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明
(儀隴縣公路管理局 四川南充 637600)
隨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問題導向,進一步優化農村公路路網結構,提升管理養護水平,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進一步深化農村公路體制機制改革。
農村公路作為連接農村和外界社會的重要紐帶,也是農村走向富裕的關鍵基礎。只有當農村公路建設完善,高效地投入使用中,并為當地人民提供服務,才能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和發展。同樣,經濟快速發展也使得車輛使用率越來越高。農村汽車總量基數并不小,車輛的使用使得農村公路不同程度受損,加之一些自然條件的影響,農村公路病害加重。這也成為目前農村建設進程的障礙之一。
目前農村公路典型病害大致有路基病害、沉降病害、沉陷路基塌陷等。因為帶狀公路工程是農村公路的主體結構,受到自然條件破壞、車輛超載等因素,致使病害問題形成。
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建設材料尤為重要。很多建設過程中缺少合適的填充物料對路堤進行填充,路基填充高度不達標,勢必會造成后續諸多問題的出現。最為關鍵的是公路路基會受到外界水源的滲透,這樣會導致公路病害出現,引起路基問題或者路面沉降等。
當前許多農村公路是混凝土路面。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如果不能有效針對施工材料進行嚴密的把控,且不能嚴格按照標準執行,使得混凝土路面無法承受外界的壓力導致路面受損,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裂縫。如圖1所示的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現現象。圖2所示路面裂縫。

圖1 混凝土路面

圖2 路面裂縫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車輛使用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公路的承載壓力。在許多農村,中小型貨車等頻繁使用,導致了農村公路使用過度。而且一些公路的寬度不夠,加之施工材料存在問題,最終直接影響了公路的結構層發生改變,使得公路發生不可逆的變形損毀。此外,針對貨車使用增多,農村有關單位并沒有做出及時有效的規范工作,更沒有針對超載車輛的使用進行約束措施,最終加大公路管養的難度,也減少公路的使用壽命。
農村公路路面結構設計不合理也是導致病害因素之一。路面施工材料及基層設計的不合理等直接引起公路不同程度的路面病害的出現。農村公路建設通常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擾,如設計者不能夠完全結合當地情況進行公路設計,或者受到資金影響等,都使得無法建設出符合農村需求的公路。實際上,農村公路主要設計類型是公路和基層路面。在路面設計中,路面基層厚度在15~18cm范圍之間,同時,厚度都是根據交通量決定。隨著經濟發展,交通量不斷增大,之前的那些道路結構設計已經滿足不了當下車輛承載壓力,農村公路必然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農村排水設施不完善,也是農村公路病害的原因之一。在建設過程中,施工方并不會重視農村道路的排水系統,很多公路排水也只是依附橋涵,但這種排水方式顯然不能滿足實際情況需要。此外,還有許多降水雨雪在路面產生的積水不能及時排除,加上路面車輛行駛的作用后,就使得路面相互作用,長期作用后導致路面填料老化、侵蝕。同時,道路兩側的積水可能會滲透到路基中,影響整個路面承載力降低,發生沉降。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道路病害問題的出現,也影響了農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尤其在降水量增多的季節,路面受損程度加大。
農村公路建成后必然就會投入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如若出現受損問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修復。在路面初創時,沒有針對性養護的話,就會使公路破壞程度加劇。此外,道路上各種碎石等會對路面造成麻面問題。因此后期工作尤為重要,古人云“孔小不補孔大受苦”就是這個道理。但很多地方,后期保養不到位,甚至沒有專人對公路進行監測維護,所以勢必使得公路使用壽命降低,也直接造成公路病害問題。
農村公路病害出現后,嚴重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壽命,也不能滿足當地人民對公路的需求。因此,這些病害問題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各個部門必然要采取相關防治與管養對策,合理有效地解決病害問題。
只有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去執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公路病害的出現。首先,保證填土高度的達標,盡量使用質量好的填料,減少積水滲透問題的出現。此外,設計人員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掌握當地車輛使用率及未來增長程度,合理設計路面,同時要確保路基穩定。此外,設計者還可增加路肩來鞏固路基。如果在地形復雜的地區,要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周邊條件對公路的影響程度,加強道路兩側穩定性。在設計過程中,必須有針對的把握設計細節。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需要做好工作的全面組織;要根據每個農村公路的特性進行合理安排施工,以保證使用質量。同時,在施工之前,要指定施工策略,確保公路建設的完整性。任何過程都要符合規定,施工過程中不能偷工減料。施工方需要對現場實行嚴格監管,確保人員責任制,加強對施工材料檢查,杜絕濫竽充數的材料用于公路建設中。在施工結束后,相關驗收人員要嚴格檢驗,確保公路合格。
在對農村公路嚴格設計和施工后,需要加大重視力度,提高公路的質量。要對農村公路進行合理規劃,且要為道路建設打好基礎,重視路基結構問題,加強路面承載力水平。針對道路寬度,合理安排路面兩側,保證車輛安全順暢行駛。此外,需要提高公路施工方的專業技能,選擇合適的施工程序,為公路質量提供保證。
各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農村公路的重視程度,同時完善農村公路管理體制。此外,需要針對各類型貨車對道路的損壞程度指定相關限流及養護制度。控制好當地車流對道路的壓力,實時監控路面情況。也要加強投入資金管理,設立監管部門,完善相關工作。農村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村民愛惜公路意識的培養,大力普及公路對農村的重要性;當然也要提升自身監管力度,深化各個方面的體制改革,并且明確各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要保證各項工作落實并取得高效。同時,可以利用相關渠道,籌集公路養護經費,合理使用并維護公路。
不同地區的不同地質也會對農村公路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情況看待實際問題。對降水多的地區,需要加強路面排水系統,減少過多積水損傷公路路面。同時,可以加固道路兩側植被等,有效緩解土壤問題。總之,需要針對不同的地質,規劃合理的公路。
在農村公路修建完成后,需要加強后期管養工作,做好此項工作是公路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做好管養工作則需要增加后續維護資金,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上級政府部門申請或者通過其他正規渠道收集經費等。農村公路出現病害之后,要及時抽取部分經費對其進行修復和保養工作。同時也可以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或者培養一批專業人員維護農村公路的工作。另外,還需當地群眾都參與其中,畢竟公路并非一人使用,群眾還需齊心協力,從自身做起,提高對公路的保護意識,不要超載行駛加大對公路損傷等。
同時,在修復過程中,要將公路質量放在首位。首先要及時清理道路,并用高質量的材料進行維修。而針對大面積破壞的情況,還需進行破壞處的重新鋪設。不論什么樣的情況,相關部門都應該恪盡職守,維護好公路。
很多人都會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很有道理。農村的經濟發展與農村公路建設密不可分。只有農村建設有效實施,才能更好的連接農村和外界的聯系,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公路病害的防治工作,以確保農村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對農村公路典型病害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一些相關的防治與管養對策,希望對后續農村公路工作提供參考。總之,監管好設計和施工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公路管理體制,加強后期的維護和保養工作,才能合理解決農村公路出現的病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