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晶 曾真
【摘要】目的 探討老年人糖尿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糖尿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對兩組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血液生化指標比對分析。結果 觀察組的的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與對照組展開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進行早期測控,對于糖尿病的早期預防和預后的改善,價值顯著。
【關鍵詞】老年人;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9..01
糖尿病是代謝障礙性疾病的一種,近年來,受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其發生率也隨之增高[1]?,F階段,針對糖尿病,尚未探究出一種根治性的治療方法。該病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近年來,隨著科研的不斷深入,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糖尿病患者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血液生化指標或會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提供警示。鑒于此,本文特就此展開探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糖尿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1:1,各15例,最大、最小年齡分別為74歲、66歲,平均年齡(70.37±1.27)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6例、14例,最大、最小年齡分別為75歲、64歲,平均年齡(70.35±1.28)歲。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21.0完成入選患者基本數據資料的比對,結果顯示,組間數據比對差異性不明顯(P>0.05),符合實驗分組的比較標準。
1.2 方法
使用北京歐瑞瑞鑫公司所生產的經顱多普勒超聲儀,對患者雙側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分支、以及頸總動脈進行檢測。當IMT大于1.2 mm時,判斷斑塊已形成[2]。使用礬酸氧化法和低壓液相離子交換層析法完成血清膽紅素及其糖化血紅蛋白的測定[3]。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展開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 21.0完成納入實驗研究數據的比對,計量資料采用的表述方式為“x±s”,檢驗方式為“T”;設定P<0.05,為統計學差異成立的必要條件。
2 結 果
觀察組糖化血紅蛋白(9.57±0.46)mmol/L、總膽紅素(8.01±1.22)μmol/L、直接膽紅素(2.56±1.01)μmol/L、間接膽紅素(4.62±1.26)μmol/L、內膜中層厚度(1.35±0.31)mm;與對照組的(7.20±0.65)mmol/L、(13.71±1.63)μmol/L、(3.77±0.68)μmol/L、(9.41±0.62)μmol/L、(0.66±0.25)mm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動脈粥樣硬化一直都是常見病和高發病,兩者之間存在極為緊密的關聯。動脈粥樣硬化在糖尿病的發病中是極為重要的誘因之一,在此次實驗研究中,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的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與對照組展開比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所得數據結果充分闡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膽紅素與動脈粥樣硬化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簡而言之,血清膽紅素水平越低,粥樣硬化程度越高。糖化血紅蛋白作為高血糖的狀態下血紅蛋白發生連續緩慢的非酶促糖化反應的產物,可以對以往的2-3個月的患者體內血糖的水平進行直觀反應,是反應平均血糖水平的較好的生化指標。溫婷、袁鋒、尚茹茹[4]等人在試驗研究表明,其水平的高低,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即該指標的水平越高,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越嚴重。因此,對上述兩種指標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和血清膽紅素促進了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因此,對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進行早期測控,對于糖尿病的早期預防和預后的改善,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李麗娜,蔡莉莉,李敬會.老年高血壓、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16,37(8):687-690.
[2] 侯欽芝.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TNF-α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9-11.
[3] 譚 雯,黃宇新,汪海東,等.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研究[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7,23(2):89-92.
[4] 溫 婷,袁 鋒,尚茹茹,等.糖尿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機制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6,10(7):999-1002.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