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飛揚
《碟中諜》系列總是給職業特工隊越來越難的設定,尤其是對抗場景發生地幾乎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給觀眾尋找更瘋狂、更刺激、更粗暴的感官刺激。
與《007》《諜影重重》《速度與激情》等系列片不同,《碟中諜》的風格就是不斷地錘打阿湯哥,讓他在不可能的境地中尋找出一絲一毫的成功可能性來,即使觀眾明知道他總是能夠化險為夷,然而那些“特技”都是真的,阿湯哥兌現了他的承諾,他成為全球最著名的極限運動選手。伊森·亨特之所以被譽為“最有價值的動作英雄”,便是因為湯姆·克魯斯真實的表演,跨越了運動、電影與影像的分野,達成了《碟中諜》系列產品自身的邏輯,那就是盡可能超越觀眾對于現實的冒險動作的想象力。
既然《碟中諜》英語片名的直譯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么阿湯哥就繼續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進行到底。從第一部開始,《碟中諜》系列都貢獻了極為精彩的榮耀時刻。從懸在半空的密室盜竊、火車頂決戰,到摩托車跳躍對撞、上海高空騰越、迪拜塔攀爬、徒手力戰軍用飛機,所有的動作都由他親自出演、拒絕使用替身,完美詮釋陽剛硬漢的真實力,讓觀眾相信這個特工雖然不是由特殊材料打造而成,他的后天努力卻可以令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伊森·亨特知行合一的表現,在起步不凡、從容不迫的氣度中,直面所有的反轉和潛流。本片里阿湯貢獻的刺激場面,不限于影史第一人的HALO(從25000英尺/7620米的高空跳傘,在2000英尺/609.6米以下的低空開傘)、凱旋門無頭盔摩托逆向駕駛、廁所內狹隘空間的搏斗、樓頂上的跑酷和跳躍后短腿繼續、直升機上的攀爬跌落和決戰、克什米爾懸崖邊上的生死斗,《碟中諜6:全面瓦解》最后一秒鐘的營救可以說是觀眾能猜中結尾卻完全不能預料到過程,誰讓阿湯哥是當之無愧的電影界N項全能呢。
《碟中諜6:全面瓦解》敘事套路上雖然沒有太多新意:陰謀家盜竊了核彈試圖在特定地點引爆,以便消滅地球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伊森團隊奮起反擊。但電影風格卻是與布萊恩·德·帕爾瑪和吳宇森導演的前兩部有很大不同,是明確的去浪漫化。從J.J.艾布拉姆斯在第三部開始介入導演、編劇與制片之后,同樣作為制片人的阿湯哥與J.J.一起重造了這個系列,從唯美走向明朗,這個團隊的正能量和無所不能的配合,可以說是終極塑神運動,觀眾得以油然而生高質量的共情體驗。
即便是危機四伏、間不容發,《碟中諜6:全面瓦解》也是用行云流水的動作場面來詮釋伊森·亨特的文戲。他會有大量的回憶、思念分開的愛人甚至做噩夢,與早期《諜影重重》的暗黑快節奏有一定的相似度。亨利·卡維爾飾演的神秘特工奧古斯特·沃克,則有著冷戰時代《007》系列電影里華約組織體系內的反派味道。幾位女演員的銀幕魅力也有相當的發揮,當電影結尾時米歇爾·莫娜漢飾演的朱莉婭·米德-亨特以他人的妻子身份出現時,很多觀眾為之感嘆與超級英雄相愛的困難——為了彼此的安全和深情,必須要做出非一般的犧牲。
雖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只要是任務都有可能完成,然而相愛的人卻未必有機會永遠在一起,這是一種絕大多數人體會不到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