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玉武 孫文彬 張艷梅 隋麗麗 梁會欣



摘要:植物酵素,是將多種有益微生物成功組合實現共生的創新性生物科技產品。產品應用于促進水稻生長、抗病、解害等發育進程。使用方法:以1:200倍液,在水稻幼苗噴灑2次,分蘗期、抽穗期、灌漿期各1次。其結果:幼苗株高增0.46-3.2cm,根數增加0.9-1.9條,根長增0.5-0.6cm,感病率降低6.2%;分蘗數平均增1.5個,劍葉面積增8.6-9.1cm,整個成熟期提早3-5天,延長期增加5-7天。生長期稻瘟病、稻曲病病情指數為零(對照組為32、52),感病率降低6.0%-8.6%。小區對比試驗畝增產42.7%-54.2%,大區對比試驗畝增產31.09%-44.0%;常規施肥減量20%,處理組每畝增收177.6kg,增產42.7‰水稻施用植物酵素實現了減肥、減害、增產、增收、抗病、提質的效果。
關鍵詞:植物酵素;水稻;感病率;增產效應;減肥增效
植物酵素營養液(簡稱“植物酵素”),含有酵母菌、乳酸菌、硝化菌、放線菌、光合菌、同氮菌等有益微生物,多種活性酶、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次生代謝物、促生長因了。植物酵素可調節水稻生理代謝,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進養分有效吸收,可抑制致病菌,降解農藥殘留。
2015年,有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持的“植物酵素”產品在水稻生產中的應用試驗,獲得了顯著效果。現將本次試驗情況進行總結并撰寫此文,為同行提供參考、為業界同仁提供科學的生產示范依據,以利于這項技術在農業生產上廣泛推廣應用。
一、材料與方法
1.試驗材料
植物酵素由京福龍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黑龍江省田之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提供。供試水稻品種:稻花香2號,龍粳31、35、39、43、518,綏粳9。2015年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制定試驗方案即農技種便函[2015]109號《關于開展“金禾苗”微生物菌劑試驗示范工作的通知》進行植物酵素小區試驗和大田示范試驗。水稻小區試驗和大田示范試驗,分別在黑龍江水稻重要產區:五常市、哈爾濱市呼蘭區、樺川縣、依蘭縣、蘭西縣等地。區域內年活動積溫2750℃左右,年降水量550mm左右。上壤類別為黑上型水稻上;有機質含量25-32.5g/kg,速效氮190-225mg/kg,速效鉀132-219mg/kg,速效磷18.6-28mg/kg,PH值6.5-7.0。試驗地常規施肥:底肥,45%復合肥25kg。追肥,尿素10kg+硫酸銨Skg+硫酸鉀5kg。病蟲害防治,田間管理等措施,試驗區與對照區嚴格一致。
2.試驗設計
(1)小區試驗:設3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60m2以上。
處理1:常規施肥,苗床:在水稻2-2.5葉期、移栽前一周;本田:在水稻分蘗期、抽穗期、灌漿期各噴灑植物酵素1次,稀釋200倍液。處理2:常規施肥,同期等量噴灑滅活后的植物酵素;處理3:常規施肥,同期噴灑等量的清水。
(2)大田示范試驗:設兩個處理,不設重復。試驗面積3畝以上。
處理1:常規施肥,苗床:在水稻2-2.5葉期,移栽前一周;本田在水稻分蘗期、抽穗期、灌漿期各噴灑植物酵素1次,稀釋200倍液。處理2:常規施肥,同期噴灑等量清水。
(3)減肥20%試驗,3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面積60m2。
處理1:底肥:45%復合肥25kg。追肥:返青肥硫酸銨5kg,穗肥尿素10kg+硫酸鉀5kg。噴施植物酵素,秧田:水稻2-2.5葉期、移栽前一周各噴施一次;本田:分蘗期、抽穗期、灌漿期各噴施一次,噴施濃度均為200倍液。處理2:底肥:45%復合肥20kg。追肥:返青肥硫酸銨4kg,穗肥尿素8kg+硫酸鉀4kg。噴施植物酵素,秧田:水稻2-2.5葉期、移栽前一周各噴施一次;本田:分蘗期、抽穗期、灌漿期各噴施一次,噴施濃度均為200倍液。處理3(對照組):底肥:45%復合肥25kg。追肥:返青肥硫酸銨5kg,穗肥尿素10kg+硫酸鉀Skg。同期噴等量清水。
