保護的宣教。
1.3 觀察指標
研究兩組的血壓和用藥依從性情況。對患者血壓進行觀察的主要指標有SBP以及DBP,而對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則是從患者平時的用藥情況來進行相關的評估,患者能夠按時以及按量的用藥則表示其對用藥的依從。而患者需要護理人員進行提醒或者是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之后才能夠按時以及按量用藥的表示患者為部分的依從,而當患者不配合進行用藥時則表示不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不同組血壓情況分析
護理路徑組患者血壓改善比生活護理組要好,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同組用藥依從性分析
生活護理組患者用藥依從20例,部分依從16例,不依從14例,總依從率72%(36/50)。護理路徑組患者用藥依從35例,部分依從11例,不依從4例,總依從率92%(46/50)。護理路徑組患者用藥依從性高于生活護理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臨床護理路徑屬于綜合性、高效性和持續性的護理模式,其主要基于人文關懷下,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路徑表,讓護士每天根據路徑表開展護理,確保護理的計劃性、針對性以及預見性。本文數據顯示,護理路徑組患者SBP指標值和DBP指標值改善均比生活護理組要好,護理路徑組患者用藥總依從率92%,明顯高于生活護理組患者的72%,可見,對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可改善其血壓和用藥依從性,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 王洪斌.住院老年性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9):237.
[2] 周愛軍.精神分裂癥伴高血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0):124-12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