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春希
“生鮮+餐飲”,互相賦能。
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獨家獲悉,生鮮品牌小農菜場獲同程眾創啟程金禾基金500萬元天使輪投資。據創始人魯均介紹,本輪融資將用于上游供應鏈體系的搭建以及蘇杭地區門店的擴張。
小農菜場是一家生鮮品牌,成立于2015年,以實體店為主要經營模式,服務于二、三線城市有較強消費能力、要求生活質量的家庭。
關于此次融資,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采訪了本輪投資方——同程眾創的總經理婁德明,他回憶起第一次見到魯均是在一個清晨,婁德明與幾位創始人去魯均的店面調研,走到門口就看到魯均正滿手血水地殺魚。殺完魚洗凈手,魯均與幾位投資人就自己的行業認知和未來規劃侃侃而談,那一刻,婁德明有一種奇妙的感覺,他覺得眼前的魯均不僅在戰略上具有前瞻性,而且是務實接地氣的。
其實,魯均僅是一位高中畢業生,上大學不久就因為經濟問題選擇了退學,進入社會工作。有十多年品牌設計經驗的他,認為中國中低端行業沒有品牌。拿生鮮來說,從事該行業的人大多是社會的各行各業,文化水平不高,他們不關心質量,只關心價格和利潤,缺乏品牌意識,使得產品質量沒有保證。但對于二、三線城市居民來說,他們有穩定的收入,關注家人和孩子的健康,希望能購買到更加綠色安全的農產品。魯均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巨大市場,在多次嘗試之后,他做出了“小農菜場”。
在供應鏈方面,魯均與批發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上文我們提到二、三線從事生鮮行業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而出身底層的魯均似乎天然能夠感受到這個群體的需求。從事這行的人賺錢不少,但缺少尊重和希望,而魯均與人喝酒交心聊天,以誠相待,久而久之,信任感便自然地建立了起來。
魯均說,小農菜場的菜比競品貴22%,但開在競品的邊上,營業額卻能超過它們的一半甚至更多。談及原因,魯均解釋道,小農的肉都是黑豬肉,蔬菜選擇的是批發市場的一級菜。
小農菜場目前在蘇州、昆山、杭州地區有11家店,SKU在800?1000個之間浮動,店鋪選址基本都在社區內,針對社區居民。就消費類的B to C項目而言,消費場景各有不同,無論是線上還是大型商超,均有品類分布,但用戶獲取產品往往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但總有一部分產品是用戶想要在線下及時獲取的,生鮮就是如此。同時,為了增加小農菜場在小區內的復購率和消費者黏性,小農菜場還推出了會員制度,消費者辦理會員卡可享受9.5折優惠。魯均說,目前所有單店都已盈利。同程眾創總經理婁德明說,投資小農菜場的原因之一,就是認可小農菜場主打社區場景的思路。
除此之外,小農菜場還推出了“生鮮+餐飲”模式,比例為4∶1,即四家小農菜場附近開一家餐飲店,依舊是社區場景,品類以夜宵和快餐為主。這種模式解決了菜場的損耗問題;同時,吃飯是用戶的放松時間,在體驗小農產品的基礎上更易于接受宣傳,有助于形成好的口碑,促進小農菜場產品的銷售。
關于核心團隊,小農菜場創始人魯均從事過多年的設計和品牌策劃工作,善于學習和交流;聯合創始人鄭子涵,同濟大學景觀學碩士,2012年開始投資小農菜場,參與公司發展;事業合伙人陳新,擁有7年生鮮行業經營經驗,負責門店各個環節的把控和運營;事業合伙人李瑩,擁有12年市場傳播工作經驗,主要負責線上業務及客戶關系。
談及未來是否會進入一線城市,魯均表示了否認。他認為一線城市投入成本高,競爭激烈,更重要的是市場已經趨近飽和,相對來說,二、三線城市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下一步,小農菜場擬在蘇州、杭州等地繼續增加店面,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