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印刷人
2010年9月,環境保護部和當時的新聞出版總署共同簽署了《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這標志著我國推進綠色印刷實施工作的正式啟動。從此我國印刷業進入綠色印刷發展時代。
實施綠色印刷必須標準先行。由環保部和新聞出版署委托中國印刷協會組織制定了HJ 2503-2011《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該標準對印前、印刷和印后過程的資源節約、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回收利用等方面以及使用的原輔材料提出相關要求,特別是針對印刷產品中的重金屬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危害人體健唐的有毒有實物質提出控制要求。筆者有幸參加了該標準的調研、起草、修改和制定工作。該標準于2011年3月2日作為國家環保標準發布和實施。
標準先行,項目引領。通過標準的學習和宣貫,使印刷業的廣大從業人員了解掌握綠色印刷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對企業實施綠色印刷重點工程的扶持。原新聞出版總署確定在2010年啟動“數字印刷和印刷數字化”工程和“綠色環保印刷體系建設工程”,作為帶動我國印刷產業戰略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國家發改委于2010年10月對首次申報的“數字印刷和印刷數字化”、“綠色環保印刷體系建設”兩大工程共計10個項目給予5420萬元資金扶持。
2014~2015年,全面推進綠色印刷階段,完善綠色印刷標準;綠色印刷基本覆蓋印刷產品類別,力爭使綠色印刷企業數量占我國印刷企業總數的30%;淘汰一批落后的印刷工藝、技術和產能,促進印刷行業節能減排、引導我國印刷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我國印刷企業在這些戰略措施和環保標準的引領下,大力改造印刷廠生態環境,凈化印刷車間空氣,加裝排廢氣設備,實行清潔生產。減少潤版液酒精含量,使用無醇潤版液印刷。推廣使用大豆型油墨和水性油墨。加裝吸塵設備,降低防粘臟噴粉的粉塵,逐步采用UV油墨和UV干燥設備,淘汰印刷噴粉。凹印和柔印也逐步改用水性油墨,大力減少使用溶劑型油墨。減少VOCs (有機揮發性化合物) 排放量。
在印后加工和裝訂方面,使用聚氨酯 (PUR) 型熱熔膠替代EVA膠,減少煙霧氣體排放。采用CTP直接制版,減少使用膠片。逐步擴廣使用免處理印版,免除版材顯影、定影、清洗用的化學藥品廢液排放。
據中國印刷協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綠色印刷企業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環保部的共同指導和推動下,全國綠色印刷工作已經呈現出各地主動貫徹協調,行業協會宣傳推進,廣大印刷企業積極響應,產業鏈上下游密切配合的良性格局。截止到2015年底,獲得綠色印刷認證的企業已有千余家。
“我國印刷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數字化轉型,在綠色印刷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很大成功,正在推動綠色印刷向縱深發展。”
我國印刷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數字化轉型,在綠色印刷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很大成功,正在推動綠色印刷向縱深發展。這一切在事實面前毋庸置疑。
然而,在這種綠色印刷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史上最強的環保風暴襲擊印刷業。印刷是重污染行業嗎?出現北京環保之爭。
據悉,2016年2月下旬,《北京日報》刊登:“由市人力社保局牽頭,共有18家政府部門和群眾團體聯合舉辦北京市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官方消息表示:‘與往年相比,煉鋼、印刷等高耗能重污染項目不再納入市級一類競賽。”于是引發眾多行業人士的非議和不滿。為此北京印刷協會張仲元秘書長以《任性是要后悔的》為題,撰文抨擊這一事件。
2016年2月25日,在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召開的“第四屆職業技能大賽”啟動儀式上發布了印刷作為高耗能重污染項目不再納入市級一類競賽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后,業內人士紛紛為之震驚!對此只能歸咎于決策者對北京印刷業缺乏全面了解。
眾所周知,現在書報刊印刷早己告別了“鉛與火”,進入“光與電”時代,全部采用計算機排版和文圖處理。高速印刷和質量提升,讓人目不暇接。國際技能大賽也把印刷技術列為重要的比賽項目。我國已參加了好幾屆的世界技術大賽,并奪得銀牌,向世界展示和證明了中國印刷的實力。
目前,單張紙膠印和高速輪轉膠印全部使用HJ/T 370“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膠印油墨”VOCs(有機揮發性化合物)含量不足1%。膠印潤版液已改為無醇或低醇,其VOCs排放比環保要求最高的歐盟標準還低。決策者不顧以上事實,硬把北京印刷業列入高耗能重污染之列,業內人士實在難以接受這種結果。
“雖然印刷特別是包裝印刷生產有VOCs排放問題,但是在國家層面,印刷業從未被認定為重污染行業,也不是污染大戶。”
無論是印刷業是否是重污染行業的北京之爭,還是行業發展的新情況、新態勢,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及時作出回應。2016年,在上海國際印刷周論壇上,原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現任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王巖鑌發表主旨報告稱,中國印刷業實施綠色印刷已取得了顯著成績,當前環保問題已經成為約束產業轉換的重要環節,企業普遍感覺壓力比較大。根據我們與環保部溝通,雖然印刷特別是包裝印刷生產有VOCs排放問題,但是在國家層面,印刷業從未被認定為重污染行業,也不是污染大戶。對于印刷業的環保問題,應該有一個科學的全面評估,既要認真面對擔當,把社會責任放在第一位;又要準確分析不同印刷方式產生的環境影響問題。
據北京市印協秘書長撰文稱,在書報刊印刷領域,北京絕對是全國書報刊印刷之都。印刷業呼吁,書報刊印刷絕對不是高污染、高能耗產業。
“北京印刷業也承擔著為首都國際交流中心功能和為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功能服務的作用,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提供各種印制服務,同樣也為總部經濟服務,在這些方面印刷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印刷業歷史悠久,從明朝司禮監經廠、清朝武英殿修書處、日偽時期的新民印書館、民國時期的正中書局和中央印制局,直到北京和平解放后3天就恢復成立北京新華印刷廠和北京印鈔廠,歷來為中央政府服務并受到重視和支持。1959年11月,朱德同志視察北京新華印刷廠時為工廠題詞:“你們是供應人民精神食糧的工廠,希望你們為精神食糧的優質高產而努力”。多年來,北京新華印刷廠為印刷《毛澤東選集》一至五卷,以及近年來印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二集等重要文獻貢獻力量。習總書記還視察了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單位,報紙印刷業同樣需要提高技術。
在世界各發達國家首都,印刷業都是典型的服務行業。如德國的柏林中央印刷廠和美國的華盛頓聯邦印刷廠都是國營的大型印刷廠。北京印刷業植根于首都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新聞出版單位高度聚集的土壤,形成了為出版服務的產業特征。
據統計資料顯示,北京擁有圖書出版單位237家,占全國出版單位的40%。北京的書報刊出版量居全國首位,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出版圖書179634種,約占全國的43%;出版期刊3064種,占全面的31%;報紙257種,占全國的13%。北京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出“藝術印刷”概念,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繁榮首都文化市場氛圍,傳播正能量,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印刷業也承擔著為首都國際交流中心功能和為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功能服務的作用,為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提供各種印制服務,同樣也為總部經濟服務,在這些方面印刷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缺少準確分析不同印刷方式產生的環境問題的情況下,“一刀切”把印刷業特別是書刊印刷劃定為重污染行業,實屬決策者缺少調查研宄而作出的錯誤決定。
筆者認為,能改變或說服政府決策者,絕不是協會、專家、媒體、專業人士的呼吁,而是印刷業主管部門與環保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政府決策層理應認真聽取印刷行業和廣大印刷企業的呼聲。
事實上,從對北京印刷業由“文化產業”“高科技產業”“都市工業”一下子跌落到“限制產業”“清退產業”“高污染產業”和一步步被邊緣化的演變過程來看,決策層對印刷業的看法缺少全面了解和客觀分析。筆者寄希望于,政府決策層更多傾聽行業的呼聲,還印刷業一個真實的本來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