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紅革 舒云 艾帥兵
【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壓患者在不同天氣條件下血壓的波動情況,并探討可能的發生機制及對臨床的影響。方法 通過測量原發性高血壓病人每天同一時間的收縮壓和舒張壓水平,并與當時的氣溫、室溫、相對濕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 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水平與氣溫、室溫呈負相關,與相對濕度呈正相關。
結論 天氣條件影響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水平,在臨床工作中,我們要對不同天氣條件下的血壓上下波動情況作出正確判斷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血壓;氣溫;相對濕度;相關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R18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19..02
高血壓是嚴重威脅我國人們健康的常見病,據報道我國高血壓現患人數2.7億,其最常見的并發癥-心血管病占我國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的首位[1]。臨床工作中,獲取血壓的真實水平是正確控制高血壓的第一步,然而血壓在不同環境下測量結果有較大差異。本文以不同天氣條件對血壓影響為研究目的,臨床鮮見相關報道,希望為血壓測量結果的解讀提供新的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2018年5月1日~2018年5月30日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病人3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70.94±3.68)歲,病人規范服用標準劑量的氨氯地平、美托洛爾、替米沙坦、培哚普利、螺內酯等降壓藥,觀察期間盡量不調整降壓藥物種類及用量,血壓波動超過20%時,調整降壓治療方案,其中3人在血壓波動調整用藥后仍符合納入標準,因此繼續完成觀察直至結束。
1.2 納入標準
年齡在65~79歲之間;患者合并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的診斷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7 年修訂版)》,即未服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血壓要求控制在同一標準且達標(收縮壓<150 mmHg,舒張壓<90 mmHg)。
1.3 排除標準
各種繼發性高血壓;血壓在調整用藥的情況下仍波動超過20%。
1.4 血壓測量方法
由臨床醫師(2年以上本科室工作經歷)于上午
8:00-8:30期間,用歐姆龍HEM-7052上臂型全自動電子血壓計測量被調查者右上肢肱動脈血壓,連續測量2次,2次間隔10 min,如果兩次測量差值≥10 mmHg則測量第 3次,取各測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當日測量結果。
1.5 天氣數據采集
采用TES-1360A數字式溫濕度計同步記錄血壓測量時的室溫、氣溫(室外溫度)、相對濕度。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表示,收縮壓、舒張壓分別同氣溫、室溫、相對濕度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進行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觀察期間研究對象的血壓波動情況
雖然本研究盡力保持了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降壓方案、血壓控制情況等方面的一致性,然而由圖1仍可以發現,31例觀察對象的平均血壓在不同日期的相同時間段內,血壓出現上下波動。
2.2 收縮壓、舒張壓分別同氣溫、室溫、相對濕度配對折線圖
由圖2可以初步發現,收縮壓和舒張壓隨著氣溫和室溫的升高而降低,隨著相對濕度的升高而升高。
2.3 相關性分析
為檢驗收縮壓、舒張壓分別同氣溫、室溫、相對濕度的相關性,將以所有研究對象的平均動脈壓和舒張壓分別作為因變量,并以相應時間測得的溫度和濕度作為自變量,代入SPSS軟件Pearson相關性檢驗當中,得出相關系數分別是-0.26、-0.22、0.31,-0.22、-0.25、0.28,提示收縮壓、舒張壓同氣溫、室溫呈負相關,同相對濕度呈正相關,見表1。
3 討 論
研究期間,天氣情況在較短時間內發生較大變化,本研究通過觀察研究對象的血壓與氣溫、室溫、相對濕度同期水平,發現氣溫在短期內從32℃下降至18℃,相對濕度從26%上升至70%,而血壓水平則呈現最高32 mmHg的波動,并且與氣溫呈負相關,與相對濕度呈正相關。對于控制尚可的高血壓病人可產生一定的影響,對血壓控制不佳的病人影響可能更為顯著。馬守存等[2]則發現,西北冷空氣通過時,健康大鼠和高血壓模型大鼠的血壓均升高,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中醫“天人相應”這一客觀存在。
當環境溫度變化時,機體通過調節動靜脈的管徑及微循環變化,影響血液的粘稠度和植物神經功能,進而對血壓產生影響,使機體在大多數情況發生與環境相適應的變化。阮燁觀察到了冷空氣對大鼠血脂、兒茶酚胺、肌酶、肌鈣蛋白、血流變水平產生影響,表明天氣大致血壓波動的機制不能用“一元論”解釋,而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血壓波動對人體造成的危害不亞于血壓控制未達標,為應對天氣變化引起血壓波動,應可盡量使高血壓患者處于相對穩定的天氣條件中,并在天氣變化期間,對可控制因素(如服藥依從性、情緒等)進行嚴格管理。
本研究既注重血壓的季節變化,也注重血壓在短期內隨著天氣變化而變化,為血壓測量結果的解讀開辟了新的視角,但仍需要進一步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偉偉,高潤霖,劉力生,朱曼璐,王 文,王擁軍,吳兆蘇,李惠君,顧東風,楊躍進,鄭 哲,蔣立新,胡盛壽.《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概要[J].中國循環雜志,2018,33(01):1-8.
[2] 馬守存.西北冷空氣對高血壓疾病影響機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2.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