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在人們的印象中,“星空攝影師”往往都是男性,因為需要長途跋涉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同時還要背負沉重的專業(yè)攝像設(shè)備。這對于女性來說,無論在體力還是耐力上都幾乎是無法承受的,可葉梓頤偏偏要“以身涉險”。
上高中時,受喜歡看星星的地理老師的影響,她開始系統(tǒng)地學(xué)習(xí)天文知識,常常學(xué)著認識星星、辨別星星,并看一些天文學(xué)的書。她從16歲起就開始參加全國天文奧林匹克競賽,認識了一些專業(yè)人士,這也讓她接觸到了“星空攝影”這一偏門的領(lǐng)域。
多數(shù)熱愛攝影的女生,都喜歡拍攝人像、靜物或者風(fēng)景,但葉梓頤與眾不同,偏偏就愛星野攝影和日全食攝影。“其實我小時候并沒有接觸過星空,我對星空是一見鐘情的。轉(zhuǎn)折發(fā)生在2011年,我和同事結(jié)伴去貴州梵凈山游玩,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星空,黑色天鵝絨般的夜幕之上閃耀著滿天繁星,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有一種封印被解除的感覺。之后我才開始學(xué)習(xí)攝影,想要將美麗的星空記錄下來。一直到現(xiàn)在,我拍攝的內(nèi)容也是以星空為主。”
葉梓頤說:“每個人喜歡星空的理由都不同,有人喜歡星空是因為在仰望星空時,覺得回到了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有人喜歡星空,是享受大自然賦予的寧靜時刻;而我對星空的熱愛似乎更深沉、更厚重,上大學(xué)后為了能拍攝星空和日全食,我才特意去學(xué)了攝影。”
大學(xué)時,葉梓頤選擇的是廣告學(xué)專業(yè),她說:“這是一個放飛自我的學(xué)科,包羅萬象,啥都要會一點,很適合我這種人。”于是,在大學(xué)期間,她開啟了學(xué)霸模式,專業(yè)成績名列前茅,每年都拿獎學(xué)金,也拿了不少廣告創(chuàng)意大獎。如果按照這樣發(fā)展下去,她會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廣告人,但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她的生活開始改變了。
“之前參加奧賽認識的人有時候會叫我一起去看星星,有一次去北京喇叭溝門,我就順便帶上了相機,打算拍星空。我第一次拍到星空時覺得特別不可思議,不敢相信星空真的是這么漂亮!”從此,葉梓頤便開始了拍星空之路,滿世界“追星”和“追日”。
后來葉梓頤才知道,這在天文圈里叫“星空攝影師”。還有一個說法是,只要親眼看見過日全食的人,都會無可救藥地患上“日全食癥”,從此會竭盡全力地去看每一次日全食。葉梓頤說這不是一個笑話,最起碼在她身上是真的。
2012年8月,葉梓頤畢業(yè)后獨自前往澳大利亞進行“追星”之旅。為了拍攝星空,體重不到50公斤的她,經(jīng)常需要獨自扛著與自己體重相當?shù)男欣詈推鞑模氜D(zhuǎn)多次,爬山登頂,只為了等待那最美的一刻。
夏天在野外拍攝時,遇到蚊蟲叮咬、毒花毒草,都是小事情。曾經(jīng)有一次,她為了拍攝雙子座流星雨,到了冬季的荒野上。當時氣溫已經(jīng)降到零下十幾攝氏度,她摘下手套擰了15分鐘的三腳架,手就被嚴重凍傷。但葉梓頤說:“我認為仰望星空是我尋求內(nèi)心回歸的一種方式。每當我站在星空下的時候,都會被一種巨大的寧靜和安全感包裹,浮躁和焦慮在那一瞬間都被洗滌干凈了。沒想到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還有這么一片溫柔美麗的世界。”
2013年11月3日,為了追尋世紀最長的“日環(huán)食”,葉梓頤又和小伙伴們一起飛越大半個地球,輾轉(zhuǎn)前往非洲肯尼亞。
讓葉梓頤頗感失望的是,經(jīng)歷了小飛機的顛簸和3個小時的暴曬,就在食甚開始之后,她眼睜睜地看著期盼已久的日全食在最關(guān)鍵的時刻,被飄來的大朵烏云擋住。“想想看,原本晴空萬里,就在緊要關(guān)頭,忽然烏云滿天,狂風(fēng)大作,伴隨著天空變暗而來的還有沙塵暴,一切努力都白費了,拍攝的夢想成了泡影。”一次絕佳的機會近在咫尺,葉梓頤卻只能無奈地與它擦肩而過。
因為這次折戟而歸,葉梓頤很不甘心,決定只要有日全食她都要去追:“我追日全食,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我覺得這就跟其他人追偶像一樣,而且我能近距離拍到我的偶像。”
