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范林紅

“我也可以進便宜的肥料,多一些利潤,但是我就是沒把利潤看得太重。我只是一心為農民服務,一心為我們縣的老百姓服務。”吉林省乾安縣的70歲老太太翟桂芝面對記者的采訪時,緊張的神情下透漏出些許年輕人的羞澀,但是說起自己做農資的經歷卻是滔滔不絕。
1998年,翟桂芝從供銷社下崗后,自己開始做生意,賣蔬菜、種子、農藥和農膜。翟大姐做生意一向都是誠信經營,進貨都進最好的,賣最好的,這樣老百姓用著效果好,久而久之大家都很信任她。很多街坊鄰居都跟她說:“翟大姐,我們就信你賣的東西,既然你都賣了種子、農藥、農膜,你也賣賣化肥吧,省得我們還得去別處買。”
翟大姐一開始不敢做,一來怕成本太高,二來自己對化肥行業不是很懂。但是聽到百姓的心聲,翟大姐決定滿足百姓的需求,不懂就親自去考察化肥品種。哪種牌子的化肥好用,哪種化肥能幫助農民增產就賣哪種。翟大姐說:“我選化肥的時候看了好幾個品種,當時自己開車去了好幾個省,光是東北和山東就跑了兩趟,最后還是選擇了大廠家,第一次拉貨拉了90多噸,沒想到第二年就翻了好幾倍,賣了400多噸。”
400多噸,這個數量對于翟大姐所在的土地面積不大的小縣城來說,銷量已經相當不錯了。翟大姐說:“百姓都跟我反映,我賣的肥確實不錯,所以后來我就一直都賣這一個品牌,從來沒換過。有時候這個品種進價高,賺得少,我也不在乎,因為我就是想著我可以給農戶一條龍的服務,農民方便了就行。”
翟大姐如今已經踏入農資行業20年了。她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她的用戶去她的店里“顯擺”。“我今年玉米打了3萬多斤啊,我今年小麥打了4萬多斤啊……”“那時候一看見他們的笑臉我就特別開心。”翟大姐在向記者講述自己的樂趣時,自己的臉上也同樣洋溢起了幸福的微笑。
今年70歲的翟大姐,早在年輕時賺足了自己所需的錢,大可不必到處奔波,但是看到農民高興,翟大姐自己就覺得非常有成就感。那么翟大姐的銷售之路都是一帆風順的嗎?事實并非如此。當記者問起翟大姐是否遇到過一些困難時,翟大姐激動地向記者講述:“那可多了。因為我賣的化肥是大廠家正規的肥,相對來說比較貴,當時都和農民說好了價格。后來不曾想有外縣的人來我們縣低價砸貨,砸得我一點利潤點都沒有了,當時我心里很憋屈。但是,我回過頭來一想,只要農民用得好,無論是用誰的肥,只要他把地種好了,我就高興了,我沒有利潤就沒有吧!”
想真正做到“以農民之樂為樂”,并不是像嘴上說得那么簡單,不僅需要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更需要為此付出真心。據翟大姐回憶,有一次她答應了要給農民送50袋肥,可是落地一看才49袋,翟大姐二話沒說第二天就開著自己的奧迪車把缺的那一袋肥趕忙給農民補上了,生怕耽誤農民施肥。“農民種地本就不容易,我想的就是只要農民需要就行,我活在世上也算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翟大姐相信真正的好產品百姓會認可,真心為大家付出大家也能看到。事實的確如此,現在百姓知道翟大姐賣的是良心肥,所以大多都成了翟大姐的常客。有時候大家去翟大姐的公司買肥正巧趕上吃飯點,翟大姐就叫大家去她的食堂吃飯。翟大姐熱情大家也不客套,一來二去大家相處得都像一家人。當然,每到逢年過節,農戶也會去翟大姐家里問候。看來啊,翟大姐的化肥用得好,農民的確樂了,同樣這也是翟大姐之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