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環節。農藥發展是一個由低效到高效、由高毒到綠色、從高風險到生態安全的過程。只有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藥造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問題。
據了解,自2015年起,我國全面推進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大力推進農藥減量控害,積極探索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
近日,圍繞農業綠色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將對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藥與藥械處推廣研究員郭永旺接受了《中國農資》記者的采訪。
《中國農資》記者:您如何看待農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
郭永旺:自古以來,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有著不懈的追求,在農業不同的發展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被賦予不同的含義。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轉化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這對農業綠色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以及農藥科學使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明確了重點、指明了方向。綠色生產是基礎,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與關鍵,綠色生產方式是鄉村振興的方向。農藥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點因素,農藥科學安全使用是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環節。
《中國農資》記者:關于農藥的作用與危害,我們應該如何評價?
郭永旺:農藥的應用為農業的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幫助人類解決了饑荒和貧困,豐富了農產品的種類,把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數據顯示,我國農業有害生物年發生面積約70多億畝次,防治面積達80多億畝次,其中90%以上的防治依靠農藥來完成。
要科學理性看待農藥,通過對農藥嚴格管理與科學使用,可以有效減少農藥的負面效應。60年代,農藥的負面影響受到關注,突出表現在農藥污染環境、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農作物產生要害、農藥殘留超標等。農藥危害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農藥施用方法不科學、重化學防治輕綜合防治、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農藥利用率偏低、使用高毒農藥防治地下害蟲等。
目前我國農藥正從低效到高效、由高毒到綠色、從高風險到生態安全的方向發展,從2015年開始,農業農村部開展的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到2018年被定為“農業質量年”,通過推廣農藥新產品、用藥新技術、新型高效植保藥械、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和安全科學用藥培訓等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農藥的環保性、安全性明顯提升,農藥使用更加科學合理。近年來從物聯網智能監測中發現,田間蛇、黃鼠狼等小型動物種類明顯增加,這就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農資》記者:強化科學安全用藥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郭永旺:政策方面支持、抓好綠色防控、抓好農藥試驗示范推廣、抓好新型植保機械示范推廣、抓好專業化統防統治、抓好安全科學用藥培訓與指導、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監測與治理。
《中國農資》記者:您如何看待我國農藥產業發展前景?
郭永旺:一方面,相關政策法規的陸續出臺;另一方面,向前推進措施將更為具體。例如,圍繞產業興旺的目標,還需做好政府監督和市場引導,加快綠色農藥研發、使用技術集成和推廣模式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