葉梓頤幾度“追日”,依然沒有成功地觀測過完整的日全食。失敗率這么高,這個女孩為什么還要如此執(zhí)著地去看呢?其實除了這種特殊的天象本身,更加吸引人的是追逐日全食的整個過程。葉梓頤說:“地球上的美景千千萬,有一些是只要在適當?shù)募竟?jié)到達相應(yīng)的地點就可以觀賞到的,比如香山的紅葉和日本的櫻花;有一些是需要碰運氣,比如稀有的野生動物、植物;而日全食結(jié)合了上述兩個特點,你必須要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加上足夠好的運氣,才能看到這種極其壯觀的天文現(xiàn)象。”
因為月球比地球小,所以在日食發(fā)生時唯有站在月球的本影投射的區(qū)域,才能夠觀測到日全食,人們稱這個區(qū)域為“全食帶”。每次日食發(fā)生時,全食帶覆蓋的區(qū)域不一,這也是葉梓頤必須跋山涉水的原因。
除了每次都要跟著全食帶移動,天氣也是阻礙葉梓頤見日全食的“守城魔王”。因為陽光被擋住而導(dǎo)致的氣溫驟降很容易引起局部天氣的劇烈變化,全食中的太陽隨時都有可能被烏云遮住,在這種情況下,看日全食就要靠運氣了。
2015年,機會降臨到遙遠的北極。由于這次日食的全食帶只穿過丹麥的法羅群島和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追日的難度大大增加。仔細考慮后,葉梓頤和伙伴們選擇了位于斯瓦爾巴群島的朗伊爾城。2015年3月12日,葉梓頤背著50公斤重的行李和器材,歷時17天,乘坐10次飛機、4次火車、3次渡輪,跨越2萬余公里,一切都是為了一場沐浴在北緯78°星光之下的日全食之約。
令人震驚的是,3月20日,日全食發(fā)生時,北極圈內(nèi)正好處于極夜與極晝之交的時期。當全食帶掃過北極時,當?shù)厝艘矂偤枚冗^了長達6個月的極夜,迎來了第一縷陽光。這個巧合發(fā)生的概率為50萬年一次,所以意義非同小可。
但是因為北極惡劣多變的天氣,能成功觀測的概率不超過兩成,不過最終,葉梓頤還是幸運地碰到晴朗天氣,并幸運地拍下了全過程。“日食出現(xiàn)的那一刻,整個世界仿佛安靜了下來。紅紫色的日珥在涌動,旁邊的山都染上了霞光,星星和太陽同時出現(xiàn)在眼前,仿佛身處另一個星球,那時我已激動得熱淚盈眶。明明是萬分激動的時刻,卻要命令自己冷靜,快速進入拍攝狀態(tài)。那一刻,應(yīng)該是瘋狂的頂端。”葉梓頤激動地說,“如果不是狠下心來追日,我也不會有幸在世界最北端的城市觀賞到如此壯美的日全食。可能這就是日食的魅力,讓你在未知中竭盡所能地去努力,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但只要不放棄,總會有收獲和成功的可能!”
這次北極之旅,葉梓頤不僅拍攝到珍貴的“貝利珠”,在特羅姆瑟,她還看到了20年一遇的極光大爆發(fā)。絢麗的極光在天際飛舞,天空五顏六色,如同夢幻王國,她說:“看到這些,我覺得那些艱難的旅途都是值得的。”
因為這次特殊的北極之旅,回到北京后,葉梓頤受國家天文臺的邀請,做了一場學(xué)術(shù)報告,聽眾里不乏中科院的天文、地理研究所的各位博士和科學(xué)家。
葉梓頤拍攝的作品風(fēng)格細膩,畫面干凈通透,拍下的照片美到窒息,讓人仿佛置身于一片星空之下。2016年她參加“地球與天空”國際攝影大賽,并斬獲一等獎。
2017年9月,葉梓頤在飛機上拍攝的極光照片,獲得全球最權(quán)威的天文攝影比賽——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年度攝影大賽極光類別的第3名。葉梓頤是唯一獲得此獎項的中國人,也是該項比賽舉辦以來唯一獲獎的亞洲女性。
今年,葉梓頤拍攝的星空作品,又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選為“每日一圖”。一系列的幸運光環(huán)降臨在這個“90后”女孩身上,只因為她對星空原始的熱愛。她說,她更愿意稱自己是“星空布道者”。
除了追逐日全食,葉梓頤平日最愛做的事情,便是“逃”到一處沒有光污染的地方,在夜空中尋找最亮的星。葉梓頤說,她為自己能成為一名“星空攝影師”而感到自豪。
葉梓頤拍攝的星空照片,讓她被更多的人認識,如今她在世界各地的粉絲已有幾十萬,而且經(jīng)常受邀參加一些天文學(xué)科普講座。葉梓頤很樂意把自己喜歡的知識分享給其他人,她覺得攝影只是表達手段,核心還是星空和天文。這位性格活潑的“90后”科普工作者,把愛好變?yōu)槁殬I(yè),成了一名用攝影實現(xiàn)星空夢想的“宇宙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