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摘要】目的 分析臨床血液檢驗過程中誤差結果的引致原因和處置對策。方法 選取2017年4月~10月血液檢驗誤差結果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借由對患者病例記錄資料展開回顧性梳理,總結引致患者發生血液檢驗結果誤差事件的原因。結果 引致血液檢驗過程誤差結果發生的因素,涉及送檢過程因素(18例)、采集過程因素(11例)、溶血因素(9例)、檢驗過程因素(7例),以及患者自身生理因素(7例)五個具體方面。結論 誘導臨床實驗室血液檢驗過程發生誤差事件的原因,本身具備復雜性和多樣性,需要臨床檢驗醫師施加充分關注。
【關鍵詞】血液檢驗樣本;誤差;發生原因;處置對策
【中圖分類號】R446.1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2..02
血液檢驗是各級醫院臨床檢驗實驗室在開展生化檢驗活動和疾病診斷工作過程中運用的常見技術方法,不僅為能夠支持臨床醫師準確確診人體血液系統各類疾病提供參考依據,還能為臨床醫生完成針對人體內部其他器官或者是生理組織系統的疾病鑒別診斷工作,創造和提供輔助性的水參考支持條件[1]。從上述研究背景角度展開分析,切實做好臨床血液檢驗樣本在采集獲取、傳遞,以及檢驗技術操作過程中的標準性和規范性控制工作,能夠有效提升臨床血液檢驗結果在獲取過程中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基于臨床血液檢驗的具體操作過程,全面分析能夠引致臨床血液檢驗結果發生誤差的各項因素,并切實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控制手段,無疑對上述目標的順利實現具備重要意義[2]。本文以部分血液檢驗結果誤差患者作為對象,針對患者的病例記錄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10月血液檢驗誤差結果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齡24~47歲,平均年齡(34.5±3.2)歲。
1.2 方法
借由對患者病例記錄資料展開回顧性梳理,總結引致患者發生血液檢驗結果誤差事件的原因。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本組52例患中,有18例患者因送檢過程因素發生血液檢驗誤差結果,有11例患者因采集過程因素發生血液檢查誤差結果,有9例患者因溶血因素發生血液檢驗誤差結果,有7例患者因檢驗過程因素發生血液檢驗誤差結果,有7例患者因患者自身生理因素發生血液檢驗誤差結果。
見表1。
3 討 論
臨床血液檢驗工作在具體組織實施過程中,需要依次經歷和完成血液檢驗樣本采集獲取環節,血液檢驗樣本存放環節。以及血液檢驗樣本實驗室檢驗處理環節等,且伴隨著現代醫學檢驗應用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檢驗應用技術設備的不斷更新,臨床血液檢驗技術活動過程的復雜性和系統性,也正在展現出表現顯著的逐漸提升變化趨勢,造成了極其顯著且深遠的實際影響[3-4]。
為支持和確保臨床血液檢驗過程中順利獲取到科學準確的檢驗數據結果,臨床護士在針對患者實施血液檢驗樣本采集操作過程中,要優先準備好采血過程中需要運用的器械和材料。且做好血液檢驗樣本采集獲取過程中的操作規范性控制工作[5]。
借由針對本次研究入選的血液檢驗誤差結果患者的臨床病例記錄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可以發現引致臨床血液檢驗結果誤差事件的主客觀因素本身具備多樣性,需要臨床檢驗科醫師和護士工作人員在血液檢驗樣本的采集獲取環節、傳送保存環節,以及檢驗處理技術環節的組織實施過程中,切實做好各項檢驗技術操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的規范性和科學性控制干預工作,支持確保臨床血液檢驗操作過程中誤差事件的發生可能性能夠被降到最低
水平。
在臨床血液檢驗技術活動的具體組織開展過程中,引致檢驗結果誤差事件發生的因素,主要涉及送檢過程因素、采集過程因素、溶血因素、檢驗過程因素,以及患者自身生理因素等多個具體方面,切實選取有效措施針對患者的血液檢驗技術過程展開干預控制,對于減少和避免患者發生血液檢驗結果誤差事件具備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柯靖蘭.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14(05):610-611.
[2] 烏云其木格.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分析及有效對策探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0):80-82.
[3] 娜日蘇,王 巍.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28):5925+5927.
[4] 田 也,黃伯泉,王 淏,等.血站血液檢驗標本誤差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31):183-184.
[5] 劉炯煥.血液檢驗標本出現誤差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09):1700-1701.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