植物酵素使用時,不宜與殺菌劑混用;應在上午10:00之前或下午4:00之后噴灑。宜從葉背面向上噴灑;雨后,噴灑效果更佳。
(4)試驗地點:黑龍汀省五常市、哈爾濱市呼蘭區、樺川縣、依蘭縣、蘭西縣等地。
二、結果與分析
1.植物酵素對水稻苗期生長性狀的影響
表1中顯示,三個試驗點植物酵素處理組,水稻幼苗生長性狀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株高平均增加0.46-3.2cm,根系數增多0.9-1.9條,根長度增長0.5-0.6cm,莖基寬增加0.0-0.02cm,葉齡增加0.5葉。百株鮮重和干重分別增加1.1-2 69g和1.69-0.2g,充實度增加0.12-0.49mg/cm,感病率降低6%-6.2%。因而充分表明了水稻秧苗2-2.5葉期及移栽前一周噴灑1:200液植物酵素,對東北地區大棚寒地育秧有調理苗床作用,表上有保溫保濕作用,提高幼苗抗寒抗逆作用;促進秧苗幼根生長,提高幼苗對水分和營養吸收,秧苗健壯,抗病力增強,可有效預防苗期“立枯病和青枯病”的發生。除外,試驗中還觀察到植物酵素能促進葉片增厚、葉面積增大、葉片韌性增強、分蘗數增多、葉片張升度小,長勢好。這些生長性狀為水稻增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2.植物酵素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1)植物酵素對水稻生育期的影響
從表2顯示出,植物酵素處理水稻后,對其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播種罕移栽,處理組與對照組時問一致,返青期提早2-3天,抽穗、灌漿期、成熟期分別提早2-3天。因植物酵素富含微生物次生代謝物質,如生長調節劑、生化活性酶、促生長因子等,可促進水稻機體代謝作用,加快營養養分的輸送和累積,促進生育期進程,提早進入開花、結果階段。
(2) 植物酵素對水稻生長勢的影響
從表3中可以看山,植物酵素處理水稻,各階段生長長勢形態較佳,其中兩個試驗地點均表現株高平均增高2.9-3.1cm,分蘗數平均增加1.5個,葉齡增加1個,劍葉面積增8.6-9.1cm2。處理組水稻長勢始終保持較佳狀態。每穴分蘗數增加、劍葉面積增大,這是水稻增產重要標志因素。分蘗數決定水稻每穴有效穗數,劍葉是水稻光合作用產物積累至關重要的葉片,光合面積增加,則水稻單位面積的產量必然獲得提高。
植物酵素富含滅然植物激素、細胞分裂素、生長調節劑,能激發水稻機體酶活性,調節水稻機體生理代謝,促進水稻生長發育。從表1、表2、表3中可知,水稻苗期植株健壯,返青、拔節至成熟期進程加速、分蘗數增加、劍葉面積增大,以及株型直立、葉片張開角度小等,均為植物酵素處理水稻后,表現出良好的增產因素。
3.植物酵素對水稻抗逆性的影響
從表4、表5中看山,植物酵素分別對水稻苗期、分蘗期、抽穗期、灌漿期噴施處理后,試驗區稻瘟病和稻曲病病情指數均旱顯著低于對照組。稻瘟病和稻曲病防治效果均達100%。其它試驗區(見表5)處理組感病率也明顯降低,如依蘭縣處理組感病率降低9.6%,其它試驗點處理組感病率降低6.0-8.6。由此可見,植物酵素對水稻病害有明顯防治效果。
植物酵素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菌量每毫升2億-10億個,菌群數量巨大,有特殊抑菌、殺菌能力。這些有益菌,一方面可直接清除水稻葉片和植物體表面的致病菌。另一方面,微生物次生代謝物中的多種物質,如細胞分裂素、抗菌多肽、抗生物質、有機酸等,上述物質均為高效抗菌物質,可使水稻從苗期罕成熟期感病率明顯降低,水稻始終處于健康生長狀態,因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有利于提高米質。
4.植物酵素對水稻產量及經濟效益分析
表6、表7所示,植物酵素處理水稻小區試驗的結果,增產效果極為顯著,兩個試驗點分別增產54.3%和51.1%。處理2噴施滅活的植物酵素,將微生物殺死,酵素中的代謝物質和酶類因高溫而失去活性,增產不明顯,僅5.7%和0.6%,在大田推廣應用時不宜采納。水稻大區試驗(試驗面積3-60畝),增產效果十分顯著,增產31.09%~44.0%,增產率增幅變化較小,數值穩定,7個試驗點尢出現異常現象。表明了各試驗點之問生態條件、土壤、耕作水平、田間管理差異很小,實驗結果可信度高。
試驗小區的處理問和重復間,經方差分析,驗證了區組間F值均小于F0.05,處理問F值均大于F0.01,也表明了試驗區土壤肥力較均勻,誤差較小,試驗結果準確,數據可靠,而處理之間F值大,表明試驗地的處理問差異顯著,增產效果顯著。
5.植物酵素對水稻減肥增效作用
從表8中可見,其中處理1,常規施肥+植物酵素,處理2,常規施肥減少20%+植物酵素,肥料投入僅98元。其它因素與處理1一致,但其水稻產量仍比對照增收177.6kg/畝,增產率達42.7%。可見使植物酵素+有機肥可替代化肥應用前景是十分廣闊。
從上述試驗結果得出,植物酵素施用水稻,既能減肥(化肥),又能達到一定增產效果。這是由于原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少,部分施入土壤中的P、K被同定,植物根系無法吸收利用,植物酵素中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群,進入土壤后,一方面可與根系形成菌根擴大吸收面積、增強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微生物能分解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成為水稻根系易于吸收的速效養分。大量的酶和代謝物質可激活土壤活力,提高土壤肥效,從而促進水稻達到高產優質。
三、結論
水稻從育苗至移栽大田整個生長、發育進程,噴施植物酵素試驗,獲得了顯著成果。
1.水稻苗期使用植物酵素,株高增高0.46-3.2cm,根條數增加0.9-1.9條,根長增0.5-0.6cm,苗鮮重與干重、充實度均比對照組增加,秧苗生長健壯,感病率減低6.2%,抗病力增強。
2.促進水稻生育期進程,生育期提早2-3天,分蘗數平均增加1.5個,劍葉面積增大8.6cm2,葉片張開度小。
3.水稻抗逆性增強,稻瘟病和稻曲病病情指數為0,防治效果100%,水稻大區2個試驗點,生長期感病率降低6.0%-8.6%。
4.水稻小區試驗,植物酵素1:200,增產率達42.7%54.2%;大區面積試驗,水稻增產達31.09%-44.0%。各試驗點增產率變幅小,試驗準確度高。植物酵素滅活后施用,增產不明顯(0.6%-5.7%),但無副作用,不宜采用。
5.常規施肥量減少20%,施用1:200植物酵素,仍達到增收177.6kg/畝,增產42.7%。
參考文獻
[1]李杰,張洪程,董洋陽.不同生態區栽培方式對水稻產量、生育期及溫光利用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11,44:13:26612672.
[2]李棟梁,李小剛.不同類型水稻品種胚乳發育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2014,47:19:3757-3768.
[3]朱德峰,張玉屏,中國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創新與實踐,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4043414.
[4]陳麗楠,彭顯龍.養分管理對寒地水稻干物質積累及運轉的影響,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第41卷第5期.
[5]徐勇,沈其榮,化學處理和微生物混合培養對水稻秸稈腐解和組分變化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3,36:1:5965.
[6]楊長明,楊林章.不同肥料結構對水稻群體干物質生產及養分吸收分配的影響,土壤通報,2004,35:2:199202.
[7]徐明剛,李冬初.化肥有機肥配施對水稻養分吸收和產量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8. 41:10:3133-3139.
[8]賀浩華,彭小松.環境條件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江西農業學報,1997,9:4:66-72.
[9]彭顯龍,袁英才.實地養分管理對寒地水稻磷鉀吸收的影響,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第42卷第7期.
[10]沈浦,李冬初,長期施用含硫肥料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要素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10,43:2:3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