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韓瑋

成都的初秋,天氣依然悶熱,但對于常年在酷暑嚴冬中摸爬滾打的農資人來說,這卻是收獲的金秋。
2016年,何正偉離開了工作多年的電器行業,進入成都市梓桐農資有限公司,跑起了農資業務。這一次,對于畢業六年后的他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抉擇。也正是這一年,撒可富走進了他的生活。
人們常說,做農資是需要情懷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農資人常年要忍受風吹日曬、舟車勞頓之苦,更是因為他們深入田間地頭,最了解農民的辛苦,他們想要更好的產品推廣開來,讓農民增產增收。
入職第一天,何正偉就拿著新買的地圖,開始挨家挨戶的拜訪,作為農資圈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他不放過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一個縣里幾十家農資店,全部跑完要兩個月。說起當時的故事,何正偉深有感觸:“每進一家店,都抱著學習和交朋友的態度,了解客戶需求,了解當地種植情況,不急于賣貨,要首先贏得客戶的信任,一次不行就跑兩次。”
隨著對行業的逐漸了解,何正偉開始在田間做起了示范田。雖然撒可富在四川已經有了一定的渠道基礎,但由于近年來農作物價格很不理想,農戶們對于肥料價格十分敏感,對于走高端路線的撒可富來說,并不占優勢。在何正偉看來,撒可富過硬的質量是打開局面的突破口。利用撒可富肥效長、同等用量肥效更強的特點,何正偉與中阿公司商議在柑橘種植區推出40公斤小包裝產品,經過試驗,不僅能保證肥效,甚至優于同類50公斤產品。真正幫助農戶減肥增效,增產增收。
通過一個種植季的推廣,農戶們開始真正意識到撒可富的品質,在肥料成本投入相同的情況下,每畝增產20%,每畝平均增收萬元以上。如今,在四川重要的經作種植區,撒可富已經建立了多個示范種植村,在大規模示范田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使用并信任撒可富。
多年的農資推廣中,何正偉不僅因地制宜,推廣適宜當地作物的撒可富產品,同時還與中阿公司一道,開展技術服務,幫助農民科學種植、科學施肥,讓撒可富產品的效果最大化,同時,也使農民的收益最大化。一次,一位柑橘種植戶反映,用撒可富做底肥后柑橘樹長勢不好。面對入行以來從未遇到的情況,何正偉也甚是好奇,他同中阿公司技術員一道去查明原因。經過調查,農戶是按照習慣的施肥量施肥,但由于撒可富相比其他產品,用量本身就小,這就導致了施肥量過大,同時該農戶施肥技術欠佳,沒有澆水,加上天干物燥,肥效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后期,通過多方的合力補救,以及中阿公司的施肥技術指導,該農戶的柑橘樹勢不僅得到了恢復,收成比往年還要好很多。這讓何正偉充分意識到,農戶們在種植水平上參差不齊,產品的技術服務若不能及時跟上,不僅農戶受損失,對撒可富的品牌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中國的農民是最辛苦的,作為農資人,將優秀的產品和技術帶入田間地頭,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幫助。
“何大爺”是公司同事們給何正偉的昵稱,從業務員做到公司總經理,他的踏實謙遜、平易近人,得到了從客戶到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同時,他對客戶和同事,以及農戶們的關心與幫助也是有目共睹。在四川蒲江,他們與當地政府合作,開展產業扶貧,將撒可富肥料免費送到精準扶貧戶手中,同時還對扶貧戶開展施肥技術指導,為他們帶來豐收的同時也幫助他們盡快脫貧致富。他時常會提醒新入行的年輕人,做農資事業,要善于總結,要把農戶的利益放在首位。也正是這樣的態度與行動,讓梓桐公司在撒可富的銷量上一直保持著每年20%的增速,這不僅體現了他們在撒可富銷售推廣工作中的努力,也體現出廣大四川農戶對撒可富品牌的信任。
富饒的巴蜀之地,作物種植歷史悠久,天性樂觀的四川人民不斷在這片土地上創造著奇跡。如今,中阿撒可富也希望伴隨著陽光、雨露,在廣袤的四川大地續寫豐收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