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洪



天津市院士專家工作發展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成立于2013年10月,是全國第一家從事院士專家工作促進、服務、拓展;聯系院士、專家;協助院士專家團隊與企業技術、項曰合作;專利、科研成果轉化;重大項目共建、中報;科技、信息、咨詢服務;高層次人才培養,國內外技術、人才合作、交流與培訓;協助、指導企業單位籌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工作,落實、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高層次的組織、創新的工作機構。
近年來,在中國科協、科技部、天津市各相關部委辦區局及各位兩院院士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幫助下,在全體會員單位及會員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積極推進科技企業創新型人才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院士專家高端人才資源優勢,各項業務工作及黨組織建設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促進會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組織特色活動、對接交流、宣講介紹經驗等各種方式方法,截罕2017年底,已組織、舉辦、開展了131項科技項日交流、合作、對接活動。其中成功舉辦了20屆會員月聯誼會活動;45次參觀、學習、交流活動;22次赴外省市及海內外考察、對接、交流活動;44項創新、服務型活動。創新的活動機制,使促進會成為了科技發展的促進會,科技服務的促進會。
定期、不定期組織大中小不同規模的座談會、聯誼會、技術交流會、合作對接會。這些活動,既積極推進了會員單位之問溝通交流、戰略合作、共同發展,也通過牽線搭橋,促進了會員與外地企業升展對接交流和項曰合作,促成、實現了科技企業問互通有無、共享資源、項曰對接、實現共贏的目標。
秉承宗旨和章程,做好國內外人才、技術、科技成果交流、專利產品轉化。近年米促進會幫助北京、上海、廣東、廣西、遼寧、浙汀等省市聯系、對接了中國科學院和中國T程院及在津兩院院士(如趙法箴院士、尹偉倫院士、王浩院士、姚建銓院士、葉聲華院士、郝希山院士等),并受其他省市及國外優秀創新企業、科研機構邀請,組織會員、理事、副會長單位赴國內外大型創新企業、單位進行參觀、學習、考察、座談及技術交流、戰略合作、項曰洽談。
積極推動全圍企業自主創新、推進平臺建設,為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提供服務。目前,促進會已促成十多位院士與幾十家企業共同創新合作。僅近兩年,促進會就分別為天津市海天量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天津市懿峰工貿有限公司、天津頂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滅津安捷公共設施服務有限公司、天津長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洲滅美環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浙江百花園林集剛、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倪光南院士、葉聲華院士、劉昌孝院士、姚建銓院士、王浩院士、尹偉倫院士等院士對接,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
積極推進院士、專家與企業技術創新,進一步推動院士、專家開展科研課題,推動企業突破工作和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及重大需求。其中,尹偉倫院士與京藍北方園林(天津)有限公司合作的課題有:逆境生態林樹木種質優選與示范(編號2011BAD38B01)、楊樹產業資源材培育及新產品開發關鍵技術研究(編號201004004)、功能型園林植物開發及應用;姚建銓院士、葉聲華院士與天津市盤石納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課題有:超高頻電子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研究;劉昌孝院士與天津頂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課題有:奠磺酸鈉及其制劑等。
組織會員企業多渠道、跨行業、跨省市大聯合、大協作;促進相關行業、企業跨學科聯合攻關,發展戰略聯盟。促進會會員單位中冶天工集團(央企)與促進會會員單位天津市盤石納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企)建立了戰略與項目合作;促進會會員單位懿峰工貿與促進會會員單位中冶天工集團建立了戰略、技術合作;促進會會員單位天津市北方創業控股集團(股份制)與天津市、中科院、山東淄博、新疆等相關政府部門(政府、科研單位)建立了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戰略、項目合作等。
幫助、促進會企協作、產學研相結合。促進會積極推薦多家會員單位參加了科技部、中國科協組織的“全國會企協作(即學會、協會、研究會與企業協作)”的評選活動。經全國評選,天津市傲綠農副產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園藝學會合作的科研項曰獲國家重點A類支持。全國157個學會、協會、研究會及31省市申報的幾百個項目中,A類僅10個。
注重人才自主創新,培養企業高層次人才。同繞國家戰略目標和產業轉型升級,組織安排相關企業人士到日本、浙江、海南等各地考察、調研新技術項目,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參加國內外實習、技術交流等,提高、培養企業科技人員的科技、研發、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
促進會員單位共同集思廣益、研究商討、創建成立不同的、多領域的專業委員會、分會、中心等等。近兩年,成立了生物醫藥專委會、生態環保專委會、齊魯(泰山)分會。
配合科技部、中國科協的工作,共同服務企業創新,推動地區與企業的發展。近兩年承接完成了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課題項日“企業技術創新聯盟”、“天津地區企業科技聯合會”等,項日由促進會組織牽頭、天津市相關委辦局及相關部門和部分企事業單位參加。項曰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機制,以共創、共享、共贏的發展機制,不論在企業知識產權方面,還是在取得榮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均取得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