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洋
擲鐵餅時,運動員為什么要旋轉身體?為什么寬銀幕的銀幕是弧形的?雜技演員為什么能用頭頂住從高處下落下的壇子?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藍色的,而舀起來卻是無色的?……
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現象,共同構成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世界。
大科學家牛頓說:“我只不過象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偶爾拾到了幾個貝殼”。同學們,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們細心觀察,勤于學習和思考、實事求是,也可能會幸運地“拾”到“科學的貝殼”,甚至我們也能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上做出很大的貢獻!至少,可以利用科技美化我們的生活。
那么怎樣才能成為“小科學家”呢?
1、勤積累。積累和掌握一些基本科學知識和技能是小發明的重要前提。要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科普書籍。必要時做好學習筆記,通過運用再學習就能逐步提高科技能力,為小發明的開展奠定基礎。
2、多觀察。小發明、小制作的選題主要來源于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我們要多觀察生活和學習中的不便,選擇各種來自身邊而又有研究價值的實際問題,進行探索、構思和設計,然后實施驗證,最后形成結果。如果憑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現有制作技術水平能完成這項發明,就把這項發明進行設計、構思、制作出來。如不能完成就把這些設想寫成文章表達出來,等以后條件成熟時再構思、設計、驗證、制成小發明作品。
3、巧動手。有許多設想、方案雖然已經改進完善,似乎是可行的。但一付諸實施,就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缺點或解決不了的實際問題。所以,一件小明明還應將它制成樣品,并對方案進行驗證。發現問題如能解決的,還應對方案進行修正解決,如制作模型、設計圖紙等。
4、善交流。小發明活動人人參與,營造一個小發明的濃厚氛圍。大家應經常進行小發明、小制作展示,開展相互交流,由小發明者介紹小發明的引發思路和設計過程等等。
發明創造是無止境的、隨時性的,除了在平常有意識做好上述基礎工作之外,還應積累各種知識,掌握各類信息,來提高自己的敏感性。結合筆者自己的愛好,掌握信息、積累資料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1、應當根據創造發明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去掌握和搜集信息。要一邊調查考察,一邊整理記錄,把得到的信息整理成資料、卡片。用做筆記的方式,摘錄原始資料,寫提要,記心得,列目錄等。對摘錄的信息資料要注明出處,以便備查。這些積累的資料、卡片、筆記將成為你創造發明的思維寶庫。
2、隨時做好記錄,捕捉靈感。深入研究發現一個新問題,有了一個新構思,如果不及時把它記錄下來,很快就會忘掉,再要重新把它回憶起來便很難。因此,隨時隨地做記錄,也是創造發明所必須做的事。做記錄,就是要求把平時發現的問題、涌現出來的各種構思,隨時動手記錄在筆記本上,把迸發出來的發明火花保留下來成為日后創造發明的“火種”。隨時隨地做記錄,是世界上所有發明家的習慣。
所以,大家應該隨身攜帶筆記本,把見到的有關特殊現象,發現的新問題,腦子里產生的新構思,聽到一切與創造發明有關的信息,全部記錄下來。久而久之,你們的筆記本就會成為你們創造發明的最好的智囊和幫手,使你們得到意外的收獲。愛迪生搞發明,就有良好的記錄習慣。每當一個新主意出現在腦子里,他總是立即寫在筆記本上。他的筆記本有匆匆記上的字句,也有奇妙的設計草圖。
科技小制作、小發明就在你的身邊,只要你有一顆好奇的心,只要你肯動手、動腦,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拆拆裝裝,你會在動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知識,還豐富你的知識、增強你的創造力,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