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往年相比,2017年高考作文題的材料內容與寫作要求有多處創新:一是家園情懷與國際視野的融合,全國卷Ⅰ作文題中關鍵詞的內容和全國卷Ⅱ作文題中的名句都切合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呈現出濃濃的家國情懷;全國卷Ⅰ作文題的要求“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則體現了一種國際視野。二是提出了不同材料之間必須“形成有機關聯”的寫作要求。如全國卷Ⅰ作文題要求考生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關聯;全國卷Ⅱ作文題要求考生以其中的兩三句為基礎立意,并合理引用。這一命題內容及命題形式將成為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的熱點。
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教育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陶潛)
②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陸游)
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李賀)
⑤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屈原)
⑥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考生在理解這六句話的內涵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任意選取其中的兩句或三句來進行立意。如選①⑥句可以得出豁達、樂觀、坦蕩、不忘初心等觀點;選③④句可以得出保家衛國、捍衛邊疆、效忠祖國等觀點;選②⑤句可以得出憂國憂民、心懷天下、責任擔當等觀點。這則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氣度和知識儲備。因此,要想應對高考作文,考生須在平時做好知識儲備,多讀書,多關注社會,提升自己的素養,培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不變應萬變。
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彭 嬋
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愿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題記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弊x完這句詩,我仿佛看見了陶潛踏著月光回家的瀟灑背影,感受到了他在身心得到放松后的愉悅。也有不少人為他唏噓不已,放著好好的官不做,偏要棄官而去,做一介山村野夫,所求為何?其實答案早已蘊含在這句詩中了。
三閭大夫屈原則更甚,“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字字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恰似渾厚的鐘聲,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回響。為了初心,為了不同流合污,他寧可肢解全身。這是何等執著與堅毅!我們常說:于世間行走,結伴同行也好,踽踽獨行也罷,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里的“始終”并不是說人們如愿過上了快活的日子,而是不違初心帶來精神的愉悅。如同屈原,為了那一顆初心,縱九死亦不悔。
“少年/少年你還相信美好嗎/當我游走在這世道的窄口/你只需要穿著你的一身白衣/讓陽光照進你/你要明媚地笑著/等我滿身風塵地/回來認取。”這是扎西拉姆·多多對自己的呢喃。午夜夢回,我們也應捫心自問:我是否還記得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我是否已與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馳?我是否仍會為了保持那一顆初心而負重前行?于浮躁之中行走,有人即使千金散盡、粉身碎骨也不愿違背初心,而有的人卻迷失了自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寫出此詩句的詩人李紳幼年喪父,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出人頭地。然而他并沒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反而在做了司空后,窮奢極欲,排場大得嚇人。劉禹錫曾在參加他的宴會后作詩云:“高髻云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蹦考爱斚?,那些在“反腐”中落馬的官員,最初應當也是懷抱著一顆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滿腔熱血地為百姓干實事。可是,這些人在燈紅酒綠中,在利欲熏心下,最終走上了與人民對立的道路,走上了不歸路,直至墮入犯罪的深淵,為人民所唾棄,為歷史的車輪所碾壓!
著名作家三毛曾說:“心之何如,有似萬丈迷津,遙亙千里,其中并無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贝苏Z字字珠璣,敲打著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
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里探索的我們,唯有保持一顆永遠不變的初心,方得始終。也唯有這樣,才能與不朽的靈魂相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屬于自己的一片燦爛天地!
【作者系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學學生】
◆點評
作文由陶潛的名句起筆,順理成章地引出了觀點:初心不改,方得始終。而屈原的以死明志,正是不改初心的典型;扎西拉姆·多多的呢喃,正是不改初心的代表;這些都證明了不改初心是多么重要。而著名詩人李紳的窮奢極欲、當今部分高官的落馬,則從反面告訴了我們改變初心的可怕后果。這樣一正一反,有力地論證了作文的中心論點。結尾著名作家三毛的話語,擲地有聲,啟迪心智。
今天,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關鍵是要清醒地認識如何愛國。同學們就“在新的歷史時期,身為中華兒女應當如何愛國”進行了討論。
鏈接:
中國現最大留學人才“歸國潮”
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到265.11萬人。“走,回中國!”一時間,歸國成潮。
國際大咖回來了——2017年,蜚聲中外的“大師”、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是迄今為止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圖靈獎”得主中唯一一位亞裔專家。
領軍人物回來了——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高能物理王貽芳、人工智能甘中學、新藥創制丁列明……他們的回歸使中國在各領域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夫妻雙雙把家還——從加拿大歸來的一對夫妻何理、盧宏瑋,丈夫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妻子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同門團隊把業創——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率高徒陳宇翱、陸朝陽先后回國,三人三奪世界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領域最高榮譽“菲涅爾獎”。他們在回國后組建了一支中國物理界的“夢之隊”。
“80、90后”登場了——《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志評選的2015年度全球杰出青年創新人物(TR35),中國“80后”青年科學家戈鈞躋身其中。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后一畢業,戈鈞即選擇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大學。“中美之間的科研條件在迅速縮小差距。”戈鈞說。從第十二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開始,“80后”成為絕對主力,“90后”也首次闖入“青千”榜單。
人們相信,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就能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之上。
(選自《北京日報》2017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