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問題327: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我國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長江,作為我國第一大河流,擁有全國1/3水資源和3/5水能資源的儲備,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長江經濟帶覆蓋11省市,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經濟帶作為貫穿我國“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東部新跨越”的重要經濟帶,在40年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資源環境壓力。沿江重化工業高密度布局,環境污染隱患依然存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還沒有牢固樹立;長江流域各地區資源、生態利益協調機制亟待完善,大區域合作平臺仍待搭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仍占主導地位,綠色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仍然不足。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成為現階段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
有研究顯示,長期看區域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倒“U”形關系,即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環境質量會呈現逐步由壞變好的變化趨勢,但這種由壞向好的轉變不會自動發生,它既需要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覺醒,更需要大力度的環境整治和持續的保護推進。否則,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慘痛、高昂的代價。萊茵河自古以來就是歐洲內陸的黃金水道,也是流域內幾個國家重要的飲用水源。20世紀中葉以來,由于在流域內過度開發,萊茵河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1986年11月發生的瑞士巴塞爾桑多斯化工廠失火事件,導致投資300多億馬克的萊茵河治理工程前功盡棄。
L市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流程300余公里。自去年開始,在全市開展了沿江非法碼頭、化工污染、入河排污口等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基本完成了造紙、制革、電鍍、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的清潔化改造,劃定畜禽禁養區5.1萬平方公里,關閉、搬遷禁養區內養殖場2.5萬個。此外,還加快實施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全面啟動劣V類水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新增造林142.1萬畝,封山育林100萬畝。一家可帶來數千萬元稅收的造紙企業有意在L市投資建廠,然而,在得知該企業每天將產生3噸污水時,L市對其“一票否決”。 “在生態保護面前,一切開發行為都要讓步。”相關負責人介紹說。L市對長江沿線產業劃定兩條生態保護紅線:禁止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重化工項目,禁止在5公里范圍內新布局工業園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流域都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整治長江生態環境、保護長江岸線、建設黃金水道、推動沿江城市群錯位發展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
請你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中央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你認為這一發展戰略有哪些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假設你帶隊完成了對L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調研,在與L省有關部門交換意見時,你打算提哪些意見建議?
【答題要點及思路提示】第1問,分析理解類試題,要答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意義。作答此題,一要注意答的是這個發展戰略的意義,要從發展角度答,并且這個發展戰略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必須得圍繞這點來答。二要注意答的意義是重大意義,是深遠意義,要突出重大和深遠,必須要答站位高遠的意義。三要注意作答中要有必要的分析,盡量多答出幾條,每條都要分析幾句,不能干巴巴地只言片語。四要注意從認識層面來答。主要作答內容有:(1)這一戰略是我國生態系統保護的現實需要。長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是保障全國總體生態功能格局安全穩定的生態主軸,必須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否則不僅要付出慘痛、高昂的代價,而且還會給全國生態安全帶來威脅。(2)這一戰略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人口和經濟總量均超過全國的40%,是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從世界屋脊到巴山蜀水直到江南水鄉,長江滋養著中華兒女,孕育并發展著中華文明。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發展好長江經濟帶,保護好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3)這一戰略是轉型發展產業升級的助推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可以倒逼長江流域各省份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特別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適應,探索走出一條綠色低碳、更高質量、更好效益的區域發展新路。(4)這一戰略為我國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創造了先機。長江流域集沿海、沿江、沿邊、內陸開放于一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沿,發展好這一區域的綠色經濟可以更好推動一帶一路,推動形成全國全面開放的新格局。(5)這一戰略為破解世界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大河治理和流域經濟發展是各國的普遍性難題。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打造綠色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城市群,將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范本。
第2問,交換意見,實質就是對L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出意見建議。但由于題目所限,意見建議不能隨意提,要圍繞題目要求提,作答前要審好題,把題目要求吃透。對于此題,所提意見建議,一是要注意“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內在含義,要從保護和謹慎開發角度提。二是要立足在調研完成、對L省情況已經掌握的前提下去提,作答要針對L省的實際(L省的實際需要應試者根據案例材料做出合理推斷)。三是所提意見建議一定要科學合理,符合實際,讓人能夠接受并且能夠實施。四是要注意作答者的身份定位,所提意見建議是指導性的,不是指示工作,也不是開展工作。主要作答內容有:(1)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2)轉變領導干部政績觀,把修復生態環境作為干部實績,將生態發展、環境保護等指標納入干部考核重要內容,倒逼領導干部負起生態保護之責。(3)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環境容量,進行有序開發,并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4)強化環境污染聯防聯控和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5)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為重點,以綠色科技創新為支撐,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發展,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有序轉移,優化沿江產業結構,打造產業集群,推動形成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的區域綠色產業體系。(6)加強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監管。建立專門的舉報平臺和舉報監管的激勵機制,把常態性的監管檢查和臨時性的突擊監管檢查相結合,構建全方位全流域的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管網絡。(7)加大對外開放。發揮區域優勢,擴寬開放視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8)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內各省市的協同,建立政府間的聯合管理機制和區域協調機制。與其他省市合力維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實現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