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現如今,有車一族越來越多,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避免在汽車維修過程中上當受騙,這就要求消費者在選擇汽車維修店時應注意做到“價比三家”,防止“少修多付”的情況發生,遇到消費糾紛應主動依法維權。
近年來,在汽車保養維修服務中,有些不良商家通過少換多收、未換騙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舊代新等方式,虛增或擅自減少服務項目,且收取未提供服務項目的費用,損害消費者權益,尤其在事故車輛維修中更為常見。因此,在汽車出現異常情況需要維修時,消費者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消費者應初步了解車輛故障。消費者應通過向相關人士咨詢和網上查詢等方式,對車輛故障有一個大致了解,并評估汽車維修費用,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維修時與工作人員溝通。
其次,消費者應正確選擇維修店。若汽車在保修期內,消費者則應到指定的特約維修站對車輛進行維修和保養,以免失去索賠權;若保修期已過,消費者則應選擇證件齊全、信譽度良好的汽修企業,如全國連鎖的品牌維修企業、廠家推選的特約維修商等,并注意“價比三家”。
第三,消費者應仔細查看汽車維修店提供的維修清單。在對事故車輛進行維修過程中,消費者應仔細查看維修店提供的維修零部件和材料清單,并在維修結束后向商家索要維修發票,防止自身利益被不良商家損害,同時保存好材料清單和發票,以備用作日后維權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