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懷斯曼
歷史上,被歡聲笑語引誘出密林的“大猩猩”不在少數。還記得一個名叫“消失的大象”的游戲嗎?17世紀,朝臣覲見國王,然而朝堂議事冗長單調,為打發無聊的時間,朝臣們就開始玩這個游戲了,他們偷偷閉上左眼,把目光集中在國王左側的一個點上。如果位置恰到好處,國王的腦袋就消失了。貪玩的朝臣讓國王“掉了腦袋”。
玩耍其實還有其他妙用,比如,它催生了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發明。15世紀,書籍的印刷費時費力,用手工雕刻木制印刷版,均勻地刷滿油墨,然后在上面蓋上紙張。約翰內斯·古登堡一心圖變,想創造出一種效率更高的印刷技術,以實現批量印刷。他思忖良久,活字的概念浮上心頭,但苦于找不到省力且高效的辦法把紙張平壓在活字印刷版上。當時恰逢葡萄豐收、美酒飄香的季節,古登堡參加了慶祝活動。他無意間留意到酒榨機榨取葡萄汁的方法,立刻意識到同樣的方法可以把紙張平壓在活字印刷版上。印刷機就此誕生了,這一發明應該歸功于古登堡忙里偷閑的玩耍。
歷史總是重現,放松的心態也誘使商界的“大猩猩”頻頻現身。尼龍的發現就是其一。尼龍絲襪一面市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僅開售幾小時就賣出了400多萬雙。不僅如此,這種材質的發明,也為日后其他相關產品的開發鋪平了道路,如膠卷、盒帶、光盤。是什么因素在尼龍的發現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呢?是娛樂的心態。
在當時,杜邦聘請了一個世界頂尖的有機化學家團隊來開發一種具有蠶絲屬性的復合材料。實驗結果并不理想,仿制的蠶絲始終無法與天然蠶絲的韌性和質感媲美。為了給自己打氣,科學家們自娛自樂起來,他們比賽看誰能把這種新材料扯得更長。他們把材料的一頭粘在一根玻璃棒上,然后開始拉。出乎意料的是,這種材料非常有彈性,能從實驗室的一頭拉到另一頭。更重要的是,被拉到極限后,它突然華麗變身,呈現出細致如絲的質感。這個意外發現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大量尼龍產品應運而生。幾個貪玩的科學家成了“大猩猩”,也改變了世界。
讓我們再來看看飛盤這項世界聞名的運動是怎么來的。一位想跟朋友找樂子的耶魯大學學生,把弗里斯比烘焙公司生產的一個一次性餅盤翻過來扔向了朋友。兩人隨即發現,盤子的外形符合空氣動力學,這能讓它在空中平穩地長距離飛行。兩個人相互投擲,頗有樂趣,飛盤運動便迅速流行起來。時至今日,全球每年賣出的飛盤數量就有數十萬,這都要歸功于那兩個貪玩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