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蔥



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向社會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名單,陳成忠赫然在列。最近這十年,每隔三四年陳成忠都會有一個更響亮的頭銜。2010年獲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大師榮譽稱號、2012年獲得福州市級“非遺”傳承人、2014年獲得福建省級“非遺”傳承人,到今年成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頭銜已經到了手工技藝里最高級別。
無論頭銜變得如何響亮,已過花甲之年的陳成忠都是一貫的樸素、謙和。當筆者問到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這件事上,他淡淡地說道: “我很感動,感謝各界對福州茉莉花茶、對我的支持和幫助。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整個福州茉莉花茶的成績。我愿意把我所有的技藝傳承給下一代,愿意為福州茉莉花茶付出我50年制茶生涯的所有所得。”
看似官方的感謝話,陳成忠說得懇切,甚至帶著幾分哽咽。從基層工人一步步走過來的陳成忠,見證了福州茉莉花茶一個行業的沉浮興衰,這其中的心酸和感慨,他比任何人都更淡然從容。過去四十多年的時間里,做學徒、基層工人、審評、質檢科以及出廠審評,陳成忠都任勞任怨。 “我一輩子都在學習,現在還沒到頭。”然而,和陳成忠的一腔熱情形成成巨大的反差的是,近二三十年來,福州茉莉花茶幾經沉浮。
曾經讓福州人驕傲的廣闊的茉莉花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也不可避免的城市化的進程所吞噬。至今,很多的老福州人都很愛回憶那段蘊著茉莉芬芳的年代。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州近郊的城門鎮臚雷、龍江,遠至長樂、閩侯,家家種茉莉。每年夏天,數萬畝花田燦若云霞,花香彌天蓋地。講起茉莉花茶鼎盛時期的那些往事,陳成忠眼中閃現的驕傲與幸福后面是難以掩飾的失落。
好在福州也終于認識到了茉莉花茶的這張城市名片的價值,為了振興福州的茉莉花產業,政府為之付出了各種努力:2011年,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國際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2014年,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6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福州茉莉花茶以28.5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第七。更重要的是,曾經僅剩5000畝的茉莉花田種植面積,到2011年統計時,回升到了1.8萬畝,輻射周邊面積1.3萬畝……盡管如此,要找回福州茉莉花茶的昔日輝煌,或許還需要許多人花許多時間以及更加執著的努力。
作為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成忠說他有責任更有義務把這門技藝傳下去。 “到什么時候,技術這個活兒都不敢丟,不能丟,這是師傅們的訓導。”
陳成忠的茉莉花茶制作手藝有著家族傳承的淵源。祖父陳興焰就開始做茉莉花茶,父親陳必務是陳成忠的第一位制茶師傅。 “篩的時候不要把里面的茶葉丟到外邊去了,要旋轉式地走動。”到現在,陳成忠還清晰地記得父親手把手教他時叮囑他的話。
15歲那年,陳成忠接替退休的父親陳必務進入福州茶廠工作,這一干就是半個世紀,一直到2010年退休被返聘,直到2016年。“退休后,有別的茶廠出高薪要聘我。可人不能忘本,我這一身的手藝是福州茶廠的老師傅們給的,只要茶廠需要,就是退休了,我也第一時間回去。”陳成忠師傅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地說著。
在進入福州茶廠的前7年,陳成忠跟隨王洛洛師傅,全面學習花茶的整個窨制工藝,使他在完整的流程中領會到茶葉管理的靈活性,并且夯實了基礎手工部分。后因其勤奮肯學和對茶葉的敏銳感受力,被茶廠的另一位老師傅林依細看中,在其后長達8年的時間里,林師傅細心教授陳成忠窨制工藝中每道工藝過程的審評細節。也正是這8年,陳成忠更加深刻地領略到茉莉花茶的神奇魅力。
兩位最值得尊敬的恩師已過世多年,陳成忠一直在堅守和傳承著師傅們的手藝,這或許是陳成忠覺得最安慰師傅們的事。2014年,陳成忠和兒子陳錚一起創辦“香承百年”的品牌。“80后”的兒子陳錚勤勤懇懇地向父親學習花茶的傳統窨制工藝,2016年被評為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傳統工藝傳承大師。“雖然被授予,大師的稱號,但自覺受之有愧。因為和父輩們相比,自己需要學習的太多了。 “談及自己取得的成績,陳錚一再說不值一提。大概,這種謙虛是陳家的家訓。
記者手記
當問及什么才是上好的茉莉花茶味道時,陳成忠描繪道:“上好的茉莉花茶更多的一定是鮮靈馥郁的茉莉花香,且只聞花香不見花。鮮靈,是茉莉花茶的最高境界。尤其是八窨、九窨的茶,入嘴清香中會溢出絲絲回甘,那是難得一見的冰糖香。”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我們期望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有更好的傳承和傳播,傳統制作的冰糖味的福州茉莉花茶回歸,不再一茶難求。