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龍 王亮 王曉明 韓志偉
【摘要】目的 探討心臟外科胸部手術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顧分析2015~2018年在我院11例心臟外科術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臨床資料。結果 體重超重、糖尿病、高頻電刀、手術及體外循環時間、縫合技巧、低蛋白血癥等因素增加了心臟外科胸部手術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比率。
結論 研究和分析影響心臟外科胸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盡早促進切口愈合。
【關鍵詞】胸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原因;診治
【中圖分類號】R619.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9..01
近年來,體重超重人群大量增加,特別是接受心臟外科手術的患者,同時合并糖尿病患者較多;對體重超重、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常因胸部皮下脂肪過厚、體外循環、術后應激性血糖增高等因素造成切口局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皮下脂肪無菌性壞死從而形成脂肪液化,形成切口愈合不良。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5~2018年間370臺心臟外科手術后11例發生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資料,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5~2018年,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胸部正中切口手術患者370例,其中11例發生切口愈合不良。11例切口愈合不良均為發生術后切口脂肪液化,其中男 3例,女 8例,年齡55~70歲,平均年齡65.7歲。11例患者均體重超重,其中以老年女性患者占多數,皮下脂肪厚度平均5.0 cm。11例患者均在術中使用高頻電刀;其中6例患者有糖尿病,2例患者有術后低蛋白血癥。11例行胸部正中切口手術患者中,其中2例行不停跳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7例建立體外循環下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1例建立體外循環下行主動脈瓣及二尖瓣機械瓣膜置換術,1例建立體外循環下行二尖瓣機械瓣膜置換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1.2 觀察項目
術后 2至7天患者的手術切口出現較多淡黃色滲出液,局部皮下空虛,內混有脂肪滴、陳舊血性組織,切口局部無明顯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送滲出液標本進行細菌學檢查連續3次培養均為陰性。
1.3 治療方法
(1)在對術后患者進行基礎穩定心臟功能及穩定循環治療的同時,嚴密監測患者血糖并給予積極的治療措施控制血糖水平穩定,同時糾正低蛋白等全身不良狀態。術后加強切口的換藥及觀察,要注意保持胸部切口局部干燥。(2)針對切口愈合不良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處理方法:①對于術后切口組織脂肪液化滲出較少,愈合不良范圍比較淺小的切口脂肪液患者,不拆除原有的切口縫線,用無菌小紗墊由切口兩邊向中央進行擠壓,盡可能排出組織液化積液后外敷75%酒精紗塊,并稍加壓包扎。經此每日兩次換藥治療的5例患者中,多數換藥2~3天后即無明顯滲出,可按期拆除縫線。②有3例滲出較多、切口對合不良的患者,給予先行拆除部分縫合線,并清除液化壞死組織,用10%氯化鈉溶液對創面徹底沖洗并置干紗條進行局部引流,待新生肉芽組織萌出后重新對合創口并用寬膠布條拉合或嚴格無菌操作下行二期縫合,約5天左右切口愈合滿意。③2例切口全部發生愈合不良、組織液化的患者,拆除切口的全部縫合線并用稀碘伏液及0.9%氯化鈉液反復沖洗。并切口內放置引流管,引流管外接持續負壓吸引,持續吸引7天后撤除引流管,發現局部肉芽組織新鮮,繼續局部換藥
保持干燥,約6天后肉芽組織全部充填閉合,切口愈合滿意。
2 結 果
本組 370例接受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均為胸部正中切口,其中共有11例發生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均為術后切口出現脂肪組織液化,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發生率為2.9%。依據本組整體數據分析,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與手術中使用電刀、胸壁皮下脂肪厚度、體外循環、合并基礎疾病等因素有關。本組11例患者中,一期愈合的患者9例,二期愈合的患者2例,愈合時間9~16天,在之后的3至6個月進行隨訪,
結果顯示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沒有發生后續的切口愈合不良。
3 討 論
3.1 對于術后患者要早期嚴密觀察切口愈合情況
尤其是體外循環時間長、體重超重、術中使用電刀、合并糖尿病、術后低蛋白狀態的患者,如發現切口有黃色滲出液應提高警惕,盡早及時處理。
3.2 患者術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與預防措施
患者在心臟術后出現胸部傷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體重超重的患者,皮下脂肪層比較厚,自身血運差;(2)術中使用電刀過程中,電刀產生的局部高溫導致皮下脂肪組織壞死、液化,形成皮下積液。(3)心臟外科手術時間較長,切口暴露時間長、術中體外循環時間長,造成機體低溫、相對乏氧的低代謝狀態、脂肪組織氧化分解均影響切口局部組織的血供;此外,患者伴發糖尿病、低蛋白血癥等全身狀況不良時,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幾率。
了解了心臟手術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后,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1)術前密切關注患者既往病史,特別注意有無糖尿病等疾病并留意血糖的控制,術后要保障患者的營養需求,及時糾正低蛋白狀態等。(2)對于體重超重、皮下脂肪組織厚的患者,縮短電刀使用時間、降低電刀使用強度;盡量縮短體外循環時間及切口暴露時間,避免發生皮下脂肪低血運狀態及氧化分解。(3)術中縫合切口時,先將壞死組織清除,同時全層縫閉,確保不留死腔